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4606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例解及 2010 年备考策略政治高考计算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对 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综 合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高考中政治学科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将数学与政治知识结 合起来考查,将作 为一种 较为稳定的命题趋势,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题例: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额为 1000 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

2、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 500 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 元纸币相当于(B)A、0.5 元货币的购买力 B、1 元货币的购买力C、2 元货币的购买力 D、4 元货币的购买力【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2=500 (亿元) ,而实际发行了 500 亿元,因而 1 元纸币相当于一元货币的购买力。此题答案为 B 项。2股票价格题例:小张于 2003 年 9

3、月 25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购买北生药业股票 2000 股,每股票面金额 16 元,预期每年可以获得 5%的股息,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为 1.98%。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年后小张购买的 2000 股股票价格是( B)A、39600 元 B、80808.08 元 C、49500 元 D、32000 元【解析】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债券。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不同。股票票面金额仅仅代表为投资人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是固定不变的,而股票价格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预期股息、银行利率、汇率等影响是变动的。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

4、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依据股票价格公式可计算出题中小张购买的 2000 股股票价格为:2000 ( 5%1.98%) 16 元=80808.08 元3经济效益题例: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指标。下列选项中,企业经济效益获得提高的是(C )年投资扩大一倍,年利润增加 50 年投资与上年持平,劳动生产率提高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一倍年投资较上年下降 50,年利润不变 年投资扩大一倍,生产总值增加 20A、 B、 C、 D、【解析】

5、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用同样多的资源消耗,或同样多的人力、物力消耗,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来,经济效益就高;反之,生产同样多的商品和劳务,资源消耗多,经济效益就低。要注意的是人力、物力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越来越少,企业利润总量不断增加均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生产总值或企业利润减少的比率高于人力、物力消耗减少的比率,则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的速度低于生产总值增加的速度。此时经济效益不但没提高,反而降低。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节约了生产成本或用同样多的生产成本生产出了更多的生产总值,此时,

6、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就意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此题应选 C。w.w.w.k.s.5.u.c.o.m4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题例:某国一年社会总产值为 1800 亿美元,当年生产资料价值为 1100 亿美元,该国人口是 1250 万人,则该国人均国民收入和济济情况是( C)A、22000 美元超发展国家 B、18000 美元发达国家C、5600 美元中等国家 D、600 美元发展中国家【解析】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

7、值,称作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该国人均国民收入=(1800 亿美元 -1100 亿美元) 1250 万=5600 美元。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收入这一指标,将世界上近 200 个国家分为高收入国家(9361 美元以上 )、中收入国家(761 美元9360 美元之间 )、低收入国家(760 美元以下)。其中高收入国家是发达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故应选 C。5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题例:李某把 3 万元现金存入国内某商业银行,存期为一年,到期时李某获得 540 元的税后利息。那么李某利息收入的

8、来源是 (A)A、银行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 B、国家对储户的奖励C、银行利润 D、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解析】如果对存款利息的来源和银行利润这两个知识的理解不到位的话,很容易误选 C。银行利润= 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一般来说,银行必须盈利,因此银行的贷款利息始终高于存款利息,也就是说,储户的存款利息只能最终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利息。对银行而言,银行利润是不包括储户的存款利息的,恰恰相反,要把存款利息减去才对。可见,此题正确答案为 A。6.银行利息=存(贷)款数利率 时间题例: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 2 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 198 ,利息税为 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22

9、5,利息税率不变。在新的利率制度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下,张某将 2 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D)A、90 元 B、792 元 C、53 2 元 D、432 元【解析】按银行利息计算公式可知,在利息上调之前,张某的利息收入为:利息收入=(200001.98%)1-(200001.98% )120%=396=316.8(元)在利息上调后,张某的利息收入为:利息收入= (200002.25%)1-(200002.25%)120%=396=360(元)多

10、得利息 =360-316.8=43.2(元) 。因此此题正确答案为 D。w.w.w.k.s.5.u.c.o.m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时,要注意对题中的数量进行观察、计算。例 1. 如果现在 1 只羊=2 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生产大米的

11、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一只羊可以换( )A.1 袋大米 B.4 袋大米 C.3 袋大米 D.2/3 袋大米解析:例 1 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 1 只羊= 2/3 袋大米。正确答案是 D。二、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例 2. 某国待售商品 1000 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 10 元,据测定该年每

12、 1 元平均流通 5 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 4000 亿元纸币,这时的 1 元钱相当_元纸币,这会引发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0.25、购买力降低 B.2000、0.5 、通货膨胀C.2000、2、纸币升值 D.2000、0.5、购买力提高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3eud 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

13、育资源网!要的货币量为(100010)/5=2000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 4000 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 2 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 1 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 2000/4000=0.5 元。该题正确答案为 B。三、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问题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例 3.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 4 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 1 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 1 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 1 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 )A.4 万元 B.5 万元 C.6 万

14、元 D.7 万元w.w.w.k.s.5.u.c.o.m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 ,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甲的年薪是劳动收入,即 4+1=5 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该题正确答案为 B。四、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有关股票的计算题,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现结合例题,就两种常见的股票收益计算方法作简要分析。例 4. 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 种股票发行 7200 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 0.48 元,发行价 7.34 元,上市首日开盘价 16.5 元,最高价 17 元,收盘价 15.2 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 4%,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15、假如在该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 100 股原始股全部卖掉,可以获利_,总收入为 _。( )A.966 元 1700 元 B.1200 元 966 元 C.48 元 1200 元 D.786 元 48 元 解析:这一类主要计算股票收益。一定数量股票以一定价格(如:开盘价、最高价、收盘价等)卖出的获利情况,计算方法是:收益=(卖出价发行价)卖出数量。依据公式获利= ( 177.34)100=966(元) 。一定价格卖出后的总收入,应该是总收入= 本钱收益,即总收入=7.34100 966=1700 (元) 。正确答案为 A。2.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年购买 100 股股票的价格为( )A.12 元 B.1200 元 C.48 元 D.4800 元3.如果每股票面金额 7.34 元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