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4313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论文通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门课让我们去了解我们的国家,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学会用行动去爱我们的祖国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文化蕴藏了他独有的风格。其包括;文字、百家姓、婚姻、节日等。这些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都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一、 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表情达意的工具。中国在皇帝时就有了文字,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出现,更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证明。所以,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了五千年的历史。之前人类用表情达意,帮助记忆的工具大致是结绳与语言,而这一切都不能代表人类思想的变化,而语言也有了时空的限制。因此才有了文字的制造!传说中的文字神是仓

2、颉, 淮南子 本经训记载,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栗,夜鬼哭” 。描写了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人的智能将会因为有了文字而突飞猛进。中国的文字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不见得。迄今为止,一直流传的最早的文字世上带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1) 、金文,是住在同期上的铭文。更具考古证明,我国夏朝时期就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在出土的铜器中就铸了文字,因为周朝以前将铜称为“金” ,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称为“金文” ,又因这类文字在钟鼎上字数最多,所以又称其为“钟鼎文” 。(2) 、大篆,专家都认为是战国晚期秦国的文字,其笔道匀称,字体整齐,是官定的标

3、准文字。 “篆”本是大、小篆合称因习惯见前者称为大篆,故后世用“篆文”指“小篆” 。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李斯主持了这一工作,他废除了六国的文字,便形成了新的文字“小篆” 。(3) 、隶书,因小篆整齐又是长方形,结构是由均匀圆滑,各组成不方便书写。所以民间很快出现隶书。其特点是将圆滑转变取得线条,写成带方折的字形。其文字在下层官吏、差役、奴隶中比较流行,所以称其为“隶书” 。(4) 、草书,是一种特定的文字,是从民间隶书发端萌芽来的。到西汉晚期就出现了具有后世风格的草书。进入东汉后,就有了比较规整的,严格的形体。草书不但笔画勾连,字间勾连,而且形体高度简化,后来又

4、出现了草书的变体,称“狂” 。(5) 、楷书,也是直接脱胎于隶书,把隶书的扁形改为方形,人们又称“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楷书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才基本成熟。楷书被美化,写得更加规矩和美观,又称为“宋体字” ,后来还有模仿的宋体字变形,叫做“仿宋体” 。(6)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文字,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写的端正点就称为“行楷”,如果写的奔放点就称为“行草” 。二、 百家姓中国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据统计现存的有 5600 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 ,姓氏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同源,异姓也可能处于同一宗。唐太

5、宗时(公元 627 年) ,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姓记录下来,写成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百家姓是北宋时写的,共有单姓 408 个,复姓 30 个,发展到后来有近 4000-6000 个。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氏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第二十大姓氏是徐、朱、林、宋、马、高、胡、郑、郭、萧。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 ”这就是说,认识母亲生的,故姓为女旁。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

6、的母系氏族时期。姓氏作为区分氏族的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姓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各族姓氏互相通婚子女姓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社会人类逐渐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过度到父系,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取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姓和氏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姓氏形成的原因(1) 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2) 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3) 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如黄浦,高,公,施等;(4) 以兄弟次序命氏。如伯,仲。叔,季等;(5) 以官职

7、名称命氏。如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6) 以职业技艺命氏;(7) 以祖上谥号命氏;(8) 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关尔佳改为关;(9) 因赐姓,避讳改姓氏;(10) 因逃避改姓。姓氏的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地的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去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合成复姓,这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成员。姓氏神话姓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一种符号。姓氏而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活的原始部落中。姬姓始于黄帝。据史记记载皇帝本姓公孙,名叫轩辕,但因长居姬水

8、,所以改为姬姓。其周的祖先后稷是皇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继承了姬姓,后人将其称为“神农氏” ,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三、 婚姻中国古达婚姻的爱情观的特点,爱情专一,姻缘天定,夫妇之际,人道之大论也。社会制度造成的悲剧: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丑而不信。痴心女子负心汉。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1)乱婚即杂婚;(2)血族婚;(3)亚血族婚即族外群婚。这样父亲是集体父辈,母亲是集体母辈,成为共夫或共妻(4)对偶婚(5)专偶婚,俗称一夫一妻制,是以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婚姻政策是指历代政府对婚姻奉行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其对婚姻做出了一系列的条文规定。 (1)导

9、民婚配(2)嫁娶有媒(3)同姓不婚(4)可纳妻妾。婚姻在娶婚时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为必备条件。综合起来,古代婚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古代尚无现代意义上的离婚;第二、 “七出”的基本点是维护夫权与封建家长制,是为保障丈夫的特权制定的;第三、离婚可以以第三方的意志为转移;第四、“三不去”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离婚有所限制。四、 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完善,满满的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是一样的,是人类和社

10、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是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的节气有关。后来的传统节日和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就以定,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的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定型。人们常说的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文化,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通过这学期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让我更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理解了我的祖国。因而也使我更加 热爱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