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32436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祁阳二中 高三语文备课组,鉴赏诗歌语言,诗歌语言鉴赏类型,关键词句类炼字类语言特色类领字类,关键词句类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经典试题引路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

2、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步骤一)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步骤二),关键词句类诗歌语言鉴赏题的解题步骤:,炼字类,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辽宁卷)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高考经典试题引路,例2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尘,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平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咽”、“冷”两字会声会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小结 炼字

4、类题形答题步骤步骤一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二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找寻答题规律,“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更冷。 “咽”、“冷”两字会声会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步骤一),(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南

5、浦别 白居易南浦萋萋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牛刀小试,牛刀小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古人平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6、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出”和“斜”。 “出”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鱼的欢快、自由,极其自然。“斜”字在句中是“斜飞”的意思,它不仅生动地写出了燕子飞翔的动作,还突出了燕子的轻盈欢乐,形象生动。“出”“斜”两字形象抒发了诗人一种在经历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喜悦的心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黑吉桂蒙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此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想得家中夜深坐”用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全诗非常自然

7、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995年全国卷)如梦令李清照作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分析这首词最突出的语言特色。这首词最突出的语言特色含蓄委婉,“不消”表面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绿肥红瘦”表面上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实际上表达作者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之情。作者用这样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惜春之情。,小结如何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牛刀小试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

8、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例5、沁园春 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风,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租,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上下阕分别有一个“领字”请指出并说明其作用。答:分别是“望”和

9、“惜”字。“望”引起对北方雪景的七句描写,“惜”引起对历史人物的议论。,小结 具体方法:一是确认诗中“领字”(试题多已明示), 二是分析引领范围, 三是说明引领关系和作用。,牛刀小试例3 简析“望”字在下面诗中的作用。(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答:“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归纳总结,了解有关古代诗歌语言及语言鉴赏的知识诗眼、炼字、领字 1、“诗眼”的赏析:“诗眼”既指“诗人的艺术鉴别力”,又指“一句诗或一个字,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的主意所

10、在”(见辞海)。高考中要求鉴赏的“诗眼”,侧重指后者,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诗”或“一个字”,属于语言赏析范 畴 。2、“炼字”也是诗词鉴赏试题中常出现的概念。古人极重“炼字”,留下佳话无数。他们推敲苦吟,务求一字之安排,必切,必典,必显,必响,稳当到“不容同义字取替”的程度。研究诗词“炼字”之妙,进行一番反“推敲”,确属语言鉴赏的好办法。3、“领字”指诗词中在结构上具有统摄或引领作用的词语。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上阙的“看”,下阙的“忆”。,改变词性 古代诗人常常采用改变词性的方式,达到炼字、炼意、传情、达意的目的。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自然是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

11、重点。 王维过香积寺中“日色冷青松”一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指出下面诗句中通过改变词性而生动传神的字。 常健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颠倒语序 古代诗歌特别讲究韵律的美。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加之某些修辞上的特殊需要,诗人往往会在词语的顺序上作些变通,从而形成了“协律序变”的语言特征。 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语序本来应是怎样的?颠倒了什么好处? 请指出下面古诗语序颠倒情形各有什么不同。崔颢黄鹤

12、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主语后置)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宾语前置)叶梦得贺新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主、宾换位)(4)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定语后置),留下空白利用省略,留下空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是古代诗歌语言的又一个特点。敏锐捕捉省略成分,填补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根据诗词中预设的再造条件,进行合理的再造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情境,获得全面的审美享受,是鉴赏古代诗词所不可或缺的环节。省略往往与意象组合有关。下面贾岛的访隐者不遇留下了哪些空白?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有问有答,几问几答

13、。其高明之处在于明写答而暗写问,寓问于答。你的师父干什么去了?我师父采药去了。他上哪儿采药去了?他就在山中采药。他在山中何处?白云那么浓密,谁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叠象列锦下面几组诗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什么?表达效果如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秋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畿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同共同特点:叠象列锦。基本特征:意象组合。表达效果:造成了一种凝练、简远、含蓄的美。,、语言特色、语言风格 “

14、语言特色“也是诗歌语言鉴赏的一个内容。对一些重要作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辛弃疾等)的语言特色,学生应有基本的了解;对一些明显的语言特色,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应能初步把握。常用的“语言特色”术语:清新淡雅,质朴淡雅,质朴自然,简洁明快,绚丽繁富,含蓄委婉,深沉凝练,沉郁顿挫,苍劲悲凉,雄健浑厚,平中见奇,鲜明亮丽,热情奔放,等等。,重要作家的语言风格:李白洒脱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自然质朴,王维恬淡静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陈子昂悲壮慷慨,韩愈奇崛险怪,孟浩然清新自然,王昌龄雄浑苍劲,高适悲壮苍凉,李商隐朦胧蕴藉,杜牧清健俊爽,温庭筠绮丽香艳,苏轼旷达豪放,辛弃疾雄健浑厚,柳永柔美缠绵,李清照婉约凄迷,陆游慷慨悲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