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电子表格教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794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电子表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故乡》电子表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故乡》电子表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故乡》电子表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故乡》电子表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电子表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电子表格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教案设计课题:第 9 课 故乡 科目:语文 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上册)章节:第 三 单元主备课人: 教研组长: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3.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4.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

2、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教学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2 .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具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方法朗读法、预习法教学流程:活 动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 、 社戏等,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1、一篇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2、常见的塑造人物

3、形象的方法有?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4、环境: A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B 自然环境;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5、 请两位学生朗读第 12 自然段开头和第 2 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 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 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 这么写呢

4、?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6.介绍写作背景: 7.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选自呐喊 (小说集) 。(百草园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 ) 8.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 9.讨论课文段落: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一、 (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萧索的景象及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二、 (从“第二日清早晨”

5、到“已经一扫而光了” ):“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 第一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天真无畏、深厚友谊;对杨二嫂的比照小市民习性更厉害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 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 (全文重点) 闰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 ) 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三、 (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

6、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第二课时: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来讨论闰土的形象塑造。 2.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朗读第 12 自然段30 自然段;第 55自然段) 故乡写闰土着重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明确: (1)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2)动作、对话对照: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 , “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情真意切,亲密无

7、间;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 ,要水生“给老爷磕头” ,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 ,不成“规矩” 。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朗读 39 自然段52 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 , “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对

8、话描写 动作描写 4.朗读体会。5.作业: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我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丰富的语言内涵,从而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二.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 这一段主要写我离别故乡时的怅惘情绪和对未来的希望。 (学生读第 78-85 自然段) (1) “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 ,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学生齐读 86-88 自然段)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虔诚,他希望

9、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三.“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 (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 “我” 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 )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

10、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阅读故乡 ,对文中的人物的理解也应该是不同的;评价人物,发表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就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示。读这篇小说,评价其中的人物,也是在前三个单元学过了议论文之后,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法的一种实践。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还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下面的示例供参考: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

11、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 ,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水生:一个 20 年前的闰土,20 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

12、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4. 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 ,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

13、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小结: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谈谈小说 )在阅读课文时,掌握这些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写好人物小传的重要方面;而写人物的小传,又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在写本文中的人物小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变”是这些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如对闰土,就可作这样的分析:闰土是一个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的形象。作业布置: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亮 点 不 足 改 进 措 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