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9987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么区分血糖高与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血糖高,于是,在人们的观念里,血糖高就成了糖尿病的代名词。病人到医院做检查,发现血糖高,不负责任的大夫误诊为糖尿病给患者开降糖药,最终导致患者对药物形成终身依赖,变成糖尿病人。其实糖尿病和血糖高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乱,导致糖代谢功能失调。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高血糖却不一定是糖尿病。一、认识高血糖我们的身体需要通过食物获得大量的营养物,糖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之一。糖分是通过谷类,砂糖,水果,薯类等食品摄入体内的,然后形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或是转化为葡萄糖进

2、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的细胞,作为肌肉运动的能量来源。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常常被人们简称为“血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是经常变化的,特别是在饭后血糖有所升高,胰腺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吸收,使其作为热量而消耗。因此,饭后一小时左右,血糖开始下降,饭后两小时基本就能恢复正常。但是,如果摄入过多的糖分,无法消耗的葡萄糖就会留在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需要大量胰岛素促进吸收,长期下去胰腺会疲劳以至功能衰退,逐渐变得无法顺利地分泌胰岛素。于是血糖升高,在空腹或者吃饭两小时后仍然居高不下,形成高血糖状态,血液因而变得黏稠,易于凝固。健康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柔韧性,即使在很细的毛细血管里也能顺畅流动。然而,在高血糖状

3、态下,红细胞却会失去柔韧性而变硬,多个红细胞重叠黏在一起,在细小的血管处容易阻塞,成为血栓的诱因。二、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三、二者间的关系由此可见,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两种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糖尿病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乱,导致糖代谢功能失调。高血

4、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但可以肯定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都比较高,这是二者的共性。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如果长期不注意饮,致使血糖含量居高不下,也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因为黏稠的高血糖血液,对血管也有伤害。血液中的糖分和血管的蛋白质相结合,会形成糖化蛋白,糖化蛋白是有害的蛋白质,它无法实现蛋白质的功能,不能够在体内正常代谢,并易使血管受伤,易引发动脉硬化。长期下去,将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所以说,二者之间有共性,也有一定的关联性。长期血糖高不但有损健康,还有迁延成糖尿病的危险。四、血糖高应注意什么血糖高到超过一定范围则应引起你的注意了,必须要通过控制饮食,可以适当吃一些含果胶

5、、膳食纤维丰富的桃子、柚子、山楂、草莓、猕猴桃、鸭梨等,不会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坚持运动及药物治疗来降低血糖。药物治疗则需要选对,与西药的对胰岛刺激性相比,中药物刺激性无副作用且对胰岛是修复作用,使胰腺能够正常的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平稳降血糖的目的。五、“中医胰岛立体激活疗法”全方位介入平稳血糖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药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等途径降低血糖。中医控制血糖,不只是调节糖尿病本身的糖代谢异常,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调节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产生的内环境异常入手,进一步整合调节糖尿病患者内环境条件下糖代谢改变的机制。“中医胰岛立体激活疗法”配药物中所含的特效成分经胃分解进入胰腺 DNA 组织,快速裂变、重组受损的基因序列,同步修复胰岛素基因,使胰岛 细胞功能恢复正常,促进胰岛素分泌,打通血糖转化工程中“通讯障碍”,使胰岛素通过搬运血糖的功能完全恢复。该疗法中配药物的系列中药,具有类似人体基因的双项调节作用,经吸收后形成大量 DNA 亲和细胞元,快速粘和受损断裂的葡萄糖激酶基因链,使其恢复正常,恢复胰岛 细胞自我调节功能,使低血糖、高血糖同步恢复正常,并持久稳固血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