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49382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1.平时的准备工作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1)家庭的安全措施对大衣柜、餐具柜橱、 电 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 倾倒的措施。在餐具柜橱、窗 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不要将 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加固水泥 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将灭 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做

2、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2)紧急备用品的准 备饮用水;食品、婴儿奶粉;急救医 药品;便携式收音机、手 电筒、干 电池;现金、贵重品;内衣 裤、毛巾、手纸等。(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避难场 所、避难道路的确认;学习应 急处置救护的知识;家庭成 员的分工;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万一情况下,家人的 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用火器具等的检查;紧急用携 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4)建立平时邻 里互助的协作制度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 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

3、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 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积极参加防灾训练。2.抓住时机,科学避震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 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 损失。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 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

4、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3.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1)震时是跑还 是躲?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 剧烈地动,人 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 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 势?“伏而待定 ”,即蹲下、坐下或爬下,尽量蜷曲身体,使

5、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3)怎样保护 身体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 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 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 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5.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1)在家中怎样 避震特别 提醒: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

6、央;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住楼的朋友, 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俱边;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 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震时 不应采取的行为: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住平房的朋友: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室内避震 较安全的地点:炕沿下;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震时 不应采取的行为: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

7、摔伤。(2)在学校怎 样避震特别 提醒: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正在上 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 闭眼、躲在各自的 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在操 场或室外时: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 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3)在公共场 所怎样避震特别 提醒: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

8、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在影 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 组织地撤离。在商 场、 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在行 驶的公共电、汽 车内;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地震过去后再下车。(4)在户外怎 样避震特别 提醒:

9、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不要随便返回室内。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注意避开危险物、高 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5)在野外怎 样避震特别 提醒: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 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

10、境: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6)震时遇到特殊危 险怎么办?在室内: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在室外: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

11、向高处跑;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 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 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1)紧急拉下 电闸,切断电源;(2)一切高温高 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4)将易起化学反 应的物质互相隔离;(5)迅速关闭 存放毒气、

12、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7)正在行驶 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7.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 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1)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2)搬开身边 可移动的碎砖瓦砾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3)设法用砖 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4)不要随便 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

13、使用明火;(5)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 击声求救;(6)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8.震后抢险救灾(1)指挥部发出命令;(2)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讯联系;(3)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4)迅速排除 险情;(5)恢复医院功能或建立新的医疗救护点;(6)迅速有效地 组织抢险被埋人员;(7)加强社会治安。9.如何寻找被埋压者的目标?(1)先找熟悉情况的人指点;(2)按照当地居住 习惯或在门窗附近寻找;(3)对话联系以及与被埋压者敲击器物联系;(4)俯身趴在 废墟上面仔细听寻;(5)尽可能借助一切有效的工具或手段;(6)不要轻易离开 寻找目标及环境;(7)有组织地分面、

14、分片、分 户包干, 彻底寻找。10.挖掘扒救被埋压人员时,应掌握什么原则,并采取怎样的救人方法? 救人原则:(1)先救近,再救远;(2)先救易,后救难;(3)先救青壮年和医 务人员以增加帮手。救人方法:(1)挖掘被埋 压人员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2)使伤者先暴露 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3)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动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4)当发现一 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11.抢救埋压窒息伤员,有几种人工呼吸方法?(1)口对口吹气法;(2)仰卧压胸法;(3)心脏挤压

15、术 ;(4)针刺疗法。以上几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12.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有哪几种?(1)指压止血法;(2)加压止血法;(3)止血带止血法。13.为什么要防止地震的次生灾害?地震包括直接、次生、三次灾害乃至形成一个灾害链。有时次生、三次灾害带来的损失比直接灾害还要大。地震时造成的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称为直接灾害;因建筑物、工程设施倒塌而引起的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的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等对生命财产的威胁称为次生灾害;由次生灾害引起的因抗震救灾体制不健全、人们防灾意识淡漠、指挥系统失灵而造成社会恐慌动荡,使震灾加重称为三次灾害。因此,震前对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要认真检查妥善处理,震后更应严密监视,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