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6730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1 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切换,用同理心领会领导的感受1 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切换,用同理心领会领导的感受事情对人的影响总是同人的切身体验密不可分。常常有人指责对方:“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饱汉听了这样的话,心中肯定不爽快。事实是,饱汉的确不知道饥饿的痛苦滋味,不过这并不是他的错。但是饿汉为何会怒气冲冲地指责饱汉呢?原因在于,饱汉没有站在饿汉的立场上,用饿汉的心理去理解对方,从而引起了对方的怨气。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业环境中,我们都脱离不了一条基本的人际关系法则:心理认同。正是因为心理上的认同与否,有的人拥有与领导温暖人心的友谊,有的人却只能与领导冷冰冰地交往,这中间的差别

2、是巨大的。仅就职业环境而言,领导和同事都应该成为个人的朋友,并在此基础上与他们达成默契的业务合作这是一个人职业成长的关键。如果一个下属从不考虑或者去注意领导的心理感受,就不可能与领导实现心理上的相互认同,也不可能客观地理解领导之所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原因,导致自身无法与领导达成融洽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业务工作陷入误区,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只要这样的情况一出现,就会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旋涡。同理心是一门职业艺术心理学上有一条心理定律叫“相似相惜定律” ,是指如果交往双方有较多类似的地方,就比较容易相互吸引,就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人们之所以喜欢跟自己

3、相似的人在一起并产生相惜之情,是因为相似的人更容易有共同语言,相互之间发生争辩的概率比较小,更容易获得彼此的支持和内心的一种稳定感。不要认为领导永远是薄情寡面的,由于他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所以他更需要这种彼此的支持和内心的稳定感。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用同理心去领会领导的感受,我们也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给予领导这种支持和稳定感。什么是同理心?简单地说,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进行思考的一种方式。把自己当成别人,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和接纳某种行为。而一旦接纳了这种行为,我们也就接纳了别人的这种心理。在职业生活中,由于缺乏同理心而对职业环境造成损害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比如下面这种情况:某个领导出差

4、好几天才回来,自己的助理却一整天都自顾自忙着做事,连个招呼也没打,好像没见到自己回来一样。领导就觉得自己的助理怎么冷冰冰的,心理上的感受就很不好。看到出差的领导回来了,打个招呼,这本是很简单的事。这个助理也许觉得领导安排的事情还没及时完成,要忙着做,又或者认为自己的领导经常这样出差,又不是一次两次,没必要总是亲热地打招呼。总之,这个助理连问问领导旅程是否愉快都没有去问,这让想找人诉说旅程感受的领导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自然就很不开心。但假如这个助理稍稍用点时间,去想象一下领导这几天旅程的劳累,主动抽空去领导的办公室打个招呼,问问旅程是否顺利之类的,以帮助领导释放一下旅程的疲惫,结果是不是会有

5、所不同呢? 及时、主动地进行思维切换,用同理心领会领导的心理,就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和位置上,正确地理解领导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领导。同理心是职场中的一种沟通技巧和艺术。在心理学上,同理心至少具有三层含义。 要感受到领导的内心世界。 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反馈给领导。 理解领导的感受并接受,但不一定就是赞同。无论领导的感受是好是坏,接收领导的感受,是具备同理心的前提。如何做到感受领导的内心世界?又用什么方式把自己对领导的感受反馈给领导?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初步练习:先收听自己的感觉这是一个初步的练习:先从关注自我的感受开始。假如连自己的感受都无法触及,那么要想体会领导的感受,就太

6、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在同理心上,我们有三点理由可以用来说明发掘自己感觉的必要性。 为了隐藏感觉或是抑制它,我们浪费了大量的精力。 若不能体认自己,我们就不可能接收到别人的感受。我们既然忽略本身的感受,就极有可能忽视他人的感觉。 除非有办法掌握并且了解自身的感受,否则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事实的真象,因为我们的耳目被遮掩了。 因此,找出感觉的根源,确实体认自我生理上的感觉,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找到你感觉的来源是必需的。最主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关注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真实的感受,以此才能真正理解当别人发生类似的情况时,原因究竟出在何处。如何发掘自己的感觉当你对一件事情有某种独特的

7、感觉时,你会如何对待它?比如某一件你计划好的事情,突然被别人扰乱了,你要怎么去对待?你需要找到一件类似与领导相处的快乐或不快乐的事情,然后进行思维切换,考虑一下:如果是我,我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我需要别人怎样回应我?然后接着往下想象。你要是有所怀疑,没有关系,那原本就是一个感觉,不要让它溜走,看看自己如何对待它。想想这个感觉是由何处产生出来的,并试着找出生理上受到的影响。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整个练习过程中都不要睁开。闭眼睛的目的是希望排除那些让你分心的因素。你必须试着聆听自己,体会身体内部的感觉。请尽量集中精神注意你身体内部的变化,把你感觉到的身体变化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当你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对待

8、某件事情的态度之后,请你马上回过头来想一下现实生活中你是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的,你的态度是怎样的,正确吗?事实上,答案总是会让你诧异。感觉和想法的差别 不要被你的想法所迷惑。比如我们经常能感觉到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但我们通常也会来一个转折:“但是,他总是批评我! ”你应该在乎的是感觉,而某些想法融入了太多的情绪因素,并不代表真实的现状。感觉和想法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常常会把它们弄错。当一个人想要表达他的感受时,常常会走入歧途,表达的是他的想法,根本不是他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了解感受就更困难了。 我们再来做一个试验,这里有一个伪装感觉的想法:“我觉得你误解了我。” 请你在纸上把这句话重写两遍

9、,第一次把它写成一种想法,然后再写成一种感觉,比如:“我很怎么样”的说法。你是不是掌握住了感觉?如“我很伤心,你竟然会不明白我的意思。” 或者“我很生气”、“ 我很失望” 、“ 我很孤独”等,这些句子是不是把你的感觉表达出来了?准确理解:表达感觉与说明感觉的区别表达感觉和说明感觉是不一样的。表达感觉是去做用语言或别的行为做出来,例如耸动一下肩膀,或把眼瞪得很大。说话也是表达感觉的方式之一,例如“走开” 或是“嗨!你今天真精神”,这些都是表达感受的方法。说明感觉,是用“词句”给予感觉一个符号性解释,并试图向另外一个人叙述清楚,例如“走开” 这句话所表达的感觉,可以说明我很烦,或者我很生气、我很害

10、怕、我很惊慌、我很讨厌你等。“无言的瞪视”这个举动以感觉说出来,可能是我很惊讶、我很兴奋或者我有一肚子的怒气。因此,这个动作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感觉。表达感觉是一种很直接的沟通方法,可是却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理解。比如你可能把因困惑感而产生的无言瞪视理解成某种鄙视。这说明感觉是不一样的,将感觉加以说明,所用的是加注词句符号的办法,澄清说话的人感觉是什么样的,因而将起到有效消除误解的作用。你会发现,领导往往不会用加注的词直接说明自己的感觉。众多领导的习惯、顾虑及自身的管理方式总是促使他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如果认真注意这些领导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会不难体会出他们的感受。必

11、须记住的是,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客观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领导所表达的和他真实的感觉之间的那道界限,而不引起误解。这种理解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默契,意味着你们的合作很良好,同时也意味着你能够更准确地理解领导每一个指令背后的真实意图,避免你犯错误。实践要求:收听领导的感觉当我们完成了前面两个步骤之后,或者说掌握了前面两个基本要领之后,接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掌握收听领导感觉的技术。我们通常会说,这是一门倾听的技术。事实确实如此,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到倾听这门独立的科学。真正有效的倾听的前提是:抛开自我的感受,保持一种“无我” 的状态。你必须尝试着忘掉自己的思想,不要让这些思想干扰你的倾听状态。如果

12、你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自己有理由得到更多的理解,试想当这样的想法充斥着你的大脑时,你怎么可能接收到领导传达的信息呢?又怎么体认领导的感觉、洞察领导的感受呢?只有不再受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的干扰,才能真正倾听和体会到他人的感觉。下面是四个关键的倾听方法。注意力倾听领导的感觉是一种状态:保持对领导表达感觉这一语言行为本身的关注,而不是关注他的话与你的话的矛盾或交锋。唯有如此,你才能找到某种有用的信息,以保证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并在这个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能保持这种关注的唯一途径是让注意力集中。领导说出来的话里面,或者表达的信号里面,常有很多的数据显示出他的感受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把注意

13、力全部放在领导的言行举止上面才能够注意到。集中注意力收听领导话里面所显露出来的东西,是要付出一定精力的,因为要强迫自己这样做,才能做得很好。积极地倾听真正积极地倾听意味着我们处在一个完全接纳的,而不是受内在想法与情绪干扰的状态。这种倾?不是只用耳朵听,而是更主动、更积极地用心去聆听。必须明白的道理是,如果你呆呆地坐在那儿,偶尔听到领导讲的几句话,那根本就没有用。你必须综合全面要素,收集有关领导感觉的一切信息,并得到或近似或准确的答案,而不是完全靠揣度。积极地倾听还代表着另一层意思:时刻运用思维的切换感受领导当下的感觉,并做出恰当的回应,以达到感觉的相互理解,并产生共鸣。观察行为和加注意义在与人

14、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既会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会依此言行举止对其进行认知解释。前者是观察行为,后者就是加注意义。观察领导的行为并加注意义,这是两件差别很大的事,因而需要学习怎样把它们分开:一个是你观察到的行为,另一个是你对这个行为加上某种意义。在平常谈话当中,这两件事情多半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不管你看到了领导的哪些行为:脸色难看、声音提高、说出了某一个提醒你某一件事的字、做了某一个动作你都会立刻开始推测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想要知道他这么做的含意是什么。因此,必须把对领导的认识、观察和推理结合起来。你看到的行为,看上去可能很正确,但是如果推理的意思是错误的话,或者理所当然地认

15、为推理的意思一定正确,那么,和领导的有效交谈就会马上中断了,交流中的鸿沟马上会横过来。这会导致你不可能知道更多你想知道的信息,也就无法确认你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用共鸣回应领导的感觉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好地与领导相处在你准确地接收了领导的感觉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策略性地共鸣。通常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有过某种类似的经历如果你能进入这样的情境:深深地沉浸在对方的情绪状态中,完全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心理感受,进而表达出自己对他的理解、关心和支持,那么,对方就会积极回应你,对你产生好感。这就是心理学上“情境同一性”原理所揭示的道理。“情境同一性”的作用原理,同样适用于你与领导的交往。看看下面这个失败的案例,

16、试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是你,你会怎么做? 每至季末,商厦方面都会给营业额排名前十位的供货代理商 8%14% 的返利,这是一个老规矩,通过这一方式,可以留住做得最好的一线品牌,保住商厦利润的大头。至于返利为 14%的上限,还是 8%的下限,则要商厦副总以上的人物签字。这个规矩商厦的财务小安是知道的。然而,这次当小安按 11.8%的返利率给女装部的第一名供货代理商结帐后,负责服装部的刘副总却大发雷霆,他打电话给小安说:“我记得给女装的返利是 9.2%,我还签过字的,你不知道多返利的部分是要责任人自掏腰包赔偿的吗?”小安当时一听就懵了。她记得,上半年的返利率的确是 9.2%,但后来刘副总通知她把返利率提高到11.8%,所以她上次结账也是照 11.8%给付的,而刘副总并无异议呀。小安定了定神,然后打电话给供货商,问有无保存与商厦高层所签协议的底根,对方马上说,“你别急,我有,我马上过来把事情说清楚。”结果,刘副总自己签的一张协议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为鼓励女装部成为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