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9289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方案(2007-2010 年)为了加快绿色生态东海建设进程,切实搞好社会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作,根据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造林绿化建设标准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方案。一、村庄绿化现状近年来,我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东海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速生丰产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建设等重点工程,在造林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 58.8 万亩,森林覆盖率 17.1%。全县 24个乡镇(场)、1 个开发区,378 个行政村、1038 个自然村,村庄总户数 25.

2、2 万户,总人口 102.21 万人。现有村庄总面积25.8 万亩,绿化总面积 10.6 万亩,绿化覆盖率 40.2%,其中东部湖荡村 118 个,平均绿化覆盖率 50.2%;中部平原村 133个,平均绿化覆盖率 36.8%;西部岗岭村 127 个,平均绿化覆盖率 33.6%,全县低于 35%绿化率、不达标的村庄共有 1172个。全县现有村庄公共绿地 153.3 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公共绿地 1.49 平方米。总体而言,我县村庄绿化率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绿化的质量和档次不高,造林树种单一,树种搭配和布局不科学,常绿及花果类树种偏少等问题,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生态东

3、海的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村庄绿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 指导思想。以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准绳,深入贯彻县政府绿色东海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与经济双赢和保护与建设并举的绿化方针,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道的绿色廊道建设,庭院和围庄林建设以及农民公园等公共绿地的建设,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进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保障。(二)基本原则。1、整体协调,统一规划村庄绿化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体现整体协调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绿化的观念。要把村庄绿化规

4、划纳入3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镇的村庄布局规划等各层次的规划,村庄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要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总体布局,统一规划。2、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对村庄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道路、河道、庭院等也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规划。在规划时,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选择重点地段作为突破口先行绿化美化,再向一般地段推进。3、生态优先,兼顾双赢要以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第一目标,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

5、生态系统。在确保生态目标的同时,合理配置树种,创造景观效益,把生态园林理念融入到村庄绿化规划中,发挥绿化的美化作用;要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隙地规划发展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小竹园、小桑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效益。4、因地制宜,体现特色4规划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针对不同村庄的气候、地形、建筑特点,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决不千村同面;对路旁、宅旁、水旁和高地、凹地、平地等采取灵活多样绿化形式,不千篇一律。规划要自觉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充分展示乡村风貌。5、合理分布,节约用地绿化在村庄内的生产、生活区要合理分布,布置于整个村庄,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层次的绿地系统

6、。我县人多地少,因此,绿化建设用地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一些不适宜建筑和道路交通的较复杂的、破碎的地段要尽量利用,见缝插绿。6、保护为先,改建结合在村庄绿化规划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围村林、村边森林等原有绿化,在规划中要将其融入村庄绿化规划中。在绿化实施过程中,要改造与新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绿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做到绿化与建筑施工同步,避免绿化滞后的被动局面。(三)总体目标5到 2010 年,全县村庄平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 4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 平方米,村域主要路、堤、渠绿化率 95%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 98%以上,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 95%以上,全县所有行政

7、村绿化要全部达标(绿化覆盖率 35%以上),20%的村庄依照村庄周边的高地、河流等自然地形兴建各具特色的农民公园,初步形成“点上 绿化成园、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村周绿化成环”的景 观效果。1、村庄建成区(1)绿化覆盖率西部丘陵区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0%以上;中东部平原区村庄中心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50%以上。包括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2)公共绿地村庄中心村建成区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不小于 300m2供居民休闲的公共绿地,村庄中心村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 3 平方米。2、村域范围(1)沟渠路堤绿化6村域范围的主要路、河、渠、堤的绿化率达到 95

8、%以上。其中大型河堤绿化率 100%,水库堤岸绿化率 95%,一般沟渠绿化率 90%以上。(2)农田林网村域范围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 98%以上,其中东部地区一、二级林网 90%以上,中部平原地区 80%以上,西部丘陵岗地 70%以上。(3)宜林地绿化村域范围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造林绿化率达到 95%以上,坡度大于 6 度、二级以上提水,生态区位特别重要,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丘陵岗地必须恢复森林植被,造林绿化率 95%以上。(四)年度目标:2007 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 0.26 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 1 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 21.46 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 1.7

9、平方米,全县新增绿化达标村25 个 ,有 15 个村兴建农民公园。2008 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 0.39 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 1.5 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 40.88 万平方米,7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 2.1 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 35个 ,有 20 个村兴建农民公园。2009 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 0.442 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 1.7 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 51.1 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 2.6 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 32个 ,有 25 个村兴建农民公园。2010 年:全县新增村庄绿化面积 0.416 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 1.6

10、 个百分点,新增农民公共绿地 40.8 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 3 平方米,全县新增绿达标村 25个 ,有 15 个村兴建农民公园。三、规划内容及要求(一)类型划分。1、村庄类型根据村庄所在地形地势的不同,村庄类型分为西部丘陵区村庄、中部平原区村庄、东部湖荡洼地村庄三种。位于不同区域的村庄在规划绿地的比例上有不同的要求。2、绿地与绿化类型8村庄绿化的绿地类型,一般参照城市绿地的分类方法。在中心村庄建成区范围内,根据绿地的主要功能分类,绿地类型有:(1)公共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绿地。在村庄绿化中,主要是指村庄建成区内为全村居民服务的小公园、小游园绿地、休闲绿地、广场绿

11、地等。(2)生产绿地:指村庄建成区内,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3)防护绿地:指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建成区范围的围村林、河渠堤绿地等。(4)附属绿地:在村庄绿化中,主要指庭院绿地、工业绿地(工厂内的绿地)、道路绿地等。(5)其他绿地:指除以上绿地类型外,在村庄建成区内对环境改善和居民生产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其它绿地。包括风景林地、生产果品的经济林等。在村庄的建成区外,村域范围内,还有下列绿化类型:(1)沟渠路堤绿化:指村域范围内,村庄建成区外的道路、河流、大型沟渠、海堤的绿化。9(2)农田林网:指村域范围内,村庄建成区外农田的绿化。(3)宜林地

12、绿化:村域范围内所有宜林地荒山、荒地、荒滩以及坡度大于 6 度二级以上提水的生态环境特别重要的宜林地。(二)村庄绿化规划。1、村庄绿化设计(1)丘陵区绿化丘陵区村要充分利用地形起伏的条件,依山就势布置造绿,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力求自然。村庄周围原有的自然景观林要严格加以保护,在规划时要充分利用好岭地林业资源这一背景,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在布局上可采用不规则的分布,绿地类型主要选择庭院绿地、道路绿化和自然景观绿化等。(2)平原村绿化平原村要与广阔的田野这一基本地形特征结合起来,在布局上可以规则式为主,可采用网状、环状、放射状、散点状、大块集中等多种绿地布局方式。绿化类型选择要多样化,不仅要设计

13、公共绿地、庭院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化,而且要10对河渠堤绿化、农田林网等进行配置,形成以村庄建成区绿地系统为基础,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为辐射的村庄森林植被生态系统。(3)湖荡村绿化湖荡低洼地带的村要将村庄绿化置于整个防护林体系之中,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绿化树种选择要按照防护要求,选择抗风、耐盐碱、耐水湿的品种;绿地类型选择主要侧重于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林带林网。2、村庄绿化规划的内容(1)公共绿地村庄中的公共绿地以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游玩场所为主要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在功能上,以儿童游戏、青少年文化娱乐、老年游憩为主。园林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大于 70%。村庄中建设多个公

14、园时,应尽量均匀分布。(2)庭院绿地庭院绿地是附属绿地中的一类。庭院绿地的范围主要是房前、屋后、宅旁。庭院绿化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1观赏型此类型适宜于面积特别狭小的庭院。以栽种花卉为主,间种几株乔木,花卉可选取高、中、矮种类搭配。休闲型 此类型适合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选择的树种应主要考虑景观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此类型以选择高大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经济型 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还可结合绿化栽植果树,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经济型既可是多种果树混种的混杂型,又可采用单种一种果树的单一型。以上是庭院绿化的基本模式,在绿化过程中,可对上述基本模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混合模式。(3)生产绿地生产绿

15、地要根据各种圃地建设要求和苗木需求进行建设,做好规划,保证整齐美观。(4)工业绿地12工业绿地建设既要满足生态功能,又要注重景观效果,创造美丽的工作环境。在生态功能方面应根据厂区的不同性质,对绿化有不同的要求:有害气体较多的工厂内外的树木种植应以疏为主,或用矮灌木、草坪等进行绿化,以利于有害气体迅速扩散和稀释。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工厂内,为满足安全和消防要求,宜选择有防火作用的乔灌木,避免选用含油脂和易燃树木。噪声较大的工厂周围宜选用树冠矮、分枝低、树叶茂密的灌木与乔木,形成疏松的树群或数行狭窄的林带,以减少噪声的强度。对防尘要求比较高的工厂,要发挥绿化减少灰尘的优势,选择枝叶稠密、叶面粗糙、生长

16、健壮、吸尘能力强的树种。(5)道路绿化配置模式13根据道路的宽度以及村庄的经济条件,道路绿化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板二带型 该类型是最基本的道路绿化模式,适合宽度较小的道路。在一条车行道的两侧栽植行道树,每侧可栽一行或两行。为节约用地,栽植两行时,建议采用“品” 字形布置。二板三带型 即在道路中间栽植中间分车绿带,在两侧分别栽植两行行道树。三板四带型 适合于设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在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设置两侧分车绿地,在道路外缘设行道树。树种选择道路绿地的树种配置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以求更完美的生态功能。行道树应选择干型好、生长快、耐瘠薄、抗污性强、病虫害少的树种,如杂交马褂木、落羽杉、榉树等。在宽阔的道路上可选用树干挺拔、冠大的树种,如 35、351杨、895 杨;在较窄的道路则应选用冠小的树种;在高压线下选用干矮、树枝展开的树种,如国槐、黄金柳等;在交*口和道路转变处,在 10m 以上的空隙内不宜种植乔木或高度超过 0.7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