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模特(2005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178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模特(200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模特(200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模特(200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模特(200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模特(200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模特(20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模特(200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模特(2005.8.1) 央视国际 (2005 年 08 月 02 日 13:04) 这天,家住天津市蓟县城关镇西井峪村的周荣华从地里喷农药回来,经过村里这条石头小巷时就被摄影家手中的“长枪短炮”给围住了。 蓟县西井峪村村民周荣华:“我去打药,经过这儿回来,做活回来。 ” 记者:“刚回来,被他们发现了?” 周荣华:“对。 ” 记者:“来村里拍照的多吗?” 周荣华:“来村里拍照的多呀,我没赶上过。 ” 记者:“这第一次吗?” 周荣华:“第一次。 ” 记者:“我看你挺配合的。 ” 周荣华:“到这儿来,你们比我们要辛苦,为我们,我们有义务,应该的,应该配合。” 摄影师:“扇的时候那帽子往下点别挡

2、住脸,在胸脯这儿,好、好、好。 ” 这阵势在村里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但看到这么的多镜头对准自己,周荣华还是有点紧张。自从 2004 年,京津地区一些摄影家到这儿采风,发现村里这些用石头垒起的特色小院儿、胡同和甬路后,许多山外的人通过摄影家的镜头认识了西井峪村,从那以后这个原本闭塞的小村庄就热闹起来了。 蓟县城关镇旅游开发办公室负责人章聲:“他们很惊讶,他们到这儿以后,看看这个石头墙,石头的甬路,石头的院落,还有一些石头的器物,觉得这个地方很出片,用摄影家的行话说很出片。 摄影爱好者的蜂拥而至,也让城关镇看到了西井峪村蕴藏的独特商机,于是镇里开始着力将西井峪村打造成京津地区第一个“民俗摄影村” 。

3、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周晓冬:“我说的这个,找一个摄影师给他拍片,然后他正好赶毛驴从这儿过来,老师傅,一看这拍片呢,一躲,回来一看这个拍片的挺新鲜,探头一看,拉着驴,要这个画面,咱们先试试,先试试,就在这儿,咱就在这儿,正好拉过来,行吗,您拉上去吧,您把驴掉过来您朝这边。 ” 尽管是第一次上镜,但在摄影家的指点下,周荣华很快就放开了,默契地配合起来。 摄影师:“他们都能够配合,但是配合得非常自然,一点不做作,我们非常喜欢到这个村来,每一次来都有收获。 ” 记者:“你们常来拍吧?” 摄影爱好者:“我们常过来。 ” 记者:“今天拍得满意吗?” 摄影爱好者:“还成,这个地方可挖掘的东西还不少。 ”

4、在这个小山村里,像周荣华这样年纪能上镜头的并不多,最受摄影家青睐的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活泼可爱的孩子。 蓟县西井峪村村民周建海:“给照相那个,都是九十六七的,八九的这样,一般都给老头照。 ” 记者:“为什么都找老头啊?” 周建海:“他找老头,一般年轻的不给照。 ” 蓟县城关镇旅游开发办公室负责人章聲:“她越老越有价值,我们这个搞摄影的人来了以后,就喜欢老太太老头,我们村这些老头老太婆们,都是模特,都是自然的模特。 ” 摄影家周:“就是有特点的,像一些皱纹比较深的,白发苍苍的,是吧,带这个胡子,留小山羊胡的这种,他们比较有特点。 ” 今年已经 80 多岁的潘维清是村里最受摄影家们喜欢的模特之一,

5、在这个村像潘维清这样八十多岁的老人有很多,他们和潘维清一样,是摄影爱好者镜头前的常客。 蓟县西井峪村村民潘维清:“年轻没照过,就是过去有日本人时在办证本书的时候,照过一个一寸的照过这么一个小相片,剩下的没照过相。 ” 让潘维清感慨的是在如花似玉的年龄没机会照相,没想到到了晚年满脸长满褶子的时候,拍照的机会却多了起来,而且还一发不可收拾。 蓟县西井峪村村民潘维清:“到老了,这拍照一个,拍照一个,我这屋摆好几个呢,都是他们给我照的。摆姿势照是吗?嗯。都摆什么姿势?有坐着的,有立着的,就在门口上坐石条上他就给你照,高兴吗?高兴是高兴,一直照我正迷糊着呢,我说可别帮我照了,我正迷糊着呢。 ” 在西井峪

6、村像潘维清这样的模特都是免费的,这份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吃力不挣钱的活,村里人却干得有滋有味,其实他们心里都有着一把算盘。 西井峪村党支部书记周维记:“我们这个村,只是打的是摄影牌,摄影村的这个旗号。我们在这个石头墙,石头房,石头项目的基础上呢,又开发了 5 个景观,10 个手工作坊,30 个农家院。 ” 自从发现山外许多爱好摄影的人都是奔着村里的石头来后,西井峪村便在保护石头景观和村子的原貌上下功夫,要求所有新建的房子,全部按照原来的格局建设。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古朴的布景,而村民们在这个布景下的日常生活也成为摄影家拍摄的主要内容。 蓟县城关镇旅游开发办公室负责人章聲:“这个摄影家艺术家们来了以后,

7、他看这个,特别这个搭起来,里面炖上鱼,贴上饼子,拍出来很好看,里面的灶台里有火出来,它这个光线透进来以后,这种感觉,特别出效果。这个地方好像就是我们一个拍艺术照片的一个很好的场景,这个都是我们要求他们保留这种环境的,你要是都装修豪华了,它就不会出这种效果了。 ” 除了下大力气保持村子原有的风貌外,镇里还投资 120 万元修建开发“万卷石书” 、石头广场等五处景观,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就连一些城里人也把这当作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天津游客:“他们拿石头片自己砌整个的围墙什么的,都是自然形成的,我感觉特别好。 ” 游客:“那个皮影坊它也都是,整个这个路,院都是石头,磨的特别光,这个石台阶

8、,踩的已经都没有棱角了,给人的感觉特别古朴,特别自然。 ”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村里来拍照,西井峪村人绞尽脑汁,一些在村里已经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也被搬了出来,成为吸引摄影爱好者的金字招牌。 这位演皮影的老大爷叫周继光,因为没人感兴趣,他的皮影坊已经关张了很多年。没想到去年村里开发旅游的时候,他又重新拿起了这份祖传的手艺活,这也成了众多摄影爱好者都捕捉的影像,西井峪就这样满足着这些摄影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又无意间扩大了西井峪村的影响,引来了八方游客。 记者:“现在开村了以后,游客来的多吗?” 蓟县西井峪村村民周继光:“来不少,我都有记载,大约得有 100 多拨了,我这都有记载。 ” 除了皮影戏外,西井峪村又建了菜干坊、缝绣坊、石艺坊等十个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作坊,让游客在进行摄影创作的同时,也可以体验传统民间艺术和手工工艺,甚至连卖山货也能吸引城里人的眼球。 蓟县西井峪村村民周建海:“一到节日,五一黄金周啥的,他就来不少的客人,他一进来,一瞅这个菜干坊,一进来,你晾不少,他就要买,这样,你没这个你天津人也不往你这儿逛来,你卖给谁去,你城里卖,还不如这卖得好呢。 ” 原本是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但西井峪村却充分利用这些厚重的“石韵”资源,向游客展示西井峪村独具魅力的艺术创作和自然风景。民俗摄影村正式接待游客仅三个多月,专程来西井峪村摄影的游客就达 5000 多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