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5243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内容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来都是以“和为贵、信为先”为人安生立命的基本准则。诚信作为人们普遍公认的道德信条,是支持社会正常运行的有力杠杆,更是每一个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理论品质。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及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诚信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学生自身及社会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如何借鉴国外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诚信, 推进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国外;诚信教育;大学生;价值借鉴一、诚信及诚信教育的概念

2、界定(一)诚信的界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诚” 、 “信”的解释分别是:“诚”乃真实的(心意)和实在、的确的意思。 “信”乃确实、信用、相信。 1辞海对“诚信”的解释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 诚信是由“诚 ”和“信”两个概念体组合而成的。它们的本义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1、对“诚”的界定礼记中庸对“诚”作了全面而完整的论述,把“诚”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 ,即“诚”是自然界固有的状态和规律;同时还认为“诚之者,人之道也” 2。 礼记大学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可见, “诚”不但可以看出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还

3、能看出此人的品格和修养。荀子认为“诚”是政事之本,诚信是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他说:“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 4周易中, “诚”已摆脱了纯粹的宗教色彩,具有人伦的道德意义。 周易乾中说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认为君子要成就事业,说话做事要诚实守信。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庸中,对“诚”的解释是:“诚者,真是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宋代周敦颐认为,“诚”源于宇宙万物资始之乾元,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5即把“信”与“仁” 、 “义” 、 “礼” 、 “智”并列为“五常” ,作为君子的五种德性,规范自身的行为。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把“诚”看作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说:“诚者,

4、实也。实有之,固有之” 6。总之,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 “诚”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是人、自然和社会和谐之根本。2、对“信”的界定“信”一词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不欺之意。对于“信”这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2 李捷.大学中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1:213 礼记大学4 荀子修身5 通书诚下6 尚书引义2一概念的理解,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晚商至春秋时期,信作为成文的行为规范首先出现在金文上。金文是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青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如战国中山王方壶就铸有“忠信”二字;中山王鼎上

5、也铸有“余知其忠韵(信)也”的文字。 易传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要求做人要真诚、无欺、表里如一,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直至春秋战国时期,诚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广泛流传于世,并逐步成为一种理性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孔子认为一个人旨在表面佯装有仁有义,而行动却缺乏诚意,实际上就是假仁假义。他说:“信以成之,君子哉!” 1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2墨家作为先秦时期黎民百姓的思想代表,始终把“信”作为评价仁人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推崇忠信之士。墨子曰:“言必行,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如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 3;左传襄公

6、九年中讲到:“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 。 4 总之,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信”就是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二)诚信教育的界定由于很多学者研究的学科领域和视角不同,对于诚信教育概念的界定也存在多种说法。但概括起来,诚信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受教育者自身的需求,遵循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受教育者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广义的诚信教育,是指一切有关诚信道德和诚信内容的教育活动。我认为,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它所包括的内容应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

7、的一般规律,以学生作为施教的主题,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培养以及改善受教育者的诚信状况,使其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二、中外诚信教育的差异(一)关于诚信教育的方式的差异在诚信教育的方式上,国外大多数高校注重采用启发诱导式、渗透式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规定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并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而且他们也十分注重对诚信教育理论的探讨并运用于实践;解决学校的现实问题;学校诚信教育的多样化;解决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全面渗

8、透性教育而不是强行灌输方式。中国的一些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诚信教育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和渗透性。教学课堂总以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为目的,教学手段单一、内容空洞,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 论语卫灵公2 论语为政2墨子兼爱3左传襄公九年3(二)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容差异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比较细致,且实践性较强。例如美国的诚信教育首先关注的就是对每个人的品格教育,认为良好的品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国外多数大学也通过学术诚信教育、交往诚信教育、荣誉教育等内容来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中国大学生诚信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且理论性较强。中国高校多通过

9、诚信理论教育、 “四信”教育、法治纪律教育、明礼教育、政治诚信教育等内容来教育学生,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三)关于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差异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管理,主要体现在学术诚信上。部分高校多利用专门的机构或系统来检测和处理“学术不诚信”行为,尽管名称不同,但其主要职能都是合法的对学校诚信守则规定的一切程序进行有效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程序是非常复杂但很严谨的。对于“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处理一般分为置疑、申诉及调查、结案等环节。这些既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利,也彰显了制度的客观性和公正公平性。此外,国外大多数高校建立了多层次的诚信监督体系,以便完善诚信行为管理制度,比如建立荣誉奖惩制度,

10、制定学术诚信规范;加强大学联盟间的合作,注重社会群体效应;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注重隐形教育的作用等。中国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诚信评价制度、学习诚信评价制度、道德诚信评价制度、经济诚信评价制度和就业诚信评价制度等。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也相继引进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检测学生论文写作情况,以防抄袭过多而影响论文整体写作,从另一层面上看该系统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进行了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对其起到警示的作用,将他们的不诚信念头扼杀于萌芽之中;此外,诚信的学术氛围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诚实守信的校园风尚。除建立了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外,还构建了诚信奖惩制度、

11、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诚信监督机制和个人诚信评价机制等。三、国外诚信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借鉴纵观国外高校的诚信教育实践,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丰富诚信教育的教学方式,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邓小平同志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高贵品质,诚信则是大学生通向社会成为合格公民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怎样使学

12、生将诚信观念根植于内心深处,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丰富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实用的教学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将诚信教育与客观场景、社会实践等结合,寓教于乐,采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手段增强课堂教学4的实效性。(二)建立健全诚信管理制度,完善诚信管理体系诚信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与制度因素和社会变迁存在密切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1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养成的形成阶段,加之受市场经济大环境中

13、各种非主流、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冲击,自身人生品格和品质的培养还缺乏稳定性。因此,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诚信品格,不仅仅要靠教育,还要靠管理制度约束。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记录、评判和约束;其次,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评价体系,针对部分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是非不分、标准不明的行为进行警醒,采用各种调查形式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此外,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制度测评体系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和评判标准;最后,建立大学生诚信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学生尽量避免“无信”行

14、为,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诚信作为。(三)增强政府诚信,营造诚信社会大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被提到关于诚信缺失原因这一问题时,他义正言辞的说: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政府诚信出了大问题。政府诚信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民无信不立” ,诚实守信,才能政令畅通,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政府部门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发挥功能效用的力度,其实施的举措无疑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首先,增强领导干部自身的诚信观念,加强领导诚信建设,采用奖惩分明制度;其次,要

15、转变政府职能,各尽其职,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好其基本职能;最后,政府应该为全社会营造一个充满竞争,但和谐且安定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规则,净化市场环境,以“优胜劣汰”为原则促进其公平竞争。政府诚信建设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是否能为整个社会大环境营造一个诚信、安定有序、和谐的宽松氛围。校园中的诚信教育则受着这个社会大环境的深刻影响,和谐、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积极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以时代精神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将诚信教育与教风、学风、校风三者有机结合,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诚信观念和意识,为共同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李艳春中美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比研究D 东北石油大学,20112冯颜利 崔延强 国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52008,年7月3张艳霞 浅析中美高校诚信教育的异同点J辽宁财专学报,2004,54陈延斌 王体 中西诚信观的比较及其启迪J道德与文明,200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