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680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稿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张淑梅2012 年 9 月 17 日1期盼已久的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终于面世了。呈现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这份修订稿,修订历时九年,是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修订的,是一个最大限度地吸纳各方面的合理建议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于 2012 年 7 月 2327 日受教育局委托参加了省教育学院组织的黑龙江省首届 2011 版新课程标准的培训者培训,学院非常重视,开幕式由培训部副主任冯丽主持,由小语部的教研员组织并全程陪同,培训地点在远离市区百里地之外的乡下,培训期间采取封闭式管理,确保了培训效果。培训讲师有来自国家的

2、课标修订的核心人员王云峰教授、有省院的教研员郑丹老师、吉林小语教研部的赵士英主任、哈尔滨市教育研究学院的语文教研员王传贤老师。现在把培训收获向大家做以汇报:新课标的基本定位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语文课程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标的基本思路是:稳中求进,变中有度;校正偏差,谋求发展。在总体上走的是渐进式的道路。修订稿的正式颁行,将全面开启语文课程改革新征程,预示着新的课程改革热潮的到来。十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如何评价修订稿,与2001 年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相比较,它

3、有哪些继承之处,又有哪些创新之处,这些新的变化折射出怎样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我们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行为要做哪些调适,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话题一:我先从修订稿的主要特征及其突出的亮点对作简要评述。(课件 3) 六大特征:修订稿充分凸显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特征一:修订稿是在延续实验稿课程改革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修订的,“稳中求进”“变中有度”是新课标最显著的特点“稳”,体 现在坚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稳”, 还体现在四个“ 不变”:一是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和设计思路不变,二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不变,三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变,四是语文课程改革

4、的基本理念不变。“变” ,体现在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微观调适。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需要在进 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更加关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修订稿广泛和深入地吸纳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稿进行积极的、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使概念表述更准确、阶段目标更明确、评价体系更科学、实施细则更具体。2特征二:修订稿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主题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系,追求平衡,和谐发展,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新课程语文教育应处理好语文课程内部若干对辩证关系。修订稿提出“加强语

5、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语文教育的最优化,这是构建“和 谐语文” 的重要 问题。所以,我们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必然要处理好其中的诸多关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学科本位与学科特点的关系、超越与守正的关系、认知与情意的关系、目标与策略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质疑问难与感悟积累的关系、过程与实效的关系。对以上若干对关系必须以全面的、相互联系的、相互渗透的辩正观点来处理,才不失片面和偏颇,只有协调好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关系,才能使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更加健康、顺畅地运行。特征三:修订稿始终贯穿“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的主线十年的课改历程

6、,“ 把课改进行到底”的发展态势,已迫切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下,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层面上,人 们太多地关注课堂上出新的理念、出色的亮点、出彩的课件、出众的老师才艺,却漠视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观正在遭遇挑战。修订稿在“前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多次提出“ 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修订稿倡导语文课程改革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凝聚广大教育工作者共识的“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振兴”的理想追求作 为统领语 文课程改革的基调,这对我们如何走出课程改革的“深水区 ”具有引领 作用。关注学生的 发展,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转

7、型,即将教学行为从对“教 ”的关注转向对“学”的关注,从对“学”的关注进一步转向对“人”的关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征四:修订稿坚持继承与发展相互渗透修订稿在“课程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 强调“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 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在“课程设计 思路” 第一部分,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以上这些表述都指明了继承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经验对于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前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所有的发展、创新都离不

8、开吸纳前人的成果,我们必须有分析有批判的继承。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要以科学的思想、时代的眼光,既吸纳当代教育科学3研究的最新成果,又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既要积极探索创新,又不失掉语文教育的传统和本真。特征五修订稿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性,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问题。2001 年的实验稿给语文课程性质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是对语文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较为科学的判定,是 对语文教学实践成果的总结。“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的提法是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时隔十年,语文界特

9、别关注修订稿对语文课程性质是否有新的定义。比照修订稿与实验稿,仍然是原有的表述,一字未改。这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健康稳定的发展。有识之士坦言:“语文课程不管怎么改,有些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是不能改的,改了就会引起混乱,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语文课程功能定位。” 修订稿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只是让大家有一个“临时 共识” ,关于 语文课程性质问题,还有待随不同时代发展而不断认识。现在的问题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还需要从理 论和实 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将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特征六:修订稿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修订稿在“前言”

10、中开宗明义地提出, “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课程基础理念”特别强调 ,“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修订稿以上的表述,较好地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化纲要的精神,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修订稿充分体现了开放、务实、创新

11、精神它还具有(课件 4)六大亮点:。亮点之一:修订稿在“前言” 中强调,语文课程不仅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 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修订稿在“前言” 中特 别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意味着对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4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中国语文是民族的,中国语文课程也应该是民族的。中华文明之根在语文,中华民族应在多元文明急剧碰撞的浪潮中占一席之地。但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新异思潮席卷而来,青少年的精神

12、世界面临被颠覆的危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裂缝日益加重加深,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责无旁贷地立足于民族精神,培植青少年的精神根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语文课程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作为语文课程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亮点之二:修订稿在“总目标” 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大量信息以多种途径和不同的形式源源不断涌向学生、影响学生,从网络文学到课桌文学、地摊文学,不一而足,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辨别真伪、是非美丑的教育,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美好的和

13、健康的审美观。语文学科应主动承担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的重任,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宝库,是思想美、形象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构建语文审美课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审美和乐趣。在对事物情感的自由表达中,提高审美情趣。亮点之三:修订稿直面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偏差,对某些表述作出积极的、必要的修正实验稿曾提出“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由于理解上的片面,导致许多语文课堂淡化甚至回避语文知识。语文课堂要不要讲授语文知识,修订稿作了回应,基于“语文课堂应 培养学生的语

14、文实践能力”,修订稿旗帜鲜明地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为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 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 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同时强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语文知识教学的重新回归,既健全了作为课程的语文内涵,又弥补了实验稿的缺失。修订稿中呈现的主要是最基础的语文本体知识,这在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依次列出。这就启示我们,语文知识应该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语文知识本身就是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专家对此曾有过论述,“ 我们现在需要反思和重构的不是语文知识系统本身,而是语文知识观

15、。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上要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的知识,变知识的掌握为知识的运用,变知识本身的单维取向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取向” 。5亮点之四:修订稿吸纳各方面的合理建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建议”第三条中,在“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的表述中,增加了“ 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 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和“应该根据语 文学科的特点 ”两句话, 这就说明,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应在语文学科活动中渗透。在“基本理念 ”第四条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说明,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 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

16、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亮点之五:修订稿高度重视阅读过程和方法,并就阅读过程中学生行为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求“各个学段的 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目的是提高阅读效率。二是要求“利用期待、 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 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三是要求“发展独立 阅读的能力”“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这是对学生阅读行为的一种要求。四是要求“学习探究性 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目的是防止阅读时,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亮点之六:修订稿对“评价建议” 作了重大修改,增加了四个小 标题,条理更清晰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中最为敏感,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语文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