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6757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习题个体行为基础&群体与团队一、填空题1、态度是指主体对特定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态度包括认知、情感、意向等三个成份。2、态度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与工作相关的最重要的态度是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3、 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中,但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4、六种关键的个体行为包括员工生产力行为、缺勤行为、离职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职场不当行为。5、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 MBTI)测试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社交倾向、资料收集、决策偏好、决策风格。6、在大五人格模型中,五项人格特质分别是外倾型、随和型、责任意识、情绪稳

2、定型、经验的开放型。7、在管理中,一般认为态度可以影响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改变员工的态度而改变其行为,这一过程的调节变量包括态度的重要性、具体性、易接近性、社会压力、已有的态度体验。8、群体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的个体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9、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的目的和规章 ,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正式群体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10、群体发展过程包括形成期、风暴期、规范期、高效期、终止期 。1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

3、个成员需要遵守的。 群体规范的四种类型:绩效方面的规范、形象方面的规范、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12、群体规范的作用:维系群体的作用、认知的标准化作用、行为的矫正作用 。13、冲突的三种类型是任务冲突、关系冲突、过程冲突,冲突的处理技术包括 回避、妥协、强制、迁就、协作。14、 群体思维 是遵从的一种形式,是指群体成员放弃自己的不同或不受欢迎的观点以达成表面的一致。15、 搭便车效应向群体的生产率应至少等于每个群体成员生产率之和的观点提出了正面的挑战。二、选择题1、减少失调愿望取决于三个因素,以下不属于这些因素的是( B )A 造成失调的因素的重要程度B 改变失调可采用的方法C

4、 个体相信自己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D 失调涉及的奖赏2、以下哪一点不属于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A)A 自我服务偏见B 假设相似性C 刻板印象D 晕轮效应3、希望他们的工作生活能提供广泛的经历与机会的一代人被称为( ) ,指的是( )年之后出生的人。 (A)A “Y 一代” 1978B “Y 一代” 1972C “X 一代” 1978D “X 一代” 19724、认知失调是( D )A 人们通过其认知心智提高对事务的认识B 一个非理性的过程,使人们在解决争议前都处于疯狂状态C 是人们感知世界并试图在其中工作的方式D 是两种或多种态度之间,或是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的任何不协调或不一致5、研究表明,

5、 ( A )高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更低,对其工作环境更加疏远,对工作的参与程度也更低。A 外控 B 马基雅维里主义 C 内控 D 自尊6、在霍兰德的人格类型中,将会成为一家小企业管理者或律师的人格类型是( D )人格。A 现实型 B 研究型 C 传统型 D 企业型7、我们的归因常存在各种偏差。当一位管理者低估内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而高估外部因素对其的影响时,管理者( B )A 表现出自我服务偏见 B 犯了基本归因错误C 曲解了员工的控制点 D 犯了假设相似性的错误8、以下不属于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的是( D )A 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交往与接触的需要B 常常在工作场合发生C 往往在友谊和共同爱

6、好的基础上形成D 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和具体的工作任务9、群体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群体发展的( A )阶段,从相互认识和了解进而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A 执行 B 规范 C 震荡 D 形成10、 ( A )能够根据个体的教育背景、年龄、技能或经验而被非正式的授予个体。A 地位 B 规范 C 群体内聚力 D 角色11、 ( C )属于正式群体。A工厂里的球队 B火车中的乘客 C工厂中的班组 D家庭12、 ( D )属于群体与团队的差异。A群体有由个人承担责任,团队由成员共同承担B群体比团队目标更具体C群体比团队提供更多的产品D团队的领导权是共享的,群体通常有一个领导中心13、 ( D )不属于群体的构成要

7、素。A规范 B地位 C权威 D责任14、下列有关冲突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D ) 。A冲突就是竞争B冲突是理不善的结果,应该避免冲突C冲突双方具有相同的目标D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加以适当处理15、如果在一个组织中,存在着许多非正式群体,各群体相互之间看法有分歧,但这些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却很强。这样,当这些群体对该组织的高层领导的态度很不一致时,则对该组织的工作效率及员工满意度的推断为( B ) 。A工作效率与员工满意度均很高 B工作效率取决于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员工满意度很高C工作效率很高,员工的平均满意度适中,但满意度高低相当分散 D平均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很高三、简答题1、如何

8、转变员工的态度?结合这些方法具体谈谈如何让员工接受薪酬低的工作。(一)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 外部因素第一,人际影响。 第二, 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第三,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内部因素第一,员工的认知。 第二,员工的需要。 第三,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转变员工态度的方法 1宣传法 双向、单向宣传几种效应:(1)权威效应。 (2 )名片效应。 (3) “自己人”效应。 2员工参与法 3组织规范法2、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有着怎么样的关系?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把职工的需要同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满足职工的需要。 让职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使

9、其有主人翁责任感及对企业的归属感。 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管理人员帮助实现,以满足职工实现自我成就感。 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管理人员实行走动管理,经常与职工自由交谈,保持上下沟通,促进了解,消除误解。重视职工培训。 建立精神的激励机制。3、简述群体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答、一是形成阶段:人们加入群体可能是由于组织的工作分配(如正式群体) ,或是希望得到其他期望的利益(如非正式组织) 。这一阶段的任务有界定群体的目标、结构和领导层等。这一阶段以极大的不确定性为特点。二是震荡阶段:是一个凸显内部冲突的阶段,具体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出现了冲突三是规范阶段:密切的群体关系得以发展,群体

10、表现出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固,群体成员对什么是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四是执行阶段:群体结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群体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这是长期工作群体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五是解体阶段:群体为解散做好准备。4、试分析群体与团队的差异。(1 )领导权。团队中领导者的角色是共享的,而群体通常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领导。(2 )责任的承担。在团队中既可由个人承担责任,也可共同承担责任,而群体则主要以个人承担责任为基础。(3 )目标。团队的工作指向一个具体的目标,而群体的目标常与组织的使命相同。(4 )工作产品。团队提供的是集体化的工作产

11、品,而群体则提供个人的工作产品。(5 )沟通。团队鼓励开放式讨论和积极地解决问题的聚会,而群体则试图强调会议的效率。(6 )有效性。在团队中,对于工作成绩的衡量是以直接评估其集体工作产品来进行的,而群体是间接地通过对他人的影响来衡量其有效性。(7 )工作风格。团队也进行讨论、决策和授权,但工作是成员一起完成的;而群体在讨论、决策和授权的基础上单个进行工作。5、如何建立高效率的工作团队?怎样建立一个成功的工作团队,对此美国质量研究所在大量实际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组建和运行成功团队的七个步骤。这七个步骤包括:建立一个领导团队,负责指导和建立组织的团队结构和运行过程。组织应当建立一个团队工作的

12、行动指南。尽管团队目标中大多会指明团队项目的服务对象客户,但团队成员们还是应当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客户的需求。要让团队工作成为组织内部的标准程序,而不仅仅是偶然的、例外的工作方式。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个全新的业绩评估和奖励体系。强调团队成员进行过程管理的意识,改变员工惯常的思维模式。要让所有员工都意识到,团队模式是在新旧工作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员工需要得到上级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所有成员必须通过适当的培训方能适应团队工作。此外,塑造高效团队还有注意一些具体措施:确立目标、严格的绩效标准与行动方向;根据实际技能和潜在技能而非个性挑选团队成员;特别注意第一次会议和第一次行动;确定一些明确的行为规则;设立一些以绩效为导向的近期任务和目标并加以利用;定期用新的事实和信息来挑战团队;经常在一起充分利用正面反馈、认可和奖励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