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说课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8470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沟》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葡萄沟》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葡萄沟》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葡萄沟》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葡萄沟》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葡萄沟》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沟》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葡萄沟说课稿大满镇中心学校 郭剑英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开场白)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知识,生活,就是流动的课堂。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文情操。据此, 创设 轻松、愉悦的人文氛围,以文本为载体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不变的追求!因此,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依托教材文本,培养人文精神!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塞北江南”为主题的其中一篇主体课文葡萄沟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六大板块对本课总体的教学处理进行说明:

2、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塞北江南”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所以它也蕴含着有丰富的人文情感。课文紧紧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叙述,以四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盛产水果、葡萄色美味甜,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常有名 的特点。全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不仅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更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了喜爱之情!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3、继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处于中年级,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 过渡阶段 ,也是语文知识的 爬坡阶段。 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要求,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 学习基础和技能 ,例如,在识字方面,具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阅读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2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自觉意识和欲望; 然而同时, 三年级的小学生又表现出个性差异大、情绪不稳定和自控力不强等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行的教学策略,除了教授和培养学生应知应会的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呵护孩子善未成熟的心理机制,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成长环

4、境。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1.认字 12 个,写字 8 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2. 运用多种方法感悟 “盛产”、“ 茂密”、“五光十色” 等词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练习概括主要段落的意思。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培

5、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提炼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品读课文中那些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 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四、教学方法(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其中主要的方法有两点)1.读悟结合法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是由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 读可以显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

6、人。 因此在本课时的阅读教学3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教学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如“五光十色”“热情好客”“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美美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益知、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2.多媒体解惑法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

7、静的教学环境,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由于学生没见过晾房,对第三自然段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很难理解,这段我用多媒体播放“葡萄干的制作”片断,直观形象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豁然开朗了,也进一步体会到葡萄沟真好。再采用双读、小组读、议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其次,还辅助性的用到了“情景教学法”和“ 品词赏句法”,这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所体现。五、教学流程(一)在情境导入中走进葡萄沟1.谈话引导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徜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可以感受烟雨江南的温婉柔美,也可以领略苍凉塞北的豪迈壮丽,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一处美丽的地方。首先请

8、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你能猜到我们要去哪吗(课件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老师配以舞蹈)在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心灵“松绑” ,还学生心灵的“自由”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 赖于一种真 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安全和愉悦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使课堂迅速升温,为之后的教学做好坚实的铺垫,42.课件展示新疆风景,学生看完简单谈感受3.出示新疆特产葡萄,引出本课课题。(二)在初读课文中了解葡萄沟(新课标要求,对于中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注意对文章的 整体把握和感知, 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注意,不宜把课文

9、讲得支离破碎,所以,在学生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读准词语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 总领全文 的问题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1.检查朗读情况。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2.学生找出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三)在细读课文中欣赏葡萄园(过渡语:葡萄沟可真是个好地方,那里的水果可真多呀)自然引导学生进入第一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概括段意:盛产水果)葡萄沟特点一水果多2.学习第二自然段(葡萄美,人好客!)(你喜欢那个季节的葡萄沟,自然带入第二段)葡萄沟的夏季和秋季,你更喜欢哪个季节?再读一读第二小节,自己选择喜欢的季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直到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图画,好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但这不

10、可避免地会造成教师的显性教学设计与学生主体学习、自主发展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在此我设计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 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 审美观点 。 “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过自然美的挖掘,能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a.体会五光十色b.找出比喻句(课件:绿色的凉棚)c.热情好客53、往下读,你还能读懂什么?(老乡的热情)哪里看出老乡的热情呀? (准:一定;最甜;吃个够) 想象

11、: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老师扮演游客,学生扮演老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语文教材内容有着深刻的人文底蕴,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品格和崇高思想感情的文章最容易激发学生的美感。正如法国的库申在论美中讲到“除了真正的道德之外,道德美还包括任何精神的美。 ”在此环节上,学生顺理成章了感受到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4、朗读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3.学习第三自然段(葡萄干有名)了解葡萄干的晾制过程(四)在朗读中赞美葡萄沟1.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五)在迁

12、移训练中升华情感1.为“葡萄沟”写一则宣传广告。2.夸夸自己的家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中年级学段在每堂课中都应该渗透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因此,我趁热打铁,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我设计 既有针对性又有开放性的迁移模仿作业, 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能达到激发学生爱家乡进而爱祖国的情感的效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简单明了、直观形象的方法将课文主体内容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力求为我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束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 际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作为 教 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 语文知识教学、 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 充 满 崇高的理想情操,充 满创 造力、想象力的 语 文 学科 真正成为提高学5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光芒四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