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91660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麦病虫草综合治理技术辛集市植保植检站我市麦田蚜虫、地下害虫、白粉、叶锈、黑穗、麦田草等常发性病虫草害约 12 种,小麦吸浆虫、全蚀病、赤霉病、红蜘蛛等偶发性和近年来上升性病虫约 10 种。我市小麦属高产、稳产区域,管理水平高,田间群体密度大,因此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 25-30%,部分病虫发生严重年份或地块产量损失可达 50%以上,甚至几乎绝收,因此搞好小麦病虫草的综合治理是保证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一、我市麦田重要病虫草的发生特点:(一)小麦害虫:1、麦蚜:我市麦田以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为主。二叉蚜以危害小麦中下部叶片为主,麦长管蚜则以危害麦穗为

2、主,就危害性来讲,麦长管蚜重于麦二叉蚜,因此防治重点是穗期蚜虫。我市历年来穗蚜危害盛期一般年份为 5 月 10-20 日,最早 2001年 5 月 5 日,最晚 85 年 5 月 26 日。总趋势是麦蚜发生盛期越早,其危害期越长,对小麦产量影响越大;麦蚜发生盛期推迟的年份则麦蚜发生程度轻,对小麦产量影响就小。麦蚜发生早晚与小麦越冬前后的温度以及 4 月中下旬的气候相关密切,即以上阶段气温高则麦蚜发生早,发生重,反之则发生推迟,发生轻。穗期蚜虫刺吸麦粒汁液,因此形成减产直接影响的是千粒重, ,据测试严重发生年千粒重降低 30%以上,造成小麦产量品质严重下降。2、地下害虫:以小麦金针虫、蝼蛄为主。

3、小麦播种后至小麦越冬前危害较重,而翌年春危害较轻。我市地下害虫 85 年以前以蝼蛄为害为主,90 年以后,小麦金针虫为害程度逐年上升,2近几年危害程度重于蝼蛄,一般被害苗率达 3-5%,严重年份部分地块被害苗率达到 20%以上。3、棉铃虫:麦田棉铃虫一般年份每平方米在 0.5 头左右,但 92 年每平方米超过了 4 头,部分地块达到了 10 头以上,棉铃虫直接取食麦粒,造成小麦减产,其麦田危害盛期略晚于麦蚜。4、小麦叶蜂:以取食叶片为主,在我市常年造成局部危害,一般发生年份每平方米有虫 30-40 头,严重年份局部地块可达200 头以上。叶蜂发生早晚和发生程度与 2 -3 月的气温有直接关系,

4、如小麦返青-起身期温度偏高,小麦苗情好则发生早、发生重;同时叶蜂属局部危害种类,局部地块或地块中局部区域往往虫量集中。5、小麦红蜘蛛:在我市形成局部危害,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小麦生长发育不良。红蜘蛛自小麦出苗后由地头地边向里逐渐蔓延,小麦拔节后危害减轻,冬春温度偏高、干旱是红蜘蛛发生的有利条件。6、小麦吸浆虫:我市 2000 年小辛庄乡小章村开始发生,2001 年发生约 130 亩,每样方虫量最高达 300 多头。02 年小辛庄乡发生面积 300 余亩,03 年田庄乡试炮营村发生约 50 亩,其他乡镇为个别零星发生,总面积达到了千亩。吸浆虫群体密度大,幼虫吸食麦粒汁液,据试验每个麦粒有幼虫 4

5、头即可造成小麦绝收。01 年小章村严重地块小麦减产 90%以上,千斤长势百斤收成即说明了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点,又说明了吸浆虫的危险性,因此小麦吸浆虫在我市是一个上升性害虫,应引起高度重视予以控制。吸浆虫通过种子、机械作业和成虫扩散传播,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小麦抽穗后羽化,成虫在麦穗上产卵,幼虫进入麦粒中危害,其发生危害程度与虫源基数和 4 月中下旬的降水有直接关系,虫源基数大,4 月中下旬雨3量多则危害就重,同时与小麦品种的抽穗早晚、其麦码的松紧度均有关系。(二)小麦病害:1、小麦锈病:我市以叶锈和条锈为主。80 年以前,特别是 70 年左右锈病是麦田发生最重、减产最多、最难防治的病,随

6、小麦品种的更换,该病在我市逐年减轻,但 98 年以来,随锈病对小麦品种的适应,其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但仍以叶锈为主,2001 年的 4185 系列 5 月底调查部分地块病叶率达到了100%,严重度均在 50%以上,因此对小麦锈病的监测和控制不可大意。2、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 80 年以前在我市属次要病害,随小麦管理水平的提高,氮肥投入量的增加、田间密度加大,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病害,特别是津丰一推广阶段,由于品种耐病性差,连年偏重发生,严重地块造成减产 30%以上。粉锈宁的推广、品种的多元化基本控制了白粉病的危害。小麦白粉病自小麦出苗后可侵染为害,但危害盛期在 5 月中下旬,其发生早晚和发生程

7、度除温度外,5 月上中旬的降水及小麦密度、品种均有直接关系,即 5 月上中旬雨次多,小麦亩穗数 45 万以上、抗病能力差的品种可造成偏重流行。3、小麦叶枯:是后期叶部病害。在我市多发生于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造成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影响小麦千粒重。叶枯病的发生一是与气候关系密切。5 月中下旬降雨次数多,该病发生重。二是品种因素。98 年由于 5 月中旬的三次降水,5 月下旬叶枯严重发生,特别是石农科院的 4584、冀麦38、4185 均偏重发生。4、小麦丛矮病:我市 65-80 年连续偏重发生,每年均有毁种地块,随种植形式的改变,综合防治力度的加大,丛矮病逐年降低,灰飞虱群体数量和带毒

8、率也同时下降,特别是 96 年以4来,从普遍发生、局部地块下降到了底谷。2003 年调查,全年麦田基本没发病,而其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比 80 年以前下降了十几倍。该病在我市是一种老病害,虽然目前对小麦已不构成威胁,但种植结构的调整、插花田的增加,环境对其有利,应搞好监测与控制。5、小麦黑穗病:主要是散黑穗和腥黑穗病。前者虽每年均有发生,一般病株率均在 1%以下,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而后者则是危险性病害。我市 90 年以前常出现严重发病地块,造成小麦失去食用价值损失严重,从推广三唑酮和多菌灵小麦拌种以来,该病逐渐得到控制,但近几年有的户放松小麦拌种或拌种质量差,仍在部分户麦田发病,而且有加重的趋

9、势。小麦黑穗病属典型的系统性病害,幼苗侵染后小麦抽穗期发病,一旦发病整株小麦产量完全损失,其发病的轻重与种子带菌和小麦播种早晚、小麦出苗期温度关系密切。种子带菌、小麦播种晚或播种后温度偏低则有利于该病发生。6、小麦全蚀病:我市 97 年首次在彭六佐发现,2003 年已发展到 6 个乡镇、12 个村,发病面积超过了千亩。该病是典型的根病和系统性病害,发病麦株生长迟缓,植株略矮,抽穗后全株迅速死亡,造成整株枯死,形成白穗,减产严重或造成绝收。小麦全蚀病是检疫性病害,可随种子及病残体传播,也可随机械作业进行传播扩散,同时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 3 年以上,防治难度大,一旦发病难以根除,有病田全蚀病发生

10、轻重与小麦播种期的早晚和温度有直接关系,播种早或播种后温度偏高则有利于该病的侵染发生。7、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南方麦田常发性病害,自 90 年来逐渐向北扩展,形成危害。我市大面积发生是 98 年,其病菌在土壤中越夏、越冬,小麦抽穗后降水偏多则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该病危害麦穗,部分小码或半截穗干枯,麦粒略畸形失去5食用价值。我市 98 年和 2003 年普遍发生,病穗率达到 3-5%,严重地块超过了 10%,赤霉病发病主导因素除病源外,关键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水。8、小麦纹枯病:我市小麦纹枯在 98 年以前没有形成危害,98 年温家村约 30 亩麦田发病株率超过了 50%,白穗率超过了20%; 2

11、003 年北贤邱又有偏重发生地块,据 98 年以来调查,纹枯病几乎每块田均有发生,一般田病株率 20-30%,但程度较轻,病斑不侵杆。纹枯病以苗期侵入首先在第一片叶稍危害,严重的可上侵到 1-3 节造成下部叶杆枯死,形成白穗造成减产。发生主导因素除菌源外,早春-3 月下旬的土壤湿度和气温关系密切,如小麦返青期-起身期田间湿度大、气温偏低则有利于该病发生。(三)麦田草:我市麦田杂草以播娘蒿、荠菜、麦瓶草为主,其次是灰菜、田旋花等,优势种杂草均为越年生杂草,经调查,我市麦田冬前杂草出土率占 90%以上,翌年小麦返青后生长迅速,春季出土杂草生长势较弱,对小麦威胁不大,从杂草种类分布上,我市北半部播粮

12、蒿占弱势,而南半部播粮蒿则占优势,年度杂草种群的多少与小麦播种后的温湿度有关,如小麦播种后降水多、湿度大、温度高则麦草数量偏多。三、病虫草综合治理措施:(一)推广优良抗病品种、配方施肥以增强小麦抗病、抗逆性能。合理密植以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推广石家庄8 号、71-3、3235 和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二)抓好三个环节的病虫草综合防治,起到一喷多效的目的。一是小麦播种出苗期,以小麦全蚀病、纹枯病、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的兼治措施。该阶段主要是采取种子处理,首先要求对种子进行筛选,以减少种子的病粒和去除种子中的杂草种子,另外一定要搞好种子病虫的药剂拌种防治,应推广包衣6种子,包衣种子不但能解决

13、播种期的病虫,而且对促进壮苗有一定的作用。自行拌种可采用辛硫磷 100-150 毫升加 30-35 毫升 20%粉锈宁加水 3 公斤均匀地喷拌 50 公斤麦种,凉干播种。二是小麦返青-拔节期以防治麦田草、纹枯病、根腐病为主,兼治小麦早期白粉、锈病。麦田草可用 18%亿力亩 5 克或 10%苯磺隆亩 10 克于 3 月中下旬喷雾,同时亩可加入 20%粉锈宁 10毫升或 50%多菌灵 40 毫升兼治病害。三是穗期以麦蚜为主,兼治后期白粉、锈病、叶斑病。在小麦蚜虫百穗达到 800 头-1000 头时及时用药防治,可用蚜虱灵、吡虫啉、添丰或亩用菊酯类农药 30 毫升混配吡虫啉 10 克,同时加入粉锈宁

14、乳剂 50 毫升兼治病害。(三)其他局部病虫的防治:1、小麦全蚀病:发病田在搞好种子处理的同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进行土壤处理,在小麦田造墒后旋耕前亩用 3公斤 15%多菌灵粉或 2 公斤粉锈宁粉喷洒后进行旋耕整地后播种。二是拌种药剂可采用适乐时加敌萎丹以提高拌种防效。三是可适当推迟播期。四是在小麦收获前可对发病区小麦提前拔除、烧毁,同时对土壤进行处理,方法是拔除的病区按每平方米 5 克多菌灵粉的剂量撒于土表并进行翻耕,2、小麦吸浆虫:在发生区域搞好监测,每样方虫量(10*10*20cm)5 头以上的地块进行药剂防治,采取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防治为辅防治的策略。蛹期防治可在 4 月下旬小麦抽穗前 3-5 天进行,使用药剂: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亩 200-250 毫升兑水 2 公斤喷拌在 25 公斤细砂中,于下午顺垄撒于麦田,撒后浇水能提高防效,成虫期可在小麦抽穗后扬花前,用菊酯类与敌敌畏或辛硫磷 1:1 混配 1000 倍进行全田喷雾。3、小麦赤霉病:于小麦抽穗后扬花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600-800 倍喷雾。72004 年 3 月 1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