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5394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一、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是课程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它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了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课程结构也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

2、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 、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 、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普通高中的八个学习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和

3、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群的发展趋势而规划的。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科目。科目即学科,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它是学习领域的构成单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科目构成一个学习领域。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模块。模块是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种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型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角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以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二、新课程结构的特征新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等三个基本特征。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5、。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在许多课程中有学科性的综合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设置综合课程。尽可能减少课程门类,将几门单科课程合并为综合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被整合为“科学” ,历史、地理被整合为“历史与社会” ,美术、音乐被整合为“艺术”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在学校课

6、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学校教育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课程,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课程,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课程,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

7、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选择性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上。就课程类型而言,国家提供套餐式方案,供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就课时比例而言,国家划定范围,供地方和学校选定;就课程内容而言,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在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地可选择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内容。选择性还要求地方和学校要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倡导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