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学案(一)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5641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专业学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汽车专业学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汽车专业学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汽车专业学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汽车专业学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专业学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专业学案(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专业学案(一)基础课认识汽车学习目标:1. 了解汽车的“前世”“今生” 2.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3. 学习汽车领域先贤们的人生历程学习重点1.将学生从一般性的狭隘认识转转变为专业认识上课流程:1.师生问好 2.导入3.明确学习目标 4.预习5.小组讨论 6.展示7.总结 8.当堂检测导入以视频与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对“汽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首次授课第一节课将学生的思维改变,培养一种专业的意识为使以后的课堂更具体“专业”的气息。 以图幅法演示汽车的历史变迁一汽车的前世马 车 约 公 元 前 2000年 , 黑 海 附 近 大 草 原 的 几 个 部 落 带 着 马 来到 底 格 里 斯 幼 发

2、拉 底 河 流 域 , 开 始 用 马 来 拉 有 轮 子 的车 , 这 种 车 轮 已 经 有 轮 辐 , 而 不 像 早 期 的 车 轮 那 样 是 整个 木 头 块 做 成 的 。 这 种 车 轮 比 较 轻 便 , 易 于 操 纵 。马拉的车子,或载人,或运货。先秦 还用以作战。司马法 严位:“凡马车坚,甲兵利。”后汉书舆服志上 :“贾人不得乘马车。”巴金随想录一:“我们上了岸就让旅馆接客人用的马车把我们送到 四马路 一家旅馆。”马车是马拉的车子,或载人,或运货。马车的历史极为久远,它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漫长。一直到 19 世纪,马车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喜欢马车的优

3、雅和诗意,喜欢乘坐马车从容地穿过乡村大道或古旧的城区街巷去访问朋友。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出现,车轮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至此,马车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比较现代汽车这个时代的车只能称之为“蓄力”车二汽车的影子滑 轮 车1420年 , 有 人制 造 出 了 一 种滑 轮 车 。 借 用人 力 使 绳 子 不停 地 转 动 滑 轮 。这 辆 车的 速 度比 步 行还 要 慢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蓄力”约束实用性也同样约束了这个车的发展做为现代汽车的“影子“在汽车发展的历史上如流星般飞过,但是它给人们无限的启示。三襁褓时代的汽车蒸 汽 机 时 代1769年 , 法 国 人 居 钮 制 造 第 一 辆

4、蒸 汽 驱动 三 轮 汽 车 车工业革命的成果,人类第一次利用物理动力将车变为真正意义的“车”它提出了现代汽车的发展命题蒸汽汽车原理: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被水吸收,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容器口喷出,蒸汽三轮车给水蒸气一个向后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蒸气给三轮车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动蒸汽三轮车前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解答:解: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吸收热量,是内能的转移,水吸收热量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开始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容器口喷出时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蒸气获得一个向后的

5、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蒸气给三轮车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动蒸汽三轮车前行,施力物体是水蒸气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蒸气喷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车的机械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轮车给水蒸气一个力,反过来水蒸气给三轮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水蒸气是施力物体从此之后,汽车进入了动力时代四汽车之父卡 尔 .苯 茨1886年 卡 尔 .苯 茨 制 成第 一 辆 汽 车 , 同 年 戴 姆勒 制 造 第 一 辆 汽 油 发 动机 驱 动 的 三 轮 汽 车 。再熟悉不过的先贤,汽车之父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 年 11 月 2

6、5 日1929 年 4 月 4 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我们一同再回忆他光辉的一生1886 年,本茨发明的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三轮车被授予专利,与此同时,戴姆勒也发明出了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同年他还取得了船用发动机专利。1889 年,戴姆勒首先为它的汽车安装上了四档变速器。1890 年,戴姆勒汽车公司成立(DMG),戴姆勒设计了第一台直列 4 缸四冲程发动机。1894 年,世界首次从巴黎到鲁昂(Rouen)的汽车赛,装有戴姆勒发动机的汽车取得了胜利。1895 年,世界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开始运营,该车采用奔驰的发动

7、机。1896 年,戴姆勒汽车公司制造成功世界上第一辆货车。同年,戴姆勒为 P&L 公司制造了世界首台汽车用 4 缸发动机。1897 年,世界首家出租车服务公司在斯图加特将戴姆勒制造的汽车作为出租车,并投入运营。二十世纪初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 1901 年,戴姆勒汽车公司制造的第一台 35 马力的梅赛德斯跑车赢得 Nice-La Turbie 爬山赛冠军。1902 年,戴姆勒获得了“梅赛德斯”法定使用权,并将“梅塞德斯”作为其新的商标。1903 年,奔驰汽车公司的第一种装有对置式,水冷发动机和传动轴的汽车帕西法尔型汽车制造成功。1910 年,奔驰汽车公司开发了第一台 4 气门发动机。1914 年,

8、奔驰制造了第一台 12 气缸 250 马力的航空发动机。五将汽车送给世界的巨人亨 利 .福 特 1908年 福 特 将 汽 车 量 产 ,汽 车 真 正 进 入 的 高 速 发展 的 时 期 。将汽车从奢侈品变为人人可以亨有其功用的商业巨头。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 年 7 月 30 日1947 年 4 月 8 日),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亨利

9、福特是唯一上榜的企业家。1891 年福特成为爱迪生照明公司的一个工程师。当他 1893 年晋升为主工程师后,他有足 亨利福特 - 福特公司创始人够的时间和钱财来进行他个人对内燃机的研究。1896 年他制造了他的第一辆汽车,他将它命名为“四轮车”(Quadricycle )。此后他与一些其他发明家离开爱迪生照明公司,他们一起成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但这家公司很快就倒闭了,因为福特一心只想研究新车而忽视了卖车。他让他的车与其他公司的车比赛来证明他的车的优良性。他的第二家自己的公司,亨利福特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他的赛车,1901 年 10 月 10 日他甚至亲自开车获胜。但不久他的资助者就迫使他离开了亨利

10、福特公司,此后这家公司被改名为凯迪拉克。成立公司福特与 11 位其他投资者和 2.8 万美元的资金于 1903 年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他新设计的车只用 39.4 秒就开过了一英里,当时的一个著名的赛车运动员将这辆车命名为福特 999 型,并带着它周游美国。这样一来福特在美国就出名了。1908 年福特公司推出了福特 T 型车。从 1909 年至 1913 年,福特的 T 型在多次比赛中获胜。1913 年福特退出了比赛因为他对比赛的规则不满。这时候他也没有必要参加比赛了,因为 T 型已经非常出名。同年福特将流水线引入他的工厂,从而巨大地提高了生产量。1918 年半数在美国运行的汽车是 T 型。福特

11、非常注意倡扬和保护 T 型的设计。(福特说:“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保持它的黑色。”)这个设计一直被保持到 1927 年。到 1927 年福特一共生产了 1500 万 T 型车。此后45 年内这将是一个世界记录。雇员关系福特非常注意他与他的雇员的关系。他的雇员每天工作八小时。1913 年时每天的薪金是 5 美元(对当时来说相当可观)。1918 年T 型的顶峰时期薪金被提高到每天 6 美元。对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是前所未闻的。此外福特还奖励雇员的发明创造,让他们分享他们的发明带来的赢利。另一方面福特绝对反对工会。为了制止工会在他的工厂中活动他特别雇人研究防止工会的方法。一

12、直到 1941 年在福特的工厂中才发生了第一次罢工,但一直到 1945 年福特离开他的公司时工会才真正能够在他的工厂中立足。T 型车1908 年福特公司推出了福特 T 型车。从 1909 年至 1913 年,福特的 T 型在多次比赛中获胜。1913 年由于对比赛的规则不满,福特退出了赛车运动。不过此时他也没有必要参加比赛了,因为 T 型已经非常出名。同年福特将流水线引入他的工厂,从而大幅提高了生产量。1918 年,在美国行驶的半数汽车是 T 型车。福特非常注意倡扬和保护 T 型的设计(福特说:“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保持它的黑色。”)。这个设计一直被保持到 1927 年。到 1927 年福特一共生产了 1500 万 T 型车。直到 45 年后,这个世界纪录才被打破。福特非常注意他与他的雇员的关系。他的雇员每天工作八小时。1913 年时每天的薪金是 5 美元(对当时来说相当可观)。1918 年T 型的顶峰时期薪金被提高到每天 6 美元。在当时这是前所未闻的。此外福特还奖励雇员的发明创造,让他们分享他们的发明带来的赢利。课后总结:让学生体验一下次对汽车的“穿越“,希望他们也能有机会创造先贤们的成就。护展训练:本节课没有让学生领略到汽车的“未来”,那么将无限的暇想留给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