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食用鱼图谱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66440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常见食用鱼图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活中常见食用鱼图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活中常见食用鱼图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活中常见食用鱼图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活中常见食用鱼图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常见食用鱼图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常见食用鱼图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鲤鱼:体延长,稍侧扁。青黄色,尾鳍下叶红色。口下位,须两对。背鳍,臀鳍均具硬刺,最后一刺的后缘锯齿。底层栖息,杂食性。除淡水养殖外,也适于稻田饲养。饲养品种多,常见有镜鲤,草鲤,荷色鲤,红鲤等。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水肿、咳嗽、气喘、胎动不安、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此外,由于鲤鱼的视网膜上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A,因此,吃鲤鱼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别好。鲫鱼:体侧扁,长达二十余厘米,背面青褐色,腹面银灰色。口端位,无须。杂食性,分布广。肉味鲜美,是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味甘、性温,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效,可以治疗浮肿、腹水、产

2、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病症。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鲶鱼:鱼纲,鲶科。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长达一米以上。灰黑色,有不规则暗色斑块。口宽大,有须对。眼小。背鳍个,很小;臀鳍长,与尾鳍相连;胸鳍具一硬刺。无鳞。皮肤富黏液腺。中、下层栖息,以小鱼及无脊椎动物为食。鳗鲡:鱼纲,鳗鲡科。体长,圆筒形,长达六十余厘米。背侧灰褐色,下方白色。背鳍和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鳞细小,埋没皮肤下。幼鱼呈柳叶状,透明,经变态后在淡水中成长。肉质细嫩,富含脂肪。为上等食用鱼类。鲮,鱼纲,鲤科。体侧扁,长三十厘米左右。银灰色,胸鳍上方数鳞具暗斑。口小,下位,具短须对。上唇细裂,下颌前缘扁

3、薄锐利。为底栖鱼类。分布我过华南及西南各地水系中,生长迅速,肉味鲜美。武昌鱼:鱼纲,鲤科。体高,侧扁,呈菱形,长达四十厘米,重达斤,腹面后部具内棱。头小,口宽,上、下颌无角质突起。银灰色。下层栖息,草食性。肉味腴美,脂肪丰富。静水繁殖,生长快,抗病力强。青鱼: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延长,亚圆筒形,可长达一米余,重达 100 斤以上。青黑色,鳍黑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臼齿状。底栖鱼类,主食螺蛳、蚌等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地区。鳞、皮可制鱼鳞胶和鮍胶草鱼:体延长,亚圆筒形,可长达一米余,重达 70 斤以上。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梳状。底栖鱼类,以水草为

4、食。鱼苗易得,生长迅速。味甘、性温,有暖胃、平肝祛风等功效,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头痛等病症。常吃草鱼头还可以增智、益脑。胃痛的人可用草鱼一条,加豆蔻、砂仁各 3 克同煮;头痛的人则最好用草鱼加葱或香菜同煮,能起治疗作用。鲢鱼:体侧扁较高,长可达米余,重达 70 斤,银灰色,口中大,眼下侧位。腹面腹鳍前后均具肉棱。胸鳍末端伸达腹鳍基底。栖息于中上层,以海绵状的鳃耙滤食浮游植物。性活泼,善跳跃。鳞可制鱼鳞胶和珍珠素。味甘、性温,有温中益气、暖胃、滋润肌肤等功效,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能起到祛除脾胃寒气、利水、止咳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咳嗽、气喘等病的治疗。吃鲢鱼能缓解

5、胃痛,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效,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胖头鱼:体侧扁较高,长达米余,重达九十余斤。背面暗黑色,具不规则小黑斑。头大,口中大,眼下侧位。腹面从腹鳍至肛门具肉棱。栖息于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其味甘、性温,能起到暖胃 、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痰多、咳嗽等症状。体质虚弱的人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它的温补效果很好,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痰多、眩晕的人可以用胖头鱼和核桃仁一起煮食。墨鱼: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的保健食品,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

6、、利产、止血、催乳等功能。泥鳅:鱼纲,鳅科。体延长,亚圆筒形,长达十余厘米。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下位,有须对。尾鳍圆形。鳞细小。栖息泥底,水干枯时,常钻入泥中;以甲壳类和昆虫等为食。离水时能进行肠呼吸。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肝之功能。泥鳅与大蒜猛火煮熟可治营养不良之水肿。泥鳅用油煎至焦黄加水煮汤可治小儿盗汗。泥鳅炖豆腐可治湿热黄疸。塘虱:胡子鲶,鱼纲,胡子鲶科。体长约 20 厘米,灰褐色。有须对。背鳍和臀鳍均延长。胸鳍具一硬刺,尾鳍圆形。无鳞。鳃腔上方具一树枝状辅呼吸器,能呼吸空气。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南淡水中。肉质细嫩。鲥鱼:三来鱼,鱼纲,鲱科。体侧扁,长达

7、 70 厘米,银白色。上颌中间有一缺刻,下颌中间有一突起。腹部具棱鳞。主食浮游生物。春夏之交,溯江产卵。初入江时体内脂肪肥厚,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广东有“春鳊秋鲤夏三来”之说。鳝鱼:黄鳝,鱼纲,合鳃科体呈鳗形,长达五十余厘米黄褐色,具暗色斑点头大,口大,唇厚,眼小左右鳃孔连成一个,位于腹面无胸鳍和腹鳍无鳞离水时以口咽腔辅助呼吸入肝脾肾三经,有补虚损、祛风湿、强筋骨等功能,对血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气血两虚者可用黄鳝肉丝、黄芪(纱布包) 加水煮熟调味服食。小儿疳积、形瘦食少者可用黄鳝一条,切段加鸡内金少许煮熟食用。鳜鱼:桂鱼,鱼纲,鮨科。体侧扁,背部隆起,长达六十厘米。青黄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纹

8、。口大,下颌突出。背鳍一个,硬刺发达,鳞细小,圆形。喜食鱼虾。鳢鱼:黑鱼,鱼纲,鳢科。体延长,亚圆筒形,长达厘米以上,青褐色,具 3 纵行黑色斑块,眼后至鳃孔有条黑色横带。口大,牙尖。咽头上方具一宽大鳃上腔,能呼吸空气。淡水底层栖息,为淡水养殖业的害鱼之一。鲈鱼:鱼纲,鮨科。体延长,侧扁,长达.米,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在我国为淡水饲养。越南鱼:鱼纲,淡水雀鮦科。体形似鲫,长达二十余厘米。灰褐或暗褐色。背鳍棘部发达,臀鳍具棘,尾鳍截形。侧线中段。体被栉鳞。雌鱼将卵含于口腔中卵化。杂食性,原产于热带非洲。红立,(真鲷), 鲷科 体高而偏扁 ,长达 50 厘米以上。红色,有淡蓝色斑点,尾鳍后缘黑色。头大,口小,上、下颌牙前胸部圆锥形,后部臼齿状。体被栉鳞。背鳍和臀鳍具硬刺。食蚊鱼:鱼纲,食蚊鱼科。体侧扁,长厘米,青灰色,头宽而平扁。口小,牙细小。体被圆鳞。背鳍个。雄鱼体小,前面数鳍条延长成交接器;尾鳍圆形。卵胎生。栖息于水上层,善食孑孓,原产美洲。斗鱼;鱼纲,攀鲈科。体侧扁,长约-厘米。吻短,口小,眼大,具鳃上副呼吸器;能呼吸空气。体被栉鳞。体赤褐色,具十条左右蓝色或绿色横带,鳃盖后缘具一蓝斑。捕食孑孓。生殖期间吹沫成巢。雄鱼善斗,为著名观赏鱼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