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329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大附中 七年级上册 生物期末复习学案 2012.11 1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1、认识生物1.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1)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关键看有无 生命 现象。【练习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DG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E. 开水沸腾 F. 潮起潮落 G.雨后春笋【练习 2】下列各项是生物的一组是 ( D ) 能弹奏出声的钢琴 玉米 细菌 石头 珊瑚虫 机器人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A. B. C. D.2. 生物的共同特征1) 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例如: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 以其他生物为食 。2) 生物能

2、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 。4) 生物能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如:朵朵葵花向太阳)5) 生物能 生长 (由 小 长 大 )和 繁殖 (产生下一代)。6) 生物都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特性。7) 除 病毒 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练习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C 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练习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练习 5】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小颗粒,下列

3、选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C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二、生物圈的内涵请尝试用语言描述生物圈的范围并填空【练习 6】生物圈的含义是 ( C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练习 7】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B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无法确定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 非生物 因素和 生物 因素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大

4、气圈的 底部 岩石圈的 表面 水圈的 大部 青大附中 七年级上册 生物期末复习学案 2012.11 2 影响生物生活非生物因素包括 阳光 、 空气 和 水 等。【练习 8】连连看: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温度 仙人掌叶变成刺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 水分【练习 9】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一中“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是,如果它被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B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练习 10】同一种品种长势相同的两盆观赏植物“虎刺梅”

5、,放在窗台上的花苞颜色鲜红,而放在客厅里的花苞颜色较淡,主要的影响因素( C )A.风 B.温度 C.阳光 D.水分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存在着 共生 、 捕食 和 竞争 等关系。【练习 11】生物与生物因素的关系鸡吃虫 竞争关系水稻与杂草 捕食关系犀牛与犀牛鸟 共生关系 流感病毒与人 合作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寄生关系 【练习 12】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B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看图作答:下图中的两种狐的形态有何

6、不同?形态不同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狐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略 沙漠狐 极地狐【练习 1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都体现了 ( A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练习 14】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入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体( D )A能适应环境 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不能适应环境 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3.重点区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旗形树( BC )蚯蚓松土( 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A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 )沙漠中仙人掌叶刺

7、( C )鱼类季节洄游( C )树底下好乘凉( A )人参在森林中才能长得好( C ) 海洋植物分层( B )鼠类夜间活动 ( C )鲸鱼四肢退化( C )蛇在冬天冬眠 ( C )法国梧桐秋天冬天落叶( C )阳光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青大附中 七年级上册 生物期末复习学案 2012.11 3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练习 1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组成应是 ( D )A全部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非生物和食物网 D.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练习 15】下图是一个封闭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请分析

8、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1)有稳定的 能量 来源。(2)各类生物数量和比例保持 相对稳定 。(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鱼的生活提供 氧气 、 有机物 。(4)动物生命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供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合成有机物。(5)在河泥中还存在许多 分解者 ,它能将动物粪便及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无机物 ,供植物吸收利用。2食物链和食物网(也叫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不包括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吃 与 被吃 的关系,就形成了 食物链 。请根据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一条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2)

9、食物链构成食物网(详见练习 18)【练习 16】下列食物链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C ) A阳光草鼠鹰 B.草野兔狼 C.草田鼠狐 D.植物蚜虫瓢虫细菌【练习 17】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 B食物链被破坏C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 D非生物因素的改变【练习 18】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 B )A.生产者的数量增多 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食物为食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 D.生物的种类太多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总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

10、网流动1)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阳光 。在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 生产者 。2) 有毒物质的积累【练习 19】DDT 是一种不易被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杀虫剂。DDT 进入生物体后,就与生物体的脂肪结合,不易排出体外。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 DDT 的含量,请分析回答问题:(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CBAED (用字母和箭号表示)名称 海水 生物 A 生物 B 生物 C 生物 D 生物 EDDT 含量( ppm) 0.00005 0.5 0.04 0.005 75.5 2青大附中 七年级上册 生物期末复习学案 2012.11 4(2)该生态系统中

11、,生产者是 C ;数量最多的消费者是 B (3)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积累 DDT 最多的生物是 D (4)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答: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随食物链逐级积累。 【练习 20】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C 甲 C C 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 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资料分析:草原上,夏季雨量充沛时草很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多被吃掉,但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狼多野兔的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了起来;然而人类过度放牧,又会最终导致草原沙化。(1) 草与兔的数量变化,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什么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人类活动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又能说明什么?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3)通过以上变化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草兔狼这条食物链中,狼体内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 草 ,狼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阳光 ,该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草 。【练习 21】下列方法能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C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