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14120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何成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作为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 2003 年 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 这是教育部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新颁布的高中课标,就其内容来看,密切联系着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基本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的实际。总的来看,高中课标与初中课标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想比,体现了在继承中发展的特点。就其本身来分析,在结构设计与内容

2、选取上又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创新的特点。笔者有幸参与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研制的部分工作,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或许有更多的个人理解和体会,现做详细的阐释与解读,以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概由我个人负责,并期盼指正。一众所周知,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所以高中历史课程在许多教育理念的叙述上,有着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一致的地方,比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关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发展性的历史教育评价和教学评价;开发多种历史教学资源;适当淡化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地位;尤其在课程目标之“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上,都充分发挥和挖掘历史课程在人文素养、民族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及国际意识等方面教育功能的培养。由于高中课标是立足于初中课标基础之上而设计的,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应该在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和发展。鉴于此,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而且还应该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倾向,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和长远发展目标,从而设计自己的人生选择。高中课标同初中课标在课程目标上相比,一致性很多,但差异也很明显。比如高中课标在功能上第一次提出要关注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著名历史学家,

4、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对“历史意识”的界定颇具有代表性:“历史意识就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实际上,近年来历史教育界对历史课程在养成与树立科学的历史意识方面取得了大量有建设性的成果。显然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前期调研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同时,课程目标的制订,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目标上,行为动词的使用体现了在继承上递进发展的特点。在行为动词上,如“知道”、“了解”、“概述”、“列举”、“体会”、

5、“感受”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些基本知识,是在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基础上的提高。在教学活动建议内容中,较之于前,提高了学习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了。高中课标在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突出地表现了历史课程在新的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为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与初中课标相比,高中课标还体现了历史学科知识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课程内容则更能体现历史的多样性与时代性,并且兼顾了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譬如在叙述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时,初中课标规定要“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高中课标则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

6、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了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拓展性和延伸性。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高中课标与初中课标相比,差异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思考问题和学习目标反映了极强的宏观性、思辩性和开放性。比如要求学生探讨“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注:还包括今天的中国社会)的影响”、“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解放思想(尤其是先进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臣民”与“公民的区别与关系”、“社会、文化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等等。研制者之所

7、以如此做,是有其充分的教育心理学依据的:同义务教育阶段相比,高中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独立和思考的意识极其强烈,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关心自己的个性发展与毕业设计。自尊心和道德感大大增强。他们或者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或者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他们不再把自己的思维视野束缚于学校里,已经有意识地开始关心、关注和思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过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世界观还不够坚定和成熟,情感日益深厚稳定。果断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盲目性减少,抽象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二同现行的

8、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比如对于历史课程属性的界定相比,高中课标克服了笼统泛化的弊端和不足,清晰地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框架结构方面,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以教学为中心设计了六个部分的内容,高中课标则立足于课程建设的高度,指导功能更为全面,它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学生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共有四个部分:前言部分,包含三个具体内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部分,包含三个具体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部分,包含两

9、个具体内容:必修课内容标准、选修课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部分,包含四个具体内容:教科书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课程目标上,高中课标继承了 2000 年新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关于教学目标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等的优点,对历史课程价值与功能的表述做了更全面更科学的叙述。它把“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尤其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思想教育”, 更务实,适当淡化

10、了历史课程的政治功能,突出体现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另外,高中课标中“内容标准”与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相比变化也更为明显。高中课标在内容结构上,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对历史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采取“贯通古今,中外混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划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避免了以往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一些弊端,是尝试构建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知识体系的体现,充分体现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专题性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分别设置,不是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把某一段历史内容划为必修或选修,而是

11、根据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择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领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史实和环节作为全体高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必修内容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上推陈出新,打破了传统“以时间为主线”的简明通史和章节体体例,改变了长期使用的通史体例,将所要求的课程内容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分成三大模块学习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涵盖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领域,选取这些领域发展进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史实,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必修模块分历史()、历史()和历史(),包括 25 个学习专题,分别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思想与文化等不同领域反映历史进程和历史概貌。伴随

12、着史学研究大众化和社会化特色的加强,历史学其本身的学院式封闭式的弊端在逐渐淡化,“21 世纪的史学,将不再是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的知识和财富,而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的一种精神资源”。史学功能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也注重心理愉悦,陶冶情操的功能,并逐渐克服政治色彩过浓的弊端。史学研究的这种发展变化在选修课内容的设置上得到了体现。选修课程设立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六个学习模块,目的在于提供高中学生根据兴趣和将来的发展方向,灵活选择的学习内容,拓展历史学习的视野。在增强历史课程在基础性和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对不同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同时也丰富了历史课程的内容体系,使历史课程

13、更加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选修课程内容的设计,高中课标体现的是一个建议性的框架,以便于操作,因而富有弹性,正如高中课标中所指出的,“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综观世界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是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世界很多国家的历史课程,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提供了一些或者大量的选修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则比较凌乱,但却反映了高中在课程设置上拥有的极大的自主权,这便为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比如有专家对美国 40 所中学的调查,结果发现,仅社会科,就有 977 门

14、微型课程,“美国史”则有 360 门课程。开设的选修课,除了必修州史、美国史和世界史之外,还有专门史,如亚洲史、拉美史、欧洲史、宗教史、人种史、妇女史、科技史、军事史、城市史、戏剧史、电影史等等。英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为考试(非考试)科目选修(组合选修任意选修)。在英国很多的高中学校,还是比较重视提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学生即可以采取选修组合课程的方式,也可以自行选修。法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共同必修模块必修选修。在法国,高中学生在巩固基础课的同时,还必须选择不同阶段不同规定的选修课。德国的高中课程设置,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机会,使他们能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

15、向来选择学习重点。俄罗斯普通高中课程情况则是分类设置必修选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模式是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选修)。瑞典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模式表现为基本必修课程专业学习计划课程。高中课标遵循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精神,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目前,不少国家的高中,实行学分制,比如美国、印度、日本、韩国、芬兰、瑞典等。“学分制”规定了学生的最低学业总量,再不降低学习质量的条件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保证学生达到普通高中毕业生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选修课程”与“学分制”相辅相成,紧紧结合,体现了“统而不死、活而不乱”。三高中课标以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思想文

16、化三大模块为鲜明特征,以专题学习的形式,恰当地处理好了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衔接,充分吸收了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沿性的新成果,重点突出,设计合理,贴近生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程内容的选取方面,高中课标提出“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这样就密切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具体的历史知识的选择上,大量增加了与现实相关和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反映了历史学科的最新学术进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比如在历史()“社会经济生活”专题内容中,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内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历史()“思想文化”专题内容中,增加了“三个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材标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