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0632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文安三中 纪振燕内容摘要:语文学科具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其中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在新课改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强调。当然,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我们的教材。本文仅就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谈谈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关键词:人文情怀(人文性)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对语文学科特点的介绍,即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 ,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而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存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一度被教育工作者忽视。2004 年新

2、课改后,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这段话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 。其实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它所阐述的关键性话题,即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在重视语文学科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及渗透。因此,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们在具体课文的编排上也煞费苦心。仔细琢磨新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册书无不

3、充溢着浓烈的人文情怀。接下来我根据自己对语文教材的一点研究和自己从教的一些经历来谈谈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 (说明:以下分析内容仅限于新课改后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首诗,即曹操的龟虽寿 。这首诗虽然被编排在“课外古诗词背诵”中,但是我们丝毫不会忽略其中人文情怀的存在。这首诗的内容如下: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

4、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诗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而就是这样一首诗,人文情怀不可避免的透显其中。其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其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历史的热爱。学习这首诗,就要认识曹操,就要了解三国时期的语言、历史文化。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可谓一举两得。其二、这样一首集中表现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诗之所以会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又有着这样的理由: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无

5、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肯定会有诸多不适应,甚至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他们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和坚强品质就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时结合重点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可以引导学生感悟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精神品质。 这也是这首诗人文情怀精华的所在。其次,我们来一起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这篇文章是胡适先生中年(40 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其自

6、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尤其是文中的那位仁慈、严厉、平和、宽容、重压之下坚强生活的母亲形象会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样这篇文章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的位置也是有一定理由的。 初二的学生不同于初一的学生,他们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那么本文被编排在这里本身就是人文情怀的最鲜明的体现。也就是说,通过本文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当然,不仅如此,本文人文情怀的另一方面的体现就在文中这个主要角色上

7、。一、母亲的宽容、大度可以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二、母亲全心全意的对“我”,对家庭的无私付出更可以教会学生做人要有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关心家人、珍惜幸福的积极人生态度。三、母亲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依然会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而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深刻的做人道理:逆境打不败强者。但是要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的话,本文对学生还有一大启示,即通过学会评价他人和回忆自己的做法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所以,鉴于以上几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浓浓的亲情,从而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以至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8、值观的目的。再次,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是诗文渗透着浓烈的人文情怀,就连其中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部分也有明显的体现。接下来,拿八年级上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为例来加以说明,它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 新课标中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

9、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同样,“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当然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整个活动过程中要“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以上这些,无不证明一点,那就是人文情怀是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编排的依据。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材中凸显的人文情怀并不是偶然的,那在其必然存在的理由中有一点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关注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人文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忽视,甚至忽略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存在。仔细钻研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于语文课堂,促使语文课堂更具人情味,更具吸引力。我想这样的语文课堂也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我们将为了这一共同目标竭尽所能。参考文献:新课标 、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 教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