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精选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0634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吆喝精选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吆喝精选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吆喝精选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吆喝精选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吆喝精选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吆喝精选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吆喝精选习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语文下册周周清吆喝 班级 姓名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1.下面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糯米(nu) 箍桶(g) 熹微(x) 称心如意(chng)B.干涸(h) 囿于(yu) 玷污(zhn)相形见绌(zhu)C.戳穿(l) 琴弦(xun) 荸荠(b)惩前毖后(chng)D.婆娑(su) 车胤(yn)角色(ju) 不辍劳作(chu)2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门楣 mi 哂笑 x 迤 西 y 龙吟虎哕 hu B熹微 x 模样 m 囿于 yu 饮鸩止渴

2、zhn C招徕 li 蹊跷 qio 甘醇 chn 未雨绸缪 mu D苋菜 xin 柞木 zu 枸杞 q 合辙押韵 zh 3、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招徕(li) 弦乐(xin) 钳形(g n) 铁铉(xun) B、隔阂(h) 圃(yu) 伶俐(l) 吹嘘(x) C、饽饽(b) 小钹(b) 雪花酪(g) 小贩(fn) D、秫秸(ji ) 荸荠(q) 荞麦(qio) 糠(kn)4下列各项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商贩 fn 熹微 x 弦乐 xun 忌讳 wi B钳子 qin 隔阂 gi 铁箍桶 g 掠过 lu C伶俐 ln 精彩 ci 夜宵 xio 龙吟凤哕 hu D气氛 fn 展销

3、xio 吹嘘 x 棱角 lng5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 不可名状 万物凋零 B莫衷一是 众目睽睽 不容致疑 一视同仁 C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囊萤映雪 随机应变 D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左右逢源 人情练达6下列词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顾名思义 一马当先 囊萤映雪 B众目睽睽 振耳欲聋 如嚼石灰 C人情炼达 懵懵懂懂 稀松平常 D逢场做戏 莫名其妙 肃然起敬 7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谁有钱谁横,官也怵三分。 (害怕) B.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 (按照规定) 2C.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彼此情感、思想

4、有距离) D.他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 ”(大概)8下面对破折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表示解释说明)B就一声“硬面 饽饽” ,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表示声音的延长)C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表示话题的转换)D “馄饨喂开锅!” 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 (表示强调)9、下面一段话中标点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A、,。,:。 B、,。C、 ,:! D、,。,。10.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的盲人。 B.卖青菜和卖花儿的,把挑子上的货品讲究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 C.难道杨利伟不是不驾着宇宙飞船绕着地球转吗?D.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子串起的紫红色。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分货,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在嘴上。 B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 C “不。 ”他蹲下身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6、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看风使舵: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左右逢源:比喻办事圆滑,得心应手。B.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面善:熟。C.走街串巷的小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招徕顾客。招徕:招待。D.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1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南的歌会一文中,作者以云南民歌歌会为线索,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场面中唱歌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欣赏。B.端

7、午的鸭蛋一文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本文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C.吆喝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天津街市上动人的吆喝声,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快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3D.春酒是一首散文化了的诗。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情,抒发了对春酒的无限遐思。14.下列作家、作者及内容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中篇小说边城B.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当代作家剧本红灯记C.俗世奇人冯骥才作家中篇小说神鞭D.吆喝萧乾著名作家、记者、

8、翻译家北京城杂忆15.下面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其演唱方式和内容都不同,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赏之情.B萧乾的吆喝是用地道的京白来写的,吆喝的语句,更具浓郁的地方特色.C在端午的鸭蛋中,作者先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后又详细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D春酒一文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春酒的怀念,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母亲和家乡的浓浓依恋.1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

9、服呢?( 反问) C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拟人)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17、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管理 治理 昨天 推测 汉语 应该 清楚 宽阔 减少 懒惰 A、/ B、/C、/ D、/18、选出与“愚公移山”同类结构的一项:( )A 大江两岸 B 温故知新 C 学习计划 D 襟怀坦白19、判断下列加点的词的词性:( )(1)我在北京。 (2)游击队员们战斗在华北平原。(3)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4)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A、动词 副词 介词 介词 B、动词 副词 副词 介词C、介词 动词 副词 介词 D

10、、动词 介词 副词 介词吆喝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 ”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 。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 。 “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 “就剩两挂啦” ,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

11、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 ,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 。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20对这两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4A吆喝的不同内容与声调。 B叫卖是一种口头广告。 C吆喝的各种方法。 D不同的小贩有不同的吆喝。 21本文通过对旧北京城大街小巷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的记述,流露的感情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B讴歌了劳动

12、人民的智慧和民间蕴藏的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 C抒发了对现今社会处处充斥着各种媒体广告的遗憾之情。 D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22.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面前展销(展览并销售) 。B.花上一个 制钱(这里指面值最小的铜钱) ,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C.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打击乐器中一种体形很大的鼓) 。D.把小贩用来招徕(招揽)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23、对小贩叫卖吸引顾客的方式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介绍商品的精致、介绍商品的制作过程、介绍商品的味道鲜美、宣传商品的紧俏故弄玄虚。 、介绍商品的制

13、作过程、介绍商品的味道鲜美、宣传商品的紧俏故弄玄虚、降低商品价格。 、介绍商品的精致、介绍商品的制作过程、靠吆喝的声音变化、降低商品价格。 、介绍商品的制作过程、介绍商品的味道鲜美、宣传商品的紧俏故弄玄虚、靠编好听的吆喝词语。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贬义的一项是( )、我在小说邓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 、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25、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 ?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上文已有交代“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 ,对卖荷叶糕的吆喝“特别害怕” 。所以,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很可能会“吓了个马趴” 。B、这是夸张的说法,表现了作者幽默调侃的用意。 C、因为“卖荞麦皮”的叫得太难听, “我”趴在地上就听不到了。 D、因为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荞麦皮的是“拍花子的”( 拐卖儿童的 ),所以“我”特别害怕,“吓了个马趴” 。26 本文中的破折号,大多有声音延长的作用。下列句子中破折号位置不妥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