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3 屈原列传课件 鲁人版必修3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232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3 屈原列传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3 屈原列传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3 屈原列传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3 屈原列传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3 屈原列传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3 屈原列传课件 鲁人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2.3 屈原列传课件 鲁人版必修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生命的赞歌 生命是大自然的一件最伟大的艺术品 ,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境遇中 ,都要做一个有节操的人 ,都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尊严 ,不同流合污 ,不屈己媚人 ,不向命运低头 ,用一撇一捺支撑起高洁的一生。综观历史长河 ,行吟汨罗江畔的诗人那忧思怀国之情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 ”的刘和珍君那虽殒身不恤的坚毅 ,人生失意却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无私关怀他人的贝尔曼那火热的爱心 ,一身浩然正气的文天祥的刚烈 无不为我们奏响了一曲曲响遏行云的生命赞歌 ,激励、感召着千千万万的人。生命是短暂的 ,生命也是永恒的。屈原列传是文言文 ,又属传记范畴 ,在写作上做到了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的紧密结合 :在记叙的基

2、础上展开议论 ,议论部分又有着强烈的抒情色彩。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叙述、议论、抒情紧密结合的杂文 ,用叙述的方式 ,展现烈士的动人事迹 ;用议论的方式 ,表现对事件的深刻观察 ;用抒情的方式 ,表明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小说 ,人物形象鲜活 ,主题鲜明 ,结构严谨。文天祥千秋祭是一篇饱含深情、充满哲理的散文。作品以丰富的想象、真切的抒情、精当的议论 ,刻画出文天祥的高大形象 ,是小说、诗歌、政论三者的完美结合。 课标定位 知识和能力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 整体把握文意 , 理清思路 , 概括要点 ;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过程和方法 通过品读文本 , 反复咀嚼重点

3、语句的含义 , 理解屈原列传纪念刘和珍君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 赏析最后的常春藤叶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 , 体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建议 要重点识记文中的重要词句 ,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其中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是重点。要结合语境理解和记忆。实词的学习 ,应重视整理归类 ,强化理解和记忆。虚词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 ,要重视在阅读(特别是朗读 )过程中的理解和体悟 ,以理解为主。 为写作服务 ,尤其是屈原、文天祥两例 ,可证明的话题很多 ,比如 “正直 ”“爱国 ”“面对诱惑 ”“选择 ”等 ,因而要下大力气了解人物的生平和典型事

4、例 ,注意积累运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屈原列传 他为梦而生 ,梦尽的那天 ,他将离开这个世界 ,却离不开那片神奇的土地。那是哺育了他的生命 ,给予了他灵感的故乡。那里 ,有他景仰的神明 ,有他效忠的君主 ,有他挚爱的人民和国家。一旦他离开楚国的大地 ,他的灵感将会枯竭 ,如同干涸的河流。他 ,就是屈原。学习屈原列传 ,要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理解文本运用的修辞手法 ,掌握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 ,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司马迁 (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 ,夏阳 (今陕西省韩城南 )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

5、家。父司马谈 ,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 ,谈为太史令 ,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 ,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 ,开始在 “金匾石室 ”(国家藏书处 )阅读 ,整理历史资料。二十岁时 ,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 ,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 “禹疏九河 ”等遗迹 ,经沅水和湘水流域 ,凭吊沉入汨罗江的屈原 ,在曲阜 ,参观了孔子的 “庙堂车服礼器 ”,回长安后任郎中。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 ,广泛地接触下层人民。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 ,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继续发愤著书 ,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又称太史公书。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课文节选

6、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两千年来 ,我国封建社会的 “正史 ”,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 ,又都怀才不遇 ,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 ,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 (有删节 )。秦朝以前 ,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 ,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它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记载屈原的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 ,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 ,集中表现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流露了作

7、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 “悲其志 ”的叹惋。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娴于辞令 x i n 属草稿 z h 举类 迩r 惨 怛帝 喾濯淖 z h u n o 靡不毕见 既 咎憔悴 q i o c u 啜其 醨c h u 汨罗 温 蠖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离骚 ”者 ,犹离忧也 “离 ”通 “罹 ”,遭受。 人穷则反本 “反 ”通 “返 ”,返回。 靡不毕见 “见 ”通 “现 ”,表现。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 ”通 “旨 ”,意义 ,含义。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 ”通 “浊 ”,污浊。 皭然泥而不滓 “泥 ”通 “涅 ”,染黑。 屈平既绌 “绌 ”通 “黜 ”,指免

8、除官职。 齐与楚从亲 “从 ”通 “纵 ”,合纵。 厚币委质事楚 “质 ”通 “贽 ”,见面礼。 亡走赵 ,赵不内 “内 ”通 “纳 ”,接纳。 被发行吟泽畔 “被 ”通 “披 ”,披散。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 害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 争宠而心害其能 ( 妒忌 )邪曲之害公也 ( 损害 , 危害 )不害狼乎 ( 杀害 )但欲求死 , 不复顾利害 ( 祸害 , 灾害 )直屈平正道直行 ( 正直 )直栏横槛 , 多于九土之城郭 ( 纵向的 )欲居之以为利 , 而高其直 ( 通 “ 值 ” , 价格 , 价值 )争曲直 , 屡当死 ( 正确 , 有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伐平伐其功 ( 夸耀 )

9、坎坎伐檀 兮 ( 砍伐 )伐赵 , 拔石城 ( 攻打 )此五霸之伐也 ( 功业 )而信而见疑 , 忠而被谤 ( 连词 , 表转折 , 却 , 但是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 连词 , 表因果 , 因而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连词 , 表并列 , 并且 )其何不鸂其糟而啜其醨 ( 代词 , 那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表祈使 , 应当 , 一定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第一个 “ 其 ” 表反问语气 , 难道 ; 第二个 “ 其 ” 表推测语气 , 恐怕 )一狼径去 , 其一犬坐于前 ( 代词 , 其中的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名词用作动词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染黑 ) (2

10、)名词作状语 蝉蜕于浊秽 (像蝉那样 ) 其后楚日以削 (一天天地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以 为祖先 ,即 “效法 ”) (4)动词的使动用法 复释去张仪 (使 离开 ) (5)形容词用作名词 方正之不容也 (端方正派的人 )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6)形容词用作动词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 (1)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 :欺诈的言论 。今义 :无理狡辩 ,动词 。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 :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 :不慌不忙 ,不急迫 ,镇定自若的

11、样子 。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句 ) (2)屈原者 ,名平 ,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 (3)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被动句 ) (4)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 (被动句 )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 (2011湖北高考 )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3)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以见放。 (5)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 (6)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12、 (屈原离骚 )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离骚共三百七十三句 ,二千四百余字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 浪漫主义 抒情诗。离骚可分前后两部分 :前半篇侧重于对斗争历史的回顾 ,后半篇侧重对于未来道路的探索。全诗抒发了深沉真挚的 爱国 情怀 ,对腐朽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表现了对进步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离骚的艺术价值很高 ,它从神话和历史传说中吸取大量素材 ,驰骋想象 ,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 ,用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思想 ,抒发激情 ,袒露性格 ,塑造了伟大的诗人形象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比兴 手法的运用 ,比诗经更丰富

13、多彩、灵活生动 ;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句式多变、句尾用语气助词 “兮 ”的骚体 ,恰切地表现了复杂的思绪和炽热的情感 ;文采绚烂 ,结构宏伟。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曰以为 非我莫能为也 。 ”王怒而疏屈平。 译文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 ,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 ,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 ,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屈原刚写完草稿 ,还没最后修订完成 ,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 ,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对楚怀王说屈原

14、的坏话 :“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 ,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 ,每颁布一条法令 ,屈原就自夸其功 ,说是除了我之外 ,谁也做不出来 。 ”怀王听了 ,非常生气 ,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点评 :这段写屈原被楚怀王疏远及被疏远的原因。以 “争 ”“害 ”“欲夺 ”“谗 ”点明屈原被 “疏 ”的原因 ,说明屈原的正直与奸佞邪曲不相容。以 “王怒而疏屈平 ”总括屈原政治生活中的第一个不幸 ,与上文 “王甚任之 ”形成强烈对比 ,这一 “任 ”一 “疏 ”,显示出楚怀王的反复无常和对人才的践踏。上有昏君 ,下有佞臣 ,楚国政治的腐败黑暗可想而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奈何绝秦欢 !”

15、怀王卒行。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 ,因留怀王 ,以求割地。 译文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 ,说 :“怎么能断绝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 !”怀王最终还是去了。进入武关 ,秦国的伏兵切断了他的退路 ,趁机扣留怀王 ,强求楚国割让土地。 点评 :此句看似写怀王的举动 ,实则写了屈原的被贬黜与楚国一系列失败之间的因果关系 ,说明屈原对楚国政治、外交、军事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怀王客死于秦 ,是由于怀王的不纳忠言和听信小人之言。作者想借此告诉读者 :王听之不聪 ,谗谄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 ,这就是楚国众叛亲离 ,日益衰败的根本原因。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屈原至于江滨 ,被发行吟泽畔。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