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识考试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5275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常识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常识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常识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常识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常识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常识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常识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 2 分或 3 分,这样如果是 8 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选择题答题技巧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

2、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

3、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特征描述,明确方向。如果是描述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等角度回答;如果是描述气候特征,可以从气温(生长期、积温)、降水(干湿状况)、大气运动(盛行风、风带、气压带)、水热组合(同一地区时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地区空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的地区差异)等角度回答;如果是描述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可从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与年际

4、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来描述;水系特征要从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来描述;如果是描述农业生产特征,要从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等角度来描述;如果是描述工业生产特征,可从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等方面来描述。阐述成因,要熟练调动运用已有知识。气候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气温高低;另一方面降水多少。区位问题分析,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还可以分为常规因素和特殊因素,常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技因素、环境因素。

5、特殊因素可从三点来考虑,第一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如在分析上海、青岛发展条件时要考虑其历史因素。第二能够有热点意识,如首钢搬迁就要考虑到绿色奥运的因素。第三要有常识,如航天问题分析时大家应有投资大、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的常识。在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时,考生经常答不全,可重点考虑一下几点:交通、市场、农业基础、劳动力、政策、地价、社会的协作条件等。资源环境问题分析,要综合全面,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解决措施,要注重区域合作。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

6、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2. 海洋资源小专题: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

7、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海盆:深海锰结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

8、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4.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地处湿润地区

9、,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经济意义: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政治意义: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5. 地质地

10、形小专题: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 ,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七大洲地形特色:W亚 洲: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非 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

11、谷带;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 洲: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 2/3;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冰川地形广布北 美 洲: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 美 洲: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 洋 洲: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南 极 洲: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 2350m) ;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 2000 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西南地区

12、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锦囊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锦囊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

13、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 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 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锦囊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

14、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 2326的夹角。(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 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 时、1

15、8 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 时、0 时或 24 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锦囊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 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 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