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5396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今天,以人为本的课堂转型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更有意识的探索与追求。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正进行着以学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革命。一、对目前课堂教学的审视课堂教学改革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下的课堂教学既有明显的优势也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1.主要优势第一,教师和学生,责任心都比较强,学生学习刻苦,教师教学负责。第二,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地在进步。如在研究学生方面的各种做法、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资源的运用等。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我国中小学课堂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总是阶

2、梯式、分层次推进的,也就是阶梯式课堂,很多国家都觉得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循序渐进分层次推进的课堂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并且是很有成效的,希望能将这种方法引入到他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去。第三,学生的学习是全天候的,除了在课堂里学习之外,回到家里家长还会要求学生学习,双休日、假期里有些学生还要去补课,因而学生学习的时间总体上是比较长的。第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揣摩、分析和研讨,十分精致而且深入,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22.明显不足第一,受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影响,目前的课堂要求总体上偏高,学生负担偏重。高效课堂难以实现。第二,学生的独立分析和探究常被窒息。虽然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合作的,

3、课堂上“请同学们探究、请相互合作作”等这样的话教师也经常会说,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教师有所取代,结果往往是教师代替学生分析,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合作。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三,学习的兴趣和幸福感还不是多数学生的事情。学生在学校里不觉得幸福,没有兴趣,有些学生都是“被学习” ,疲于应付。第四,教师重视“教”忽视“学” ,教师对教材、教法、教辅的重视超过了对学生学习需求、兴趣、基础等等的了解。二、时代呼唤“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针对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并且出现了一些典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场训练模式” 、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

4、六”自主学习模式、上海青浦一中的“基于预学习的自主课堂等等,他们重视研究学生,从学生出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成功归根到底就是“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它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 。 “以学”的含义是“基于学生” 、 “为了学生” ;“定教”是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 “以学定教”要求一切从学生出3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在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共同发展。采用“以学定教

5、”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方法来学习,并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需要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然视之,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教师更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可以清楚地、冷静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教的更精粹,更切中学生的需要。 因此,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可以继续发挥目前课

6、堂教学的优势,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课堂更适合学生。三、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操作课堂教学涉及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时代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做到以学定教。1.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得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项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融为一体的。都是素质教育大目标的统率,这个大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要“为了每一个学生4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 。他们的天赋和秉性、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即

7、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的认知能力、兴趣与关注点也是不相同的。一旦教育太注意统一性,忽略差异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时候 ,教育就成为了“禁锢”,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自由和成长的无限可能。因此新课程下得课堂教学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发展上,人的身心素质全面提高上,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课堂教学目标在操作上要把握三点:一是整体性,即评价一堂课是不是素质型的,要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前提,总体进行评价;二是具体性。评价课堂教学要根据课程特点及要求,看各个学科是如何挖掘内涵因素去达成教学目标的; 三是动态性。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没有教学活动,

8、特别是没有“学”的活动,再好的讲授也不能称为是好的方法。2.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往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认为,天天和学生在一起,毫无疑问地对学生是了解的。其实不然,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发展需要,会造成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差距,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要使教学有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必须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和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为起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兴趣为主导、能力为宗旨、活动为主线,以强调文化、乡土、生活的熏陶来组织教

9、学,使每个学生在欢悦的5氛围中学好各门学科。3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来调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正像文喆先生在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教师不是工程师(他要按图纸施工) ,也不是电视导演(他们一般要按分镜头剧本去工作) ,而是节目策划,是与学生共同创造未来的人,创造是没有蓝图的,策划只抓大方向、大轮廓。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将动态生成资源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预设范畴之中,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甚至改变预设目标,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正如叶

10、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作为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课堂上的“教学灵感”现场生成往往来自于学生活动,它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分不开的,面对课堂现场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要尽量把发展的空间让给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助、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4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确定教学方法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阐述过这样

11、的观点: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的本性,反对成人6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非凡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在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确定教学方法,结合课堂具体情景和学生兴趣即兴发挥,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学习过程中,不给他们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更多的自主,让他们根据认知规律选择的方法来学习,根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就会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例如,在教学中在可能的状况下,不妨打破传统的课桌成行成列的排放方式,

12、按教学内容或两人一对,或分成小组,或随意换位置,用和好友谈心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能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对话,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探究的信心,增强其参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使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堂上,注意并指导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创设不同难易程度的情景和氛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5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确定多元的评价方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

13、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它提倡注重质性取向、有7利于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不仅注意结果而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注意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重视相对性评价。 因此,我们在课堂评价的时候,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目的的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的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