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身养性名言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9982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修身养性名言(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中国古代名句 先秦名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 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 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

2、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解读 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n):粮仓。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

3、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 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 楚 屈原 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语)的

4、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5、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 责”字。责:责备,要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

6、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

7、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o):喜爱。前“恶” ( ):缺陷和丑恶。后“恶” ( w):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 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

8、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 (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

9、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

10、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 。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 醴(l ):甜酒。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曲礼上 解读 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

11、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门的转轴。蠹(d):蛀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 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

12、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 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

13、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 、镂(lu ):雕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

14、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 ?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 ”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

15、记中庸 解读 (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 “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 淇奥 解读像切, 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 (qi cu zhu m):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