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理论 纯文字整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500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9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演理论 纯文字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表演理论 纯文字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表演理论 纯文字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表演理论 纯文字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表演理论 纯文字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演理论 纯文字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演理论 纯文字整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演理论第一讲绪论一、表演作为一门学科表演作为一门学科,迄今为止还谈不上科学,虽然有表演,有表演教学,甚至有表演经验谈,但作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还远没有形成。衡量一门学科是否是科学,有两个基本的考察点:一个是这门学科的历史,一个是这门学科的理论。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谈到艺术作为一门学科的条件时曾说过:“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合起来,就成为现在的所谓艺术科学。 ”P1可见,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的理论是艺术成为一门科学的充分必要条件。表演如果要成为科学也必须满足表演的历史与表演的理论这两个要求。到目前为止,表演专业中的表演教学,既没有表演史的教学,也没有表演理论课教学。这在其他学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文学

2、、历史、哲学、音乐、美术、建筑、即使是刚诞生百来年的电影,全都既有历史的课程,也有理论的课程,唯独表演是个例外。即使是中戏、上戏这样的戏剧艺术的高等学府,开设表演专业也有半个世纪了,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表演专业课程设置里既没有表演理论课程,也没有表演历史课程。其他学科的主干课程主要是两门:历史课与理论课。表演专业的主干课历来就是声形台表,这所谓的“四大件”成为中国表演专业的必修课。这些课程重要不是重要?当然重要,但它还不是一门学科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些课是表演作为一门专业的特色课程,它解决的是表演作为一门技术的训练问题。作为表演专业的学生应高度重视声形台表课程。同时,表演专业的学生还必须认识到

3、,表演的理论课与历史课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表演教育还只是私塾式或作坊制,还远远谈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所以表演专业教育是不完整的。二、表演专业教育的不完整所导致的后果第一,由于缺乏系统的历史知识和理论素养,导致表演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形成本专业的系统的历史知识,他们看不到本专业发展的清晰轨迹,看不到自己所处的历史位置,不能对表演专业作出历史学的判断;而专业理论思考和理论素养,是任何一个专业的基本要求,表演专业由于没有理论思维训练与思维习惯,他们基本上没有理论的自觉,也不能对本专业作出富有理论价值的判断。因此,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表演的历史和理论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他们忽视甚至轻视理

4、论学习,认为专业技巧的学习就是一切。其结果是:第二,表演教学只是对表演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表演教材只是对表演技术的说明书,表演教师只是表演技巧的技师,学生只是一个习得表演匠艺的学徒,总之,整个的表演教学沦为技工学校,失去的思考的教学活动就等于失去了灵魂。这样的工作将高等教育的意义人为的降低了,因为这是一般剧团和演员培习完全所能胜任的工作。第三,将表演专业与其他专业完全隔离开来,看不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由于表演专业没有历史与理论的积淀,这就使得表演专业缺乏深厚的人文背景,缺乏从其他学科吸取滋养,从学科结构上把表演专业与其他专业孤立起来。第四,表演学术传统没有建立起来。一代一代的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以

5、成为一名优秀演员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基本忽略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专业,表演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传统是什么?学生不清楚也不关心。他们也极少把表演作为一门专业来进行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说,表演专业培养的学生缺乏反思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作为表演专业在学科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但并没有人来进行改进,甚至根本就没有改进的愿望。可以说,每个专业都培养出了自己的理论家,但唯独表演专业没有培养出自己的理论家。表演专业培养的学生基本上不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即使是做论文,也只是关于创作的经验谈,远远谈不上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三、表演如何成为科学表演要成为科学,首先表演应成为一门学科。现在的表演专业从学科体系

6、上讲,是不完整的,是有重大缺陷的,因此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补充完善。应该增设相应的标志一个学科得以成立的体系,那就是要增设表演理论与表演史课程。其次,表演要成为一个学科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训练的核心是什么?训练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训练的基础来源于对身体的认识,不同的对身体的认识形成不同的表演训练体系。斯坦尼体系、格洛托夫斯基体系、谢克纳体系、依拉贝特金体系。再者,表演要成为科学,要形成系统化的理论认知,要形成对表演本身的反思意识。表演理论,在斯坦尼之前,有一些关于表演的论述,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化研究。亚理士多得、歌德、莱辛、狄德罗、黑格尔等。斯坦尼的历史贡献:建立了科学的表

7、演理论系统。四、表演理论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表演理论就是以表演作为研究基本对象的一门学问,它要观察表演的基本元素,探析表演的创作过程与结构,梳理表演的基本特点、流派与风格,揭示表演的基本流变轨迹及发展规律,以期实现对表演的理论思考与总结。具体来讲,表演理论将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表演本质研究表演概念,表演是演员以身体为媒介所进行的叙事。表演关系,是演员在表演中与自我、角色、导演、对手、观众所结成的关系。表演相遇,是表演中诸表演元素在一定情境下的碰面。第二,演员研究表演是演员以自己的身体为材料或工具来进行创作的艺术,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同时也是创作成果,这三位一体的现象是表演艺术与

8、其他艺术的一个很大不同。因此表演研究首先要研究演员,要研究演员的身体,研究演员的创作个性,研究演员的创作心理,研究演员的感性与理性,研究演员的艺术素养。第三,创作研究创作研究是表演专业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假定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体验与体现。肌肉控制与舞台注意。性格化与再体现。规定情境与贯串动作。场面调度与交流。第四,方法研究表演方法决定表演的形式与风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方法。布莱希特的表演方法。格洛托夫斯基的表演方法。理查德谢克纳的表演方法。后现代的表演方法。第五,观众研究观众是表演的构成性要素。观众与演员观众与幻象观众反应。第六,表演理论史亚里斯多得歌德莱辛狄德罗黑格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9、四、参考书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 、 演员创造角色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年格洛托夫斯基:迈向质朴的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年鲍阿尔佩尔斯:俄罗斯名家论演技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年杜定宇:西方名导演论导演与表演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年奥勃莱恩:电影表演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年贝拉依特金:表演学:准备、排练、演出 ,华夏出版社,2000 年理查得谢克纳:环境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年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艺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胡导:戏剧表演学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年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

10、0 年彭万荣:表演诗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彭万荣:表演辞典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二讲表演本质论一、什么是表演表演概念生活的表演概念RSchecher 说:表演是“主要以娱乐他人或别人集体为目的的个人或集体的活动” 。生活中的表演。艺术中的表演概念杜夫海纳,区分了两种表演,一种是专门表演家的表演,一种是艺术创作者的表演。杜氏说:“实际上所有的艺术都要求表演 。画家绘制或表演肖像画,雕刻家雕刻或表演半身像。这里创作即表演。 ”“表演是要创造的,演出就是一种创造。 ”戏剧中的表演概念亨利欧文:“这种艺术体现诗人的创造并赋予诗人的创造以血肉,它使剧里扣人心弦的形象活现在舞台

11、上。 ”梁伯龙教授在解释这段话时指出:“戏剧表演艺术是演员在剧作家所创造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的艺术。而舞台人物形象,则是演员在扮演角色时,通过创造角色的舞台行动来完成的。 ”我的定义是:表演是由演员面对观众扮演角色并通过舞台行动来创造人物形象的过程。表演的四大构成要素1)表演是虚构,不管演员的表演如何真实,但表演的虚构的本性不会改变。2)表演必须用演员真实的身体去扮演,演员要现身说法,他要把假的当成真的去做。由 1)和 2) ,这就出现了表演本质的虚构性和表演手段的真实性的矛盾,这是表演艺术的一切矛盾的根源所在。3)表演是创作者、创作材料和创作品的统一,

12、即理论上所说的“三位一体” ,其中演员的身体是核心,这是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不同。4)观众是表演的构成要素,观众的欣赏和参与是表演得以存在的条件,表演不是演员一个人的事情,观众也构成着表演。二、表演关系表演创作过程。请同学们来说明。这个过程表明,在表演创作中,存在着许多的创作元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构成,每种创作元素都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功能,但同时也不能脱离其他创作元素而孤立存在,由此而形成了表演创作中的各种相互关系,即表演关系。表演关系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与自身或外界所结成的诸种关系。表演不是单纯的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演员与他人围绕表演并通过演员共同完成的。表演关系既在表演之中,也在

13、表演之外。既表现为艺术本身,也体现为对艺术的理性控制、组织和管理。它是联系表演与现实、艺术与非艺术、创作品和创作过程的纽带。主要表演关系分析:演员与自我的关系演员自己演员对自我的控制、整理、调配既分离且统一既合作且对抗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演员与角色一个是自我,一个是角色我在表演角色,但也在表演自己我是角色但也是我自己演员与角色的分离与统一演员最大限度的不是他自己演员最大限度的是他自己演员与导演导演制与明星制导演制可追溯到德国萨克斯-梅宁根公爵乔治二世,公爵追求戏剧演出的整体效果,所有的演员必须服从这一最高准则,促成了导演制的形成。安托万、戈登克雷导演是一出戏的核心,是演出的“作者” ;演员是一出

14、戏的创作者,一出戏的真正的、最后的承担者,是导演创作意图、创作思想、创作方法的落实者。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对整个演出的影响。演员与观众表演是面向观众的,观众的欣赏、观众的注视、观众的期待。表演的观众学意义:表演的目的观众的表演学价值:构成性总结表演关系是表演构成的某种抽象,它试图说明表演的内在元素及其相互的影响。表演关系是表演的综合性、整体性、交互性决定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一种结构上,从一种功能上,从一种构成性上来看待表演。这就需要我们跳出表演来看表演,在表演之外看表演。表演由非表演来确定。三、表演相遇相遇是某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因为某种机缘或情境而产生的面对面的情形。 (face-to -face)

15、表演相遇是指在表演中某个主体因为某种戏剧情境而与另一个主体的碰面。相遇是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彼此的交流、渗透、对峙、影响;首先是主体存在,然后遇上另一个主体,于是出现戏剧情境。为什么要研究相遇?1、相遇是戏剧表演中最普遍存在的事实,表演中的各种关系都是因为相遇的结果。所以相遇是表演关系存在的前提。2、表演一定在某一戏剧情境中得以展现,一定是演员与另一种戏剧元素相遇的所产生的戏剧行动,一定是演员与另一些戏剧元素的共在,此在;没有孤零零的表演,在相遇之外没有表演。3、表演的奥秘在于相遇,相遇即彼此面对,表演没有被规定或设定,表演是一种即将展开的可能性,是一系列的反应与回应。也就是说,表演是没有被固

16、定的艺术,一切艺术都有固定的形态,但表演的却是活的,因为演员的反应会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而随时变化。请同学们表演,并分析。演员与自我演员与对手。同一种情境,不同的表现。1、相遇即情境。人物关系,角色关系,有一种剧本的规定,但这种规定因为角色相遇而产生新的变化与要求;剧本的规定只是一种可能性,要变成舞台的现实性必须依赖于相遇,是相遇产生情境,并且使角色关系得以确定。情境不是先在的设定,而是相遇中逐渐形成的,情境不是一出现就能被确定,还必须在彼此反应中得以延宕。2、相遇即彼此构成。相遇不是去掉对方,不是遮蔽对方,不是来陪衬对方,而是构成对方;它在构成对方的同时也在构成着自己。所以相遇是你在我中,我在你中,在彼此中,不管戏剧的矛盾有多深重,冲突有多激烈,但这种彼此构成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3、相遇就是不断生成。相遇不是结束,而是不断开始,向着未来去不断地生成。也就是说,总有新的东西、新的可能性在随时出现,它不是固定的,因为新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它把自己打开,并且成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