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工程-藏水北调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67236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工程-藏水北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世纪工程-藏水北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世纪工程-藏水北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世纪工程-藏水北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世纪工程-藏水北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工程-藏水北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工程-藏水北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真正的西部大开发应开发哪里?应从啥开始着手开发?我认为,真正的西部大开发,就是开发塔里木、柴达木、准葛尔三大盆地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和浑善达克四大沙漠;开发这七大沙漠戈壁,应从水、电开始着手;一句话,就是:搞南水北调、藏水北调!这七处沙漠戈壁都是一马平川,都是宝地啊!只要有水,都能成为塞外江南!只要有水,每个地方建一个国家都是够的!日本有这样的好地方吗?以色列比其中哪个大?光一个巴丹吉林沙漠,只要水够,容下 2 亿人都没问题,塔里木盆地起码能容 45 亿人。中国人可别守着宝地不当宝啊!当调水经过柴达木时,可以大幅扩大盆内湖泊水面;在阿尔金山脚下,还将形成一个面积达 2 万平方公里、库容

2、 600 亿以上的大湖;当调水 1000 亿进塔里木后,大量的水流终将汇入罗布泊,古泊将很快重现生机、并扩大为海。到那时,罗布泊就该叫“罗布海”,塔里木将遍地是绿洲了!以下是本人对大量资料综合整理、周密计算、反复推敲后成文的,并附有调水线路图。虽不是我首创,可也不算转帖。转此贴者,须注明原编创者太空激光,呵呵一、藏水北调线路图说明:1、红线:南水北调调水线路图,共五条线路。除东线工程为提水外,其余各线全部为自流。另附有东北水系向南的调水线。2、蓝线:与南水北调调水线配套的输水干渠。除向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沙漠为提水灌渠外,其余全部为自流干渠。3、沿线有大中型水库和水电站,图中不便标出。4、藏水

3、北调(即南水北调大西线),分别有高、中、低三种海拔线路方案。输水目的地主要是四大沙漠和两大沙地。全部调水干线和输水渠网的工程总造价在 6 万亿以上。三条调水线路及配套输水渠网的建设工期,如分先后依次实施,从 2050 年算起历时约 30 年。以下主要介绍大西线的三条调水线路及其配套的“输水主干渠网” :二、大西线三条线路详解:高海拔调水线(张世禧隧道):即藏西高原引水隧道。隧道入口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谢通门大坝,海拔高 4350 米,隧道出口位于喀拉米兰山口,海拔约 4000 米,出入口有效落差 350 米。隧道出口水电站装机 330 万千瓦。全线每隔40 公里打竖井一座,竖井深在 350 米至

4、400 米之间,20 座竖井各自向两边反向开挖。全线并行三条隧道,第一条随道的每段打通后,可横向开挖并转移设备,紧接着同时开挖另外两条隧道。全线总长约 780 公里年、调水总量 300 亿立方米。从隧道出口下到盆地,有效落差约应不低于 2700 米(实际落差应有 2750 米以上),可利用隧道出口下游的输水河渠,建几座大型梯级水电站,总装机 2500 万千万(加出口电站共 2800 多万千瓦)。河渠大坝、发电站、调水隧道线同步施工,总工期 8 年,总投资4000 亿元人民币。该工程年发电不少于 2000 亿度、年电费总收入约 700 多亿元,仅靠电费收入,约 7 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中海拔调水

5、线(袁嘉祖郭开线):在雅江桑日处(朔马滩?海拔 3490 米)筑坝(海拔 3588 米)引水,经怒江、谰沧江、通天河、雅砻江等江河上游,沿途筑 10 座高坝截水,在海拔约 3300 米处出隧道而入黄河(原意是在贾曲河口 3340米处入黄河,本文改为:隧道加长,使出口在黄河下游 3300 处);此线调水全程约 1800 公里(直线距离约 800 公里),开挖隧道 7座(含桃河分流隧道),隧道长度共 70 100 公里。总调水量近1200 亿立方米、全程自流。沿线可利用有效落差 280 米,建 78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不少于 2000 万千瓦(不含各江河壅水坝下泄水流的发电)。再在黄河干流海拔

6、3300 米以下、龙羊峡水库(坝顶高程 2600 米)以上,建 35 座大型梯级水库电站,装机 1100 万千瓦。另在 3300 米高程以下的第一座梯级水库(水位高程约 3280 米)内、在海拔 32003250 米的河岸边坡处,向东西两个方向各打分流隧道(西向分流 700 亿立方米输入柴达木盆地,在此不提),东向分流入桃河,隧道出口处高程 2700 米,水头落差近 600 米;再下泄到入黄口处的刘家峡水库大坝(坝顶高程 1735 米),还有落差近1000 米。在分流线路上,总的有效落差不低于 1500 米,可同时建造几座大型梯级水库,共装机 1400 万千瓦。全部电站总共装机 4500 万千

7、瓦、年发电量(不含下游已建电站加力部分)3000 多亿度、年电费收入 1000 多亿。全部工程坝、站、洞线同步建设,总工期 8 年,总投资 6000 亿。主要靠电费收入(不含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等电站因水量增加而增收的部分)约 7 年就收回全部投资。低海拔调水线:即翁定线加西沿线从雅江大拐弯处(河床海拔 2880 米)筑坝(坝顶高程海拔 3000 米以上)引水过怒谰两江后(海拔 2500 米)入金沙江,接翁定线。翁定线,即翁水河口(海拔 2300 米)沿等高线附近(逐渐有所倾斜)、过川西诸河流,到甘肃定西(海拔约 1400 米)入黄河。进定西前,还有一支线入渭河济关中。低海拔调水全线 360

8、0 多公里,沿线年截调水量约 2000 亿立方米,建 10 座大型壅水坝,利用沿线约 1500 多米的有效落差,建大中型水电站 10 余座,共装机 3000 万千瓦以上(不含各江河壅水坝下泻水流的发电),年发电量不少于 2000 亿度,年电费收入不少于 700个亿。在雅江大拐弯上游的派乡河段,其与墨脱背崩处(海拔 630 米)之间的有效落差不低于 2300 米(直线距离 40 公里),可打洞引水发电,总装机 4000 万千瓦(也可分两个梯级建设、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但发电量不如)。如下泄水流(即非调水流)按年600 亿立方算(雅江大拐处常年径流量 1600 多亿立方米),年发电量可达

9、3200 亿度、年电费收入不少于 1000 亿。全部工程坝、站、洞线同步建设,总工期 810 年,总投资约10000 个亿。仅靠电费收入 7 年可收回全部投资。大西线调水难以实现的若干问题分析 大西线调水工程是郭开先生在“朔天运河方案” 中提出的。据称:计划从雅鲁藏布江上的朔玛滩水库(水位海拔 3588 米)开始调水,千年跋涉流入黄河(水位 3366 米),落差 222 米。全程由高向低(由南向北)自流,经一系列的高坝水库、输水渠、隧洞、倒虹吸,串联“五江一河 ”(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与黄河),每年拟将 2006 亿立方米的“藏水” 引到黄河中。因为可以利用“西藏之

10、水救中国” ,所以“具有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 ”。 一、大西线工程方案的基本内容与有关数据 大西线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地图直线距离 760 公里,实际长度大约为 1239 公里。第一期工程是调“藏水” 入黄。该方案已有多次修改,大致项目包括 19 座高坝水库(总库容 2888 亿立方米,设计总引水量为 2006 亿立方米)、8 条隧洞(总长 240 公里,最长的隧洞 60公里,短的 6 公里)、9 座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 2120 万千瓦)、600 公里引水集水渠(其中集水渠 200 公里,渠库 89 座)、6 个倒虹吸工程(10 个汇水池)。 第二期工程从

11、拉加峡水库沿 33383218 米等高线引水入青海湖。青海湖水面将升高 24 米,水面海拔高度将达到 3218 米,水面面积将增至 1 万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将达到 3689 亿立方米。然后,以青海湖为调节库,向新疆、内蒙、河北等地调水,利用落差建立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发电工程。 第一期工程拟调水 1680 亿立方米,投资 1250 亿元(2004 年价),工期 5 年。第二期工程投资 1000 亿元,沿途平行增添调水渠道与隧道,工期 5 年,通过扩容改造,达到每年调水 2006 亿立方米的规模。据西藏之水救中国说:“这段线路两岸皆是人烟稀少的山区,河水全部自流,可实行定向爆破,施工容易,不怕地震。

12、”“专家报告认为,这里多数为V型峡谷,采用筑坝引水,原料充足,很适合定向爆破筑坝,造价低廉。” 由此可知,大西线工程 19 座高坝水库是采用“定向爆破筑坝” (定向爆破堆石坝)技术修建的,那么这种技术的内容与特点是什么呢? 定向爆破堆石坝是在地形、地质条件适当的河谷的一岸或两岸布置炸药室,使爆破产生的岩快,大部分抛掷到预定的位置堆积成坝,拦截河道。爆破抛射出的石块,下落时以高速填入堆石体,孔隙率可在 28%以下。抛填的堆石坝,坝体的密实度较低,建成后有较大的沉陷,容易造成防渗体破坏而引起坝体漏水。此外,爆破对山体的破坏作用较大,使两岸岩体内的裂缝加宽,有时可形成绕坝渗流通道,并可使隧洞、溢洪道

13、周围的地质条件以及岸坡的稳定条件恶化。因此,爆破后填平补齐、整修清理、防渗堵漏的工作量仍然很大,坝基处理与防渗体施工均有一定困难。这种坝型主要适用于山高、坡陡、窄河谷以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中、小型工程。 二、大西线调水方案难以实现的若干关键因素分析 大西线第一期工程的全线调水高度在海拔 35883366 米之间。要在如此高度的高海拔地区,实现所谓的自流调水,主要是通过建立高坝,形成长距离的回水,尽量利用天然河道,减少人工开挖工程;回水的高度,决定了超长隧道进水口的施工高度,通过一系列超长隧道(以及明渠、倒虹吸),把 19 座水库串联起来。其中:易贡藏布(八盖)、朔瓦巴、金沙江、两河口、拉加峡等 5

14、 座水库的大坝高度为 356389 米,10 个大坝的高度为 218298 米。这些大坝,要建在水流湍急的“V”字形峡谷里,由于采用定向爆破堆石坝技术,不是在预先清理和加固地基的基础上,由下而上进行精心施工。在堆石坝的最大孔隙率可接近 28%的不利因素制约下,这种缺少坚实根基、堆石仅仅虚压于河床之上的大坝,要实现所谓的调水功能,显然是靠不住的。 (1)高坝的安全性问题。诸如 356389 米的高坝,缺少宽度、厚度、地基稳定性等数据。需要定向爆破并削平多大的山体?是否会造成或拓展两岸岩体与地层内的裂缝、断层?众所周知,长江三峡大坝是巨型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浇筑总量 2794 万立方米,钢筋

15、46.30 万吨,总浇筑时间为 3080 天,坝顶高程 185 米,总库容 393亿立方米。大西线朔瓦巴水库的库容为 10001188 亿立方米,金沙江、百巴(尼洋河)水库与拉加峡水库分别要达到 200488 亿立方米,它们大坝的高度是三峡大坝高度的 2 倍,而大坝的安全性远远低于三峡大坝,且库容要比三峡水库大。巨大的库容(水压),将对缺失根基的堆石坝产生强大的压力,如果造成垮坝,后果将不堪设想。 (2)堆石坝漏水问题。堆石坝爆破物主要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岩块,坝体必然存在一定的孔隙;两岸岩体和地层中,也可能存在天然的裂缝、解理、断层与层理,甚至隐藏喀斯特构造。靠爆破形成高度为 218389

16、 米的 15 座堆石坝体,不知打算采取什么技术来防止库水渗漏?这么高的坝体,目前未闻有可靠的防漏技术,不同高度渗出的水流,将形成数百米高的瀑布或水帘景观。两岸岩体内的裂缝、解理、断层与层理,造成的渗透水通道,也可导致绕坝渗流。(3)能否达到蓄水水位和隧道进水口的水位问题。堆石坝通过壅高水位,造成长距离回水,经由隧道流入下一个水库。已知百巴水库,回水流程 148 公里;易贡藏布(八盖)水库,回水流程 50 公里;朔瓦巴水库,回水流程 256 公里;扎曲水库,回水流程 100 公里;金沙江联合大水库,回水流程 136 公里;甘孜水库,回水流程 118 公里;两河口水库,回水流程 86 公里;拉加峡水库,回水 300 公里到贾曲口。如果 19 座水库中,有一个或若干个高坝出现漏水,回水(壅水)水位无法达到隧道入口的引水高度,那么整个调水链条就会出现一处或多处中断,调水将无法进行。估计最可能的发生情形是,由于高坝无法阻止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