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表格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5248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比较表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比较表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比较表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比较表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比较表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比较表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比较表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律、法规文件及主要内容比较国别 文件 内容 认识英国权利法案 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日益形成和发展人权宣言 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的主张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基础之上法国1791 年宪法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独立宣言 宣布美国正式独立 第一个“人权宣言”美国1787

2、 年宪法 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执掌。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仍存在着局限性,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早期殖民扩张与 19 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的比较项目 早期殖民扩张 19 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背景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推动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国家 西、葡、英、法、荷等国 英、俄、法、美等国扩张地区 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入内地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凭借炮舰政策和廉价商品打开各国大

3、门,签定不平等条约活动 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认识在被侵略政府的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烈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0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分析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背景相同 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性质相同 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宗旨目的 在推翻幕府的统治后,维护

4、天皇的统治进行资本主义改革 走日本式道路,通过改良手段,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 “维新三杰”等领导人大都是出生在幕府时代, 维新派都是出生在封建家庭,但具有资本主义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 倾向的知识分子列强态度 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倒幕派有扶植和援助 英、日两国对维新运动有试探性的支持和帮助内容相同 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作用相同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背景不同前夕,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前夕的封建统治

5、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革命大势 诸藩割据,革命处于高潮,社会相对动荡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革命处于低潮,社会相对稳定文化差异 吸纳欧美文化,以欧美为师 士大夫抵触外来文化,试欧美为蛮夷之邦,鄙夷其文化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达地区在京畿地区,而日本面积狭小,故占全国比重大 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达地区仅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而中国国土面积大,占全国比重小领导能力 维新派大都参加了倒幕派,斗争经验丰富,能力较强 维新派都自幼成长在书斋。参加社会实践少,改革的依据来源与书本,能力较差变法阻力 主要阻力来源与幕府 受社会各种顽固势力的阻扰推进方法 稳扎稳打

6、,步步为营 操之过急,急功冒进改革侧重 主要是政权建设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涉及面广斗争策略 暂时联系了人民群众,利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决心和力量 依靠皇帝,疏远群众,缺乏与其他阶级的联系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

7、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国际环境不同发生在 19 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已是 19 世纪的 90 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背景 战争环境,形势恶劣,物资匮乏

8、 国际环境改善,但政治经济形势严峻目的 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期打算借此向社会主义过渡 恢复发展生产,解决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内容 余粮收集制;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禁止商品贸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本国易;强制劳动;平均分配生活必需品 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从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贸易;废除平均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特点 取消商品和货币,按共产主义原则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效 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军事胜利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评价 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不是向社会

9、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认识是在内忧外患特殊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政权,取得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战后继续使用,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下降符合俄国国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相同 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5.苏联(苏俄)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三种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背景十月革命刚胜利,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扼杀革命;帝国主义战争已经使俄国经济几乎崩溃无产阶级政权巩固,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列宁等领导人试图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探索失败,人民日益不满战时共

10、产主义政策,甚至引发了政治危机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绝对支配地位,苏联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1936 年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和强制劳动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恢复了商品贸易;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经济体制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政治体制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实质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时常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缓和工农矛盾,是

11、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积极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胜利使俄国很快恢复到战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是列宁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成功探索它的产生和当时的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也符合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比较有利于宏观调控经济,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评价消极它是迫于当时恶劣环境而实行的临时性措施,并非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更不带有普遍意义,在实践中弊端很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路线它是过渡时期的政策,不可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策略它不可能具体调整各个经济

12、部门复杂多变的关系,缺乏竞争;也极大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其弊端日益暴露,并成为苏联社会前进的障碍。同时,苏联模式也极大地影响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在该体制下改革举步维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9.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1978 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比较对象 1921 年苏俄新经济政策 1933 年美国罗斯福新政 1978 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背景苏俄卫国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引起农民的普遍反对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有所抬头文革结束,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民公社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生

13、产积极性;封闭的经济模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特点通过市场用固定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除经济危机的目的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局1927 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并促成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现代化腾飞的可喜景象认识 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

14、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分封制 郡县制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者的统治;结果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产生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 出现在封建社会,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被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同 点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它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

15、益明显3.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度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相同点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了积极作用盛行的时代不同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盛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被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不同点作用和影响不同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二者不仅在当时有效地

16、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更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加明显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时间与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比新航路开辟早半个世纪,规模、航海次数、船队规模和数量、船员配备都要强,这说明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和胆略征服海洋目的不同 主为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以和平友好为主要形式 主为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性质不同 是各国的友好使者 属于殖民扩张活动影响和后果不同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贡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对中国新的经济形态产生未起直接作用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运动思想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巩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