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历史及文学常识大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714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历史及文学常识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务员历史及文学常识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务员历史及文学常识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务员历史及文学常识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务员历史及文学常识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历史及文学常识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历史及文学常识大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届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题例、解析高考类汇编【姓氏起源】对于考究其来历,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在上古的时候,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 10 多种类别。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郑、卫、陈、蔡、曹、许等。以封地(采邑)为氏。如周武王封岔生于苏,岔生后代便姓苏;晋国大夫毕万于魏,其后世子孙以魏为氏。展禽(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以官名为氏。晋国的荀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后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

2、是此类。以职业(技艺)为氏。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这类姓氏中,一般都带邱、郭、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的居住地点。以同周王或诸侯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称公子喜,其孙舍之称公孙舍之。以祖辈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祖父之字为其氏。如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周平王有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为姓。直接承袭姓为氏;天

3、子赐氏;以次第为氏;古代少数民族带来的姓氏;以谥号为氏;因赐姓、避讳而改氏等。【例 1】(2009 年全国文综卷 I,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姓氏的起源。【解析】题干的意思: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吴、秦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北郭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而对于司马、司徒等字词则属于古代的官职,所以这些姓氏是以官职为氏。故本题选择 A 项。【例 2】(2009 年全国文综卷 I

4、I,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 B.邑名C.爵号 D.官名【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姓氏的起源。【解析】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0 多种类别。那么,如题干所示: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吴、秦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氏于谥,如文武、成宣等字,表示以谥号为氏;而对于王、侯、公孙等字词都属于对有功之臣所封的爵位名称,所以这些姓氏是以爵位为氏。故本题选择 C项。【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5、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 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例 3】(2008 年全国文综卷 I,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6、。“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D【例 4】(2008 年全国文综卷 II,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A【解析】这两道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阴阳问题。古代地名中的“阴” “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日之所照曰阳”,因为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河流因位于地平面

7、以下,太阳能照射到的是其北面。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江阴等。【例 5】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D【解析】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渐低,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日面,为阴。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

8、河水的侵蚀,形成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例 6】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基督教教义道教的太平经朱熹的理学A. B.C. D.【答案】C【解析】基督教是外来宗教,其教义与阴阳五行学说无关,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主张,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朱熹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从理学(主要是阴阳五行说)出发的。 【年号谥号庙号】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

9、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 个年号、武则天有 17 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

10、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例 7】(2007 年全国文综卷 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

11、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清康熙帝【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古代帝王的年号、谥号和庙号等的文化常识题。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该题的情景是新的,但分析能力强的考生可以根据题目本身材料提供的信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一句的提示,提炼核心信息“生前行为”,推断出正确答案。【常识】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大家常看到用“甲午” “戊戌”“丁卯”这

12、样的纪年法。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因为地支和生肖都是有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生肖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1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 4 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 5 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4 5 6 7 8 9 0 1 2 32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 12,余数是 4,地支是子,余数是 5,地支是丑,于是有:子

13、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如:1644 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 是辛亥年(猪年),2005 年是乙酉年(鸡年),2008 年是戊子年(鼠年)等。【例 8】(2008 年宁夏文综卷,24)中国古代用 12 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 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答案】【例 9】(2008 年海南卷,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

14、、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4 年,八国联军侵华的 1900 年应是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答案】【解析】这两道题实际上是同一类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当中的干支纪年问题。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简称。因为地支和生肖都是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嗜好),考查的是皇帝的“生肖”;1900 年的“干支”年是庚子年,这两题课本中基本上不

15、涉及,属于文化常识题。其他类编【春节春联】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C宋太祖时期 D唐太宗时期1.B 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 BC D2.B 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