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划质量管理论文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14926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划质量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标准划质量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标准划质量管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划质量管理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制造系统中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综述1.摘要质量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 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也越来越重视。这主要是因为顾客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廉价低质的产品已失去了市场,如何改善生产运作管理而使产品达到一个高的质量标准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质量管理方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的发展经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质量的检验阶段。这一阶段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成品进行检验,即从成品中挑出不合格品。这一阶段对工业发展本身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从质量管理角度来说,质

2、量检验的效能较差,由废品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消除。第二阶段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采取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的废品并检验产品的质量。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一观念的转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又一次重大进步。这一阶段的缺点是过分注重数学工具的使用,而忽略了管理工作和生产者的能动运作,结果是阻碍了数理统计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使用。第三阶段,就是现在所说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质量管理中出现了“依靠工人”、“自我控制”、“无缺陷运动”和“QC 小组活动”等。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管理界各种蓬勃发展的理论,如“人本管理”、“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JIT(精益生产)”、“

3、ISO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2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美国质量专家戴明把质量管理工作过程总结为 PDCA 四个阶段,把这种工作方法称为 PDCA 循环工作法。PDCA 是英文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四个词的缩写,它反映了质量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停地循环下去,不断地改善质量。具体实施如下:a 计划阶段(1)提问题 ;(2)找原因; (3)找要因;(4)制定计划(5W1HWhat,Why,Where,When,Who,How)。b 执行阶段 c 检查阶段 d 处理阶段(1)总结 (2)处理(问题进入下一循环)3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质

4、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有以下七种。1 调查表法 2 数据分层法:该方法是将全部数据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志进行分类,并据此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分层标志主要有操作者、生产手段、操作方法、原材料、检查条件、时间、环境条件等。3 排列图法;4 因果图法;5 直方图法;6 控制图法 7 散布图法(相关图法)2. 面向质量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集成西北工业大学的秦现生等提出了并行工程中“面向质量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集成”的方法。认为在并行工程环境下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实现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质量保证的集成。并且提出了实现这种集成的具体方法,阐述如下:(1)基于

5、CE 的 DFMADFMA,即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这是一种基于问题预防(Problem Prevention)的方法,它强调在产品的设计进程中,制造部门从设计出的产品是否满足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制造过程的能力及现状对产品设计的约束以及关于制造环境的鲁棒性等与制造有关的特性出发,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支持。(2)基于 CE 的 QFD(质量功能配置) 这是基于质量计划的方法(Quality Planning)。它从质量计划与技术指标的安排出发,将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其他相关过程集成为一体。QFD 将来自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分解到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中去。它通过一系列的质量功能配置矩阵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产品的

6、工程特性,然后再转化为子系统、零部件、工艺步骤、工艺控制参数等。它确定了设计过程中哪些工程特性对于顾客需求满足是重要的以及重要性程度,确定了制造过程中哪些工艺步骤和工艺控制参数对于零件的制造质量影响较大。在制造过程中应该对这些工艺参数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QFD 是并行工程中产品设计过程质量保证的系统化方法。采用 QFD 方法的关键是正确地建立质量功能配置矩阵。在建立这些矩阵时,不仅需要技术,而且还需要经验,强调设计、制造等部门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制定、发现和抓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以便采取措施。3. 面向制造企业的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模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质量工程实验室的段

7、桂江等人首次提出面向制造企业的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立体模型“质量锥”, 提出面向企业的集成质量系统模型应当是一个能够实现纵向层次集成和横向功能集成的立体集成模型, 以真正全面实现企业范围内质量系统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过程集成。其思想阐述如下:在企业实际建立基于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计算机化集成质量系统的过程中, 必须突破质量环所限定的空间与思维模式。与现代制造企业的环境和管理模式相适应的集成质量系统模型应该是立体集成模型, 除实现质量环所包括的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集成外, 还应实现与企业管理模式密切相关的贯穿企业各层次的集成。在此将这种立体集成模型分为纵向集成与横向集成。纵向集成是一种层次型集成

8、, 即与质量形成有关的信息流和工作流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和执行层之间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集成。企业质量体系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分别对应着企业环境中的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生产实施部门。横向集成是一种环状的过程型集成, 即与产品质量形成有关的物料流、工作流、信息流围绕产品对象在起始于获取用户和市场需求分析, 经过设计、过程开发、采购、生产准备、制造、质量验证、包装与储存、销售与分发、安装与运行、技术支持与服务、售后、用后处置, 又回到获取用户和市场需求分析这一质量形成全过程的集成。同纵向集成相比, 横向集成可以看作是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上的体现和映射。

9、纵向集成与横向集成不是相互割裂的, 它们分别从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和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组织集成质量系统。纵向上每个层次内存在着横向关系;横向上的每个环节也都与纵向上的相应环节存在着纵向关系。在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上同时保证集成的实现, 可以有效地保证质量系统能够与企业整体环境真正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现质量信息在企业各层次间顺畅地上传下达、质量活动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有序进行、质量目标和计划在企业范围内的有效贯彻。4. 面向全球化制造的“协同质量链管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唐晓青等人提出了面向全球化制造的“协同质量链管理”的概念。下面就其主要思想进行阐述:不同于传统的“黑

10、箱型”质量关系模式,协同质量链管理强调彻底打破质量黑箱的封闭界限,综合运用技术、管理等多种手段,从观念、方法、过程、体系等方面营造基于开放、合作、协同模式的新型企业间质量关系,以整体的、系统的、集成的观点看待并组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全过程的管理。在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乃至最终用户之问建立一条敏捷、畅通、受控、优化的广域质量链路,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全球供应链制造系统及其成员企业的质量水平。协同质量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1)面向全球供应链的广域集成。(2)广域协同性。(3)敏捷性。(4)开放性。本文对当前制造企业的几种质量管理技术做了基本的介绍。随着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全球化以及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质量管理必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原有的质量管理理论将不断发展成熟,全新的理论也必将在探索者的努力中尽情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材标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