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文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263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与艺术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与艺术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与艺术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与艺术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与艺术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与艺术文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造力: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 李政道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组织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2、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尔逊和莫雷在 1887 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 199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 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 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

3、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

4、?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科学和艺术的对话每年的 5 月和 10 月,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都要从大洋彼岸回到中国。在北京短暂的逗留期间,李政道先生总要特意邀请几位艺术大师相聚。科学大师和艺术大师之间不仅仅是友谊,他们共同探索着科学与艺术通过绘画形式的交流和对话1987 年以来,李政道先生每年都邀请著名画家为物理科学的前沿学科专题作画,科学大师则是这项工作的总策划。

5、曾参与绘画创作的画家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沙娜诸位艺术大师,赫赫有名。绘画的主题是:高温超导、超弦、量子引力、重离子碰撞、粒子物理、表面物理尖端科学,深奥、神奇。大象无形表面物理是现代物理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在这一领域一直十分活跃。中国有两个表面物理的国家实验室,一个在上海,另一个在北京。1991 年5 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表面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权威人士作学术报告,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年轻的艺术家鲁晓波依据汉砖上的朱雀浮雕,精心构思,为本次学术会议创作了这幅主题画。朱雀是古代兵阵中前队的旗帜标志,寓意着物理学的最前沿。画家用二维手法描绘

6、的张开双翅的朱雀,背后透射出一个玄妙的多层世界。画中鸟的羽翼显示出丰富的三维细节,意指只有仔细研究二维的外表,才能真正了解三维的内涵。简单与复杂20 世纪后半叶,非线性科学理论使科学家对世界深层次的和谐秩序美有了新的领悟。他们认识到,自然界按照共同的统一性存在着,体现着令人惊叹的简单性和一致性。在统一的大自然中又有无穷无尽的特殊性和多样化,简单中蕴含着无限的复杂性。正因为世界是非线性的,世界才是多姿多彩的。1996 年 5 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了“复杂性对简单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吴冠中教授为会议创作了主题画“流光” 。他从清代国画大师石涛的画论中得到灵感。 “山川、石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 , “笔与墨会,是为细温。细温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活一” 。在艺术大师眼中,复杂的天地万物形态各异,运动不息,变化无穷,又互有联系,有各自和共同的规律,映照出了“分形” 、 “混沌”现象的神韵。吴冠中教授为这幅“简单与复杂”的抽象画取名“流光” ,并为画题写了如下的诗句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它们结合在一起,光也不能留时间,流光流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吴教授深信,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艺术如此,科学亦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