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03435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莒县土壤障碍因素及改良培肥技术模式一、 土壤基本状况莒县行政隶属山东省日照市,位于鲁中南山丘区东南部,耕地总面积为103072.2 hm2,以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将全县耕地共划分为 6 个等级,其中一级地和二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23.88%;三级地和四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37.64%;五级地和六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38.48%。以五级地分布面积最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30.8%。一级地分布面积最小,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7.6%。一级地和二级地主要分布于莒县中部和南部地区,微地貌类型为低平洼地、近山阶地、倾斜平地、山前倾斜地、水平梯田。这一区

2、域耕地地力情况较好,农业基础设施均配套成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也首先在这一区域展开。三级地、四级地分布比较分散,但主要集中在莒县的中部偏北和南部地区,属于只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产量就能大幅提高的中产田类型,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五级地和六级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这部分耕地有效耕层薄,肥力低,基本无灌溉条件,还有部分未利用土地,属于低产田类型。在有限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粮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那就要改良土壤,提高单产,真正做到合理用地,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二、 土壤类型及耕地资源现状全县共有棕壤、褐土、潮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 5 个大土类、12 个亚类、13 个土属

3、、93 个土种。莒县地貌特点是由平原、准平原、丘陵、山区、中高山丘组成。莒县中部地区地势较低,沭河纵贯南北,土壤成土母质多为洪积冲积物,土层深厚,沿河两岸土壤质地适中;中、西部部分地区土壤质地粘重,有的并出现砂姜和砂姜层;四周山丘地区地势较高,成土母质多为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多样:四周环山,中间丘陵、平原、洼地相接。沭河北入南出,纵贯全境。主要山脉,东有桥子山,西有浮来山,南有马髻山、老营顶,北有碁山。其中马髻山、老营顶、桥子山都是海拔 600 米左右的高山,马髻山海拔 662.2 米,是全县最高峰。夏庄镇赵家孟堰村南沭河出县入海拔 84 米,是全县地势最低点。由

4、此便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多样性。由于山、丘、平原的同时存在并互为补充,其回旋余地显然比地貌单一的地区为大,它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我县农业生产比较稳定的原因所2在。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地处暖温带,属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气候特征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寒暑交替,四季分明。主要特征是:春季温和,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干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全年在人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热量和降水量都较丰富。但在个别年份,也出现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全年太阳辐射总量 123.4 千卡/平方厘米,直接辐射量 71.7 千卡/平方厘米;12 月份最小,为

5、 6.0 千卡/平方厘米。310 月份是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数都在 200 小时以上,均可满足作物的光照要求。低山丘陵区内海拔 200 米以上的低山 450 座,主要分布在县区北部、东部和东南部,面积 258.7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13.25%,一般地面坡度大于 15 度。基岩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酸性岩石和非石灰性砂页岩构成;土壤多属棕壤土,土层厚15-30 厘米,表土砂砾较多,土质疏松,地下水贫乏。全县丘陵面积 1198.7 平方公里,占境域总面积的 61.35%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西南、西北和东南部,较大的山岭 820 条,分布情况大体同于上述。丘陵地总平均海拔 140 米左右,

6、地面坡度在 10-5 度之间。基岩为钙质岩和坡积洪积物构成,富水性差;土壤多属褐土性和褐土亚类,质地沙多土少,多为壤质和沙质。域内平原主要分布在且境中部沿沭河及其支流两侧的狭长地带,面积 495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25.4%。土层深厚,土质为冲积洪积层,表土多系壤土。地势平坦,坡度小。土壤属河潮土,地下水储量丰富,埋深 1-3 米。低平洼地全县低平洼地大都分布于莒城周围的城阳、陵阳、浮来山、阎庄、刘家官庄、峤山、招贤、店子集、墩头等乡镇的平原地带,为冲积物土属,面积 46.25 平方公里,占县内平源面积的 9%,占全县总面积的 2.3%。土壤为水稻土,地表为轻壤和中壤土,底部多为粘土,

7、地下水比较丰富,埋深 1-2 米。1963 年稻改后,这部分土地大者成为莒县主要稻作区。全县耕地面积为 1546082.4 亩,人均耕地 1.41 亩。耕地地类构成以旱地为主,面积为 1055557.5 亩,占耕地面积的 68.27%;水浇地次之,面积为 341653.0 亩,占22.11%;菜地面积为 92375.3 亩,占 5.97%;灌溉水田面积为 56496.6 亩,占3.65%。莒县耕地的类型只有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四种类型。三、 土壤基本属性土壤是自然界客观实体。它是气候、地形、母质、生物、时间、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它也是劳动的产物,在人类工作管理影响下变化发育。

8、因而,土壤3有垂直分布、水平公布和地域分布。1、棕壤以具棕色的特征而命名。是发育在酸性岩类和非石灰性砂页岩上的一类土壤。主要在湿润、半湿润、温暖地带、年降雨量大于 800 毫米,年均温度 12左右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莒县年降雨量平均在 873 毫米、平均温度 12.1,已具备了棕壤形成的气候条件。因此,在具体分类工作中,划分棕壤的主要依据是:母岩、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等酸性岩石或非石灰性砂页岩的残积物、坡积、洪积物、洪积冲积物,淋深作用强,通体无石灰反应 PH7。根据土层的厚薄、地形部位、地下水深浅、成土母岩、母质、土体构型及生产性能等因素不同而具有: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白浆化棕壤四个亚类、

9、五个土属,三十三个土种。2、褐土分布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山丘地区,它与棕壤相比有其独立性,也有其相关性。我县处于棕壤与褐土的过渡地带,棕壤,褐土呈复域存在,在土壤类工作中,我们定褐土类的重要依据是:第一,母质母岩为钙质岩的残积物。坡积洪积物,洪积、洪积物。第二,多数有石灰反应,PH 值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第三,发育完全的土体构型剖面通体呈棕色或褐色通常由耕作层、淀积粘化层和钙积层三个基本层段组成,心土层较粘重。根据成土母质,母岩的不同共分四个亚类,四个土属,28 个土种。3、潮土分布与低平地带,是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受潜水作用形成的一类土壤。质地有明显的分选差异。在同剖面中,常有不同厚

10、度的砂粘间层,有明显的冲积层次,中下部土层有明显的绣纹锈斑或有细小的铁锰结核。表土多系土壤,土层深厚,多数具有排灌条件,土壤各种养分含量较丰富,适种作物广,是各类土壤中最好的一个土类。依据受潜水作用上的程度所处地形部位不同,我县潮土分别有:潮土和是潮土两个亚类,2 个土属,19 个土种。4、水稻土是人类长期生产活动的产物。它可以由各种类型的土壤经长期水耕水作形成的一类土壤,与原土壤类型的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我县种植水稻的时间短暂,并均实行水旱轮作,故水稻土的发育不够典型,主要依据种植水稻时间短,故属于幼年水稻土。点片分布在城阳、浮来山、刘官庄、闫庄、招贤、峤山、店子、陵阳等乡

11、镇的部分倾斜平地或交接洼地(潮土和湿潮土及砂姜黑土). 有一个幼年水稻土亚类(Fb) 、一个冲积物土属(Fb1) ,七个土种,分别为中壤厚粘腰、中壤厚粘心、中壤厚砂腰、轻壤均质、轻壤厚粘腰、中壤均质、重壤均质。5、砂姜黑土成土母质为湖泊沉积物,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表土质地一般较粘重,土层一米以内有黑土,1.5 米以内有砂姜(干沟石)通常排水不良,雨季易积涝成灾,质地粘重、容重 1.4 克|cm 左右,土壤总孔隙度 50%以下,耕作困难,肥劲前小后足,不发小苗发老苗。一般说来产量较低。根4据土壤分类规程我县砂姜黑土归为一个砂姜黑土亚类一个洼底砂姜黑土土属 6 个土种,分别为轻壤薄黑土心、中壤

12、厚黑土心、重壤厚土裸露、重壤厚黑土心、重壤厚砂姜腰、重壤厚砂姜心。四、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和养分,土壤养分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其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土壤肥力就是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调节和供应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养分丰缺程度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是指导科学施肥的依据。目前,全县土壤 PH 平均值为 5.98,有机质平均含量为 11.76g/kg,全氮平均含量为 0.80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 103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 37.0 mg/kg 6,速效钾平均含量为 101.24 mg/kg,交换性钙

13、平均含量为 32.49cmol/kg,有效镁平均含量为 11.68cmol /kg,硼平均含量为 0.22 mg/kg, ,锌平均含量为 0.47 mg/kg。五、土壤障碍因素土壤的障碍因素是指土壤中含有某些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或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归纳起来莒县耕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级地土壤类型以潮壤土、泥砂质褐土和湿潮壤土为主,兼有少量棕壤。土壤表层质地为轻壤和中壤,土体构型以轻壤均质、中壤均质、轻壤粘心、中壤粘心为主,无明显障碍层次。微地貌类型以山前倾斜地、倾斜平地为主,坡度 0.23,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可耕性强。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善,灌排条件好,灌溉保证率

14、均达到75%以上。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一级地存在问题:一是该地区属全县经济较发达地区,人们历来较注重二、三产业,农业投入比例明显低于二、三产业投入;二是土壤肥力与高产高效农业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养分含量相对其他县市含量水平较低;三是施肥、用药种类与比例不合理,缺乏针对性,盲目性较大;四是由于经济发达,工矿企业较多,点源污染程度有所加重。二级地土壤类型以棕壤、潮壤土、淋溶褐土为主,兼有少量黄姜土和潮潮壤土。土壤表层质地主要是轻壤和中壤,有少量重壤。土体构型以轻壤均质、中壤均质、中壤粘心为主,有少量重壤砂姜腰和中层。微地貌类型以山前倾斜地、倾斜平地、水平梯田为主。坡度为 0.27,土壤理化性状良好,

15、可耕性较强。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善,灌排条件良好,灌溉保证率大部分地区在 50%以上。土壤养分含量均比较理想。二级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地区耕层中存在少量砾质、酥石棚等障碍性层次;部分5耕地地形坡度较大,耕地环境质量欠佳;灌溉水平参差不齐,少量耕地靠天吃饭。三级地土壤类型以棕壤、淋溶性褐土、棕壤性土、湿潮壤土为主,兼有少量浅潮泥田和泥砂质褐土。土壤表层质地主要是轻壤和中壤,还有少量重壤。土体构型以轻壤均质、中壤均质、轻壤粘心、中壤粘心、中壤黏腰为主,有少量中层和重壤均质。微地貌类型主要是近山阶地、倾斜平地、水平梯田、山前倾斜地,有少量低平洼地,坡度为 110。灌溉保证率达到或接近 50%。土壤养

16、分除有效磷含量偏低外,相对比较理想。三级地是平原向山区过渡的等级类型,各种属性介于二者之间,部分耕地灌溉条件受一定限制;耕地大平小不平,地块微有倾斜;耕地养分存在不平衡现象。四级地土壤类型以灰泥质褐土性土、麻砂质棕壤性土、泥砂质棕壤性土为主,兼有少量泥质褐土、泥砂质棕壤。土壤表层质地主要是轻壤、砂土和中壤,兼有少量重壤。土体构型以中层、薄层为主,有少量轻壤砂心和极薄层,耕层中含有砾石、石渣子等明显障碍性层次。微地貌类型以水平梯田、近山阶地、倾斜平地、山前倾斜地为主。地形坡度为 0.210。大部分地区灌溉保证率能达到 50%以上。土壤养分含量除有效锌外,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该级地耕层中存在明显的障碍性层次,砾石较多,阻碍作物的正常发育;地形坡度较大,不宜种植作物,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养分含量偏低,对作物生长不利。五级地土壤类型以灰泥质褐土性土、麻砂质棕壤性土、泥砂质棕壤性土。土壤表层质地以砂土和中壤为主,少量轻壤。土体构型以中层、薄层为主,有少量极薄层。耕层中含有砾石、砂姜、石渣土等明显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