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6951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寄自长江源头的家书汪永晨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倾听训练,能够在倾听过程中对相关信息做出恰当的判断。2、能够根据倾听的内容和具体的口语交际目的进行恰当的表达。 3、借助倾听,能够深刻理解并准确表达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教学重、难点】重点:训练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对相关信息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难点:如何正确全面的获取所听到的信息并做出恰当的判断。【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停地接触信息并传递信息,如何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如何正确的传递信息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风度与教养

2、。而信息承载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广播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手段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但我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却鲜有关注广播传递信息的经验与体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广播这一已经略显古老的信息载体,通过倾听,看看我们能够发现什么,获得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广播特写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 。2、字词掌握1.字音冰雹 张骞 草墩 栖息 孕育2词语解释呻吟 耸立 沼泽 吞噬 眷恋 奄奄一息3、背景简介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是一篇广播特写,1999 年12 月 28 日播出,当年获得亚洲太平洋广播电视联盟新闻信息类节目大奖。获奖评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纪实作品。作者用家信的形式描述了对

3、长江源的考察过程。这一亲切的叙述方式非常适合广播媒体。完美的音响是节目的特点。通过这一节目,作者从个体的角度,表达了对环境的深切关注。”2这篇广播节目的主创人员汪永晨,1954 年 7 月生于北京,祖籍安徽。1986年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的创始人之一,1999 年获中国环境最高奖“地球奖” ,2000 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 ,2001 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保护突出贡献者” 。1998 年夏,汪永晨随中国女子长江源科学探险漂流队进入长江源区,采访后制作的广播特写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获得亚洲太平洋广播电视联盟广播节目大奖。4、研习课文,理清思路1、听

4、录音2、提问:这是一段有关什么内容的广播节目?明确:有关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广播特写节目。3、提问:节目用什么方式串联了消息特写的主线?明确:家书。4、提问:在这个节目中,作者写了几封家书?每一封家书的内容是什么?明确:节目中一共写了三封家书。第一封家书写于 9 月 1 日、3 日,从海拔 4000 多米的高原帐篷里写出。在女探险队员的歌声、牧民的口哨声、人物的对话声、挤奶声、高原的小鸟鸣唱声、狗叫声、牦牛走路声、滴水声和间或想起的作者读给丈夫的家信话语声中,一个正在悄然变化的长江源区悄悄地涌上阅读者和倾听者的脑海。也就是说,作者在第一封家书中已经在写长江源区的变化。第二封家书写于 9 月 4

5、日、10 日,作者写了从海拔 4000 米到 5600 米的长江源区的生态恶化和行走的艰难,同样借助人物的对话与其他各种声音的呈现来表达。作者呈现了小羊的挣扎,说了自己高原缺氧的反应,借蔡教授的话说出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三封家书写于 9 月 12 日,这封家书专门介绍姜古迪如冰川。作者介绍了姜古迪如冰川的退缩,借探险队员小邛与唐教授的对话让阅读者和倾听者开始忧虑不断融化的冰川。5、布置作业:抄写字词,字音、解释。第二课时一 、 深 入 理 解 课 文1、 在 节 目 中 , 作 者 为 我 们 呈 现 了 各 种 各 样 的 声 音 , 把 这 些 声 音 找 出 来 ,谈 谈 你 的 感 受

6、 。 ( 引 导 学 生 从 声 音 的 变 化 中 获 取 长 江 源 区 环 境 恶 化 的 后 果 )这些声音有:滴水声、流水声、牧民的歌声、人物的对话声、冰雹砸在帐篷上的声音、口哨声、马嘶声、人们的歌声、孩子的叫声、小鸟的鸣叫声、挤牦牛奶的扑通扑通声、狗叫声、喝水声、马的喘气声、牦牛走在砾石上的声响、羊的倒气声、走在雪地上的咯吱声、藏族老阿爸的念经声、哭声、浪涛声。这些声音可以按照家书的先后次序分别看待:牧民的口哨、高原早晨的小鸟鸣叫、狗叫、孩子的叫声、挤牦牛奶的扑通扑通声来自第一封家书部分,这些声音体现的是一个宁静的、祥和的高原生活,3但在人物的对话声中,我们可以听到表面仍然宁静甜美

7、长江源区环境已经在恶化。牦牛走在砾石上的声音、羊的倒气声、走在雪地上的声音、人的对话声来自第二封家书部分,这些声音明显给我们呈现了一种恶劣的环境和长江源沙化的严重。滴水声、浪涛声、哭声来自第三封家书部分,即作者在抵达姜古迪如冰川后的情况,表面仍然壮美的长江源头在作者的眼中已经危在旦夕。2、作者在节目中让“滴水声”反复出现,有什么寓意?明确:作者就通过冰雪融化的“滴水声”惊醒人们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正在一滴一滴地走向尽头,如何在这“滴水声”中保护长江源区环境的恶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3、在姜古迪如冰川上,幺妹唱着唱着为什么又哭了呢?明确:夕阳下的冰川和冰川上的夕阳让幺妹感受到了姜古迪如冰川的壮美与

8、尊严,让她体验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喜悦,让她禁不住地要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美太震撼人心了,所以最后她因感动唱着唱着又哭了。4、作者为何要用家书这样一种形式作为承载节目内涵的主线?明确:家书是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感的,很自由放松,用家书的形式表达个人对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担心,能够让听者或者读者细腻地体验到作者柔软的情感世界,我们似乎就感觉到了作者面对姜古迪如冰川时忧郁的目光。她在家书里说:“阳光下,我觉得姜古迪如冰川滴答的融水,如同哭成了一片。 ”在这里, “我看见了它身上的皱纹,那些皱纹之间已经染上了风尘的颜色。而长江最初的水汽,正默默地顺着这些皱纹缓缓地滑下来。 ”“不知道为什么,这景

9、象让我的心有一种揪扯的痛感。 ”“今天的姜古迪如冰川还未失去它的博大与宁静,那么明天呢?”这些个人色彩极浓的文字,只有用家书的形式表达最合适。4、 总 结 全 文本 篇 课 文 是 一 篇 广 播 特 写 , 作 为 一 个 环 保 主 义 者 的 汪 永 晨 制 作 此 档 节 目的 目 的 显 然 是 关 注 长 江 源 区 因 气 候 变 化 而 产 生 的 令 人 忧 虑 的 变 化 。 汪 永 晨 充分 利 用 了 广 播 媒 体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 把 自 身 对 环 境 的 关 切 通 过 各 种 各 样 的 现 场声 音 和 后 期 制 作 效 果 表 达 了 出 来

10、。节 目 开 始 用 音 响 、 四 个 人 的 话 语 和 作 者 旁 白 把 倾 听 者 带 到 一 个 可 以 任 人想 象 的 长 江 源 区 。 成 群 的 野 牦 牛 、 野 驴 , 海 拔 5600 米 的 冰 川 , 独 特 的 风 情、 恶 劣 的 环 境 。 广 播 在 声 音 和 音 乐 的 背 后 给 人 留 下 了 巨 大 的 遐 想 空 间 。接 下 来 汪 永 晨 用 三 封 家 书 把 自 己 一 路 考 察 的 过 程 用 声 音 的 形 式 传 递 给 阅 读 者和 倾 听 者 。 第一封家书从海拔 4000 多米的高原帐篷里写出。在女探险队员的歌声、牧民的

11、口哨声、人物的对话声、挤奶声、高原的小鸟鸣唱声、狗叫声、牦牛走路声、滴水声和间或想起的作者读给丈夫的家信话语声中,一个正在悄然变化的长江源区悄悄地涌上阅读者和倾听者的脑海。通往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的路是由狼、牦牛、野驴和羚羊踏出来的,汪永晨与长江源科学探险队就走在这条路上。第二封家书作者写了从海拔 4000 米到 5600 米的长江源区的生4态恶化和行走的艰难,同样借助人物的对话与其他各种声音的呈现来表达。作者呈现了小羊的挣扎,说了自己高原缺氧的反应,借蔡教授的话说出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三封家书专门介绍姜古迪如冰川。作者介绍了姜古迪如冰川的退缩,借探险队员小邛与唐教授的对话让阅读者和倾听者开始

12、忧虑不断融化的冰川。整 个 节 目 的 声 音 呈 现 极 具 个 性 。 音 乐 的 配 置 非 常 符 合 节 目 内 容 所 承 载 的内 涵 。 声 音 的 处 理 给 人 带 来 了 级 强 烈 极 细 微 的 感 觉 体 验 , 它 让 人 觉 得 这 一 切仿 佛 就 发 生 在 自 己 身 边 , 让 人 有 一 种 身 临 其 境 之 感 。 阅 读 者 和 倾 听 者 借 助 文字 和 声 音 , 借 助 节 目 细 节 , 对 作 者 因 长 江 源 区 环 境 恶 化 所 表 达 的 忧 虑 和 不 安, 有 了 同 样 深 切 的 体 会 。5、 作 业 布 置 :课后习题板书设计走向正在逝去的冰川寄自长江源头的家书一、 倾听录音,整理节目内容二、 围绕节目,讨论问题基本内容 深度解剖 细节与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