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4903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信息披露、预算控制、经济核算、成本考核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需求 所以本人认为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以建议 一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1 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仍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收付实现制的不足日益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收付实

2、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弊端如下: 1 1 1 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缺乏真实性。 1 1 2 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1 1 3 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1 2 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合理会计科目设置缺少“累计折旧”“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等一级科目,在“专用基金”“结余分配”等科目的二级科目设置不尽合理。科目设置的欠缺使事业单位的核算不够全面和真实,尤其是开展经营活动较多的事业单位。 1 3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按照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人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

3、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 1 4 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为:资产 + 收入 = 负债 + 支出 + 净资产,表现为财务状况信息与经营成果信息在一张表上反映,混淆了时期和时点会计信息的性质,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同

4、时,由于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使得事业单位现金的收支变动无法得到准确反映。 二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的建议 2 1 引人权责发生制,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企业会计制度 2 1 1 收入、支出的核算。对事业单位的收支事项,应根据财政部门审批的预算计划,在经济事项发生时按收付实现制原则予以确认。年度终了时,对财政部门当年应拨未拨的预算内、外资金,若财政部门规定仍留给单位使用的,则单位应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作为当年收入,同时增加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拨人上年度应拨未拨款时,则减少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对于借人款项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则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约定的借款利率和借款期限

5、,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 2 1 2 债权债务的核算。为了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应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会计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其形成单位的资产或负债,以充分反映单位的可用财力和潜在的风险。 2 1 3 固定资产的核算。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耗费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耗费过程中,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选用适当的折旧方法,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合理地计算分摊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期内各期应承担的费用。 2 1 4 净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采

6、用权责发生制后,由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办法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可不再使用净资产类科目“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月 ( 或按年 ) 计提,计入相应的支出科目。“事业基金”则按单位年度收入、支出、结余等情况在年度终了时计算确定,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 2.3 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疏漏,我个人觉得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时可以适当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方式。 2 2 1 增加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

7、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购置固定资产时,可直按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 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另外,建议增加“在建工程”和“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需要建造的固定资产和单位价值较低的易耗品。 2 2 2 对事业单位结余的改进。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有: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净资产属于剩余权益,归法人所有,但职工福

8、利基金和医疗基金属于负债性质,只能用于职工福利医疗等方面。将负债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2 2 3 对修购基金的改进。建议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提取修购基金,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有利于避免现行会计核算中的弊病。若将修购基金作为结余分配的内容,其明细账的设置需细化,即在“结余分配”总账下的“提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中,再设两个三级明细科目,一是“福利基金”,二

9、是“修购基金”。 2 2 4 将交纳所得税作为一项支出而不是对结余的分配。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得税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项费用,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而且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同样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也是一种支出而不是对收益的分配会计处理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2 4 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越来越趋近于一般企业的经营性质,其财务报表制度也应该担负着和一般企业三大报表相同的

10、性质。 2 4.1 “资产负债表”。首先,将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平衡公式“资产 + 支出 = 负债 + 收入 + 净资产”改为 “资产 = 负债 + 净资产”;其次,将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项目删除,以其净额通过资产负债表“净资产” 部分予以反映。 2 4.3 增加现金流量表。虽然事业单位现金流量信息重要程度不及企业,但事业单位也有必要编制现金流量表:首先,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人们对事业单位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分析、利用,以掌握事业单位现金增减变动状况。其次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也需要掌握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防止出现现金紧缺不能支付到期应付款项的情况。 以上是本人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