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复习要点[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8761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复习要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1复习要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1复习要点[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1复习要点[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1复习要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复习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必修 1 复习要点 班级_姓名_第 1 章走近细胞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 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二、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核膜)三、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一)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四、高倍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低倍

2、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细准焦螺旋观察。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一、元素:最基本元素(C)基本元素( C、H 、O 、N)大量元素(C 、H 、O、N、P 、K、Mg、Ca、S)微量元素(Fe、Mn、B 、Zn、Mo、Cu“铁门碰新木桶 ”)二、检测蛋白质、还原性糖、脂肪和淀粉的实验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斐林试剂+还原性糖( 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砖红色沉淀;苏丹 III 染液+ 脂肪 橘黄色;苏丹 IV 染液+脂肪红色;碘液+淀粉蓝色三、蛋白质四、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细胞大小

3、 较小 较大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 有 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生物类群 细菌、 蓝藻 、支原体等 真菌、植物、动物等基本单位 氨基酸 (约 20 种,通式见教材,必须有一个氨基(-NH2)和羧基(-CO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不同的氨基酸的 R 基不同。多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肽键: -NHCO-蛋白质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起来,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若 n 个氨基酸形成 m 条肽链,则形成 n-m 个

4、肽键,失去 n-m 个水分子,则由这 m 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a(n-m)18 (a 为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 为水分子量)。至少存在 m 个-NH2 和 m 个。结构结构特点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特异性) 。1、结构蛋白(如肌蛋白) ;2、催化作用(如淀粉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 ; 5、免疫作用(如抗体、淋巴因子) 。其重要的作用。五、糖类和脂质

5、脂肪(只含 C、H、O,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核酸、多糖: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六、无机物第 3 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二、细胞器(差速离心法:美国 克劳德)线粒体(健那绿染色):有氧呼吸的主要(不是唯一)场所。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能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线粒体,能进行了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 。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及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识左图:1细胞壁、2 细胞膜、3 细胞质基质、 4叶绿体、5高尔

6、基体、 6核仁、8 核膜、9核孔、10细胞核 、 11线粒体、12内质网、13 核糖体、14 液泡分泌蛋白(如胰岛素、抗体、消化酶)从合成到细胞外,依次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结构,并且有线粒体供能。体现了各细胞器的功能上的分工合作。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构成的膜系统。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四、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方式 例子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作用自由扩散水、甘油、气体、乙醇、苯 顺 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顺 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主动运输离子、氨

7、基酸进入细胞可以逆 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糖类(C、H、O)种类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单糖:核糖和脱氧核糖;葡萄糖;半乳糖等 二糖:蔗糖和麦芽糖(植物细胞)、乳糖(动物细胞)多糖:淀粉和纤维素(存在植物细胞中)和糖原(动物细胞中,肝糖原和肌糖原)无机物 水分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生理作用:自由水作为溶剂、反应物、运输;结合水是结构成分无机盐 存在形式:多以离子形式生理作用:组分、维持生命活动、维持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

8、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染色质、 核仁、核孔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属于自由扩散) (以渗透压为动力)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质 壁 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二)主动运输1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载体的种类和数目差异)2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

9、的。 (以能量为动力)(三) 选择透过性膜(功能特点)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结构特点:流动性)(一)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二)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三)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作用。第 5 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自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单一

10、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2、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能降低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也有少量是 RNA。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条件(适宜温度、pH 等) 。4、ATP 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ATP 的分子可以简写成 APPP (A 表示腺苷,P 表示磷酸基, ATP 分子具有两个高能磷酸键。5、ADP 变成 ATP 需要能量,动物依靠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ATP 中的能量,而植物除此以外还能把光能依靠光合作用转化为 ATP 中的能量。二、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

11、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抑制无氧呼吸的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利用无氧呼吸生产酒精、食醋和味精;提倡慢跑防止产生大量乳酸(剧烈运动缺氧); 给植物松土保证氧气的供给,促进根系生长;稻田定期排水防幼根缺氧产生酒精使根腐烂。(三)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条件 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过程在各种酶的催化下 C 6H12O6 2 丙酮酸 + H + 少量能量 2 丙酮酸+ 6H 2O 6CO 2 + H+ 少量能量 H + 6O 2 12H 2O +大量能量在各种酶的催化

12、下 C 6H12O6 2 丙酮酸 + H+少量能量 2C 3H6O3 2 丙酮酸+ H 2C 2H5OH + 2CO2反应式在各种酶的催化下C6H12O6+6H2O+6O26CO 2 + 12H2O + 大量能量在各种酶的催化下C6H12O6 2C 3H6O3 + 少量能量 2C 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联系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 ATP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四、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一)场所 胡萝卜素

13、(橙黄色)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体色素 (1/4) 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3/4) 叶绿素 b(黄绿色) 吸收红橙、蓝紫光(二)光反应与暗反应比较光反应 暗反应条件 光、色素、酶等 CO2、H、ATP、酶等场所 类囊体的薄膜 叶绿体的基质过程在各种酶的催化下: 水的光解 :2H 2O 4H + O 2 ATP 的合成:ADP+Pi+能ATP在各种酶的催化下: CO 2的固定:CO 2 + C5 2C 3 C 3/ CO2的还原:2C 3 + H + ATP(CH 2O)总式 光、叶绿体 光、叶绿体CO2 + H2O (CH 2O)+ O 2 或 CO 2 + 12

14、H2O (CH 2O) 6 + 6O2 + 6H2O物变 无机物 CO2、H 2O 有机物(CH 2O)能变 光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的措施:控制光照强弱、控制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度,光反应产物 ATP 与H的多少影响暗反应的速度。若光照减弱,则5 减少,3 增多;反之,若光照增强,则5 增多,3 减少。(二)温度:影响酶的催化效率。(三)CO 2 浓度:CO 2 浓度高低影响暗反应的速度。若 CO2 减少

15、,则5 增多,减少。(四)水分(五)矿质元素(四)化能合成作用:有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把 CO2 等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第 6 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一、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分裂间期:主要是 DNA 复制与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丝出现形成纺锤体,出现染色体;分裂期 M 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中央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纺锤丝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二)假设正常体细胞的核中 DNA 含量为 2a,染色体数为 2N,则在细胞分裂图像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的计数技巧:染色体数着丝点数有染色单体时: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无染色单体时: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二、细胞的分化(一)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结构、形态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特点:1、持久性 2、相对稳定性;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