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1099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规律》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找规律》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找规律》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找规律》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找规律》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规律》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规律》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规律教学案例松滋市八宝小学 黎小艳【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 115 页的内容,115 页的例 1 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循环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学生不仅要看清图形或颜色的组合规律,同时还要发现图形排序上的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对后面的继续学习将造成障碍。作为二年级的小朋友,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必须用形象的图形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数列,喜欢情境教学。 “

2、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所以要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学情分析】在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后,二年级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根据二年级学生更偏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尽可能采用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更具体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3、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活动教学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配合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正方形白纸、贴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看,这是聪聪的房间(课件展示聪聪的房间) (聪聪说话了:“小朋友,我布置的房间漂亮吗?谁发现了房

4、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生 1: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是按照两个红色、一个蓝色排列的。生 2:窗帘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它们是按照一竖行黄色、一竖行白色排列的。生 3:桌布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它们是按照一个蓝色、一个白色排列的。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师:明明看见聪聪把自己的房间布置的这么漂亮,也装饰了自己的房间,并且邀请聪聪过来参观。 (课件展示明明的房间) (明明说话了:“聪聪快来看,我把房间的墙面和地面装饰得多漂亮啊!”聪聪说:“明明,你是怎么设计的?怎么乱糟糟的?一点规律也没有啊?”明明说:“我设计得有规律呀!”聪聪说:“可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师:明

5、明设计得有规律吗?(有!)你们愿不愿意帮聪聪找规律呢?(愿意!)今天我们就帮聪聪:找规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聪聪的房间,复习简单的排列规律,为新知学习做准备;再展示明明的房间,墙面和地面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为循环排列规律埋下伏笔,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的求知欲浓。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1、探索墙面图案规律。师:我们先来找找墙面图案的规律。(课件出示墙面图案)仔细观察每行都有哪些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再看一看每行图形的排列顺序是什么?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可以和同桌说一说)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生 1:斜着看,每行的图形是一样的。第一斜行是绿色

6、的圆形,第二斜行都是红色的正方形,第三斜行都是黄色的三角形,第四斜行都是蓝色的长方形。生 2:横着看,第一行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第二行是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师:它们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每行都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这四个图形,第一横行,圆形排第一;第二横行,圆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圆形排到了最后。师:其他的三个图形呢?生 1:正方形由第二移到了第一,三角形由第三移到了第二,长方形由第四移到了第三。生 2:这三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师:通过横着观察这两行图形的位置变化,同学们知道了它的排列规律吗?生:第一横行圆形排第一

7、,第二横行圆形移到了最后,其余的三个图形向前移到了一个位置。师:第三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第四行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上台边指边说)生:第三横行正方形移到了最后,其余的三个图形向前移到了一个位置;第四横行三角形移到了最后,其余的三个图形也向前移到了一个位置。师:这位同学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表述完整,真了不起,表扬他!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找到了墙面砖的排列规律,让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的发现(课件演示规律)师:我们再竖着观察,它们的排列也有这样的规律。 (指名说)生:第一竖行,圆形排第一,第二竖行,圆形移到了最后,其余的三个图形向上移到了一格;第三竖行,正方形移到了最后,其余的三个图形也向上移

8、到了一格;第四竖行三角形移到了最后,其余的三个图形也向上移到了一格。2、探索地面图案的规律。师:墙面的图案有规律,地面的图案也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地面图案的规律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地面图案) (指名说)生 1:斜着看,每行的颜色是一样的。生 2:横着看,每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后,其余的三个图形都向前移到了一格。生 3:竖着看,也有这样的规律。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还是横着看,如果从下往上看呢?(和同桌说一说)生:从下往上看,最后一横行红色的正方形由最后移到上面一行的第一个,其余的三个图形向后移到了一格,其余每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师:同学们,同意吗?(同意!)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表扬他!【

9、设计意图: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到墙面图案的规律,找到了一种规律,然后找地面图案的规律,是规律的巩固应用;然后问学生,还有不同的发现吗?引出了第二种规律,这样设计教学,降低了难度,分层突破了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够轻松的找到规律,并说出规律。 】三、动手操作,加强感知1、小动物排队。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了墙面和地面图案的规律,聪聪非常感谢大家!他想邀请大家去参加动物王国的联欢会。瞧,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电脑出示三排小动物)师: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生说)按照这样的规律,第四排它们该怎么排呢?生:第四排,小兔排到了最后,乌龟排第一,小狗排第二,小猫排第

10、三,小兔排第四。(生说,师点击出示相应的小动物。 )师:如果再站一排,请你们猜一猜,想一想,怎么站?生:又该小狗排第一了,小猫第二,小兔第三,乌龟第四。师:哦,小动物排队又和第一排一样了。2、115 页例 1。师:小狗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也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生:有!)小狗摆出了三组图形,你能按照规律摆出第四组图形吗?(师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学生拿出图形摆一摆) (指名上台摆)师:同学们跟他摆得一样吗?(一样!)你是怎么想的?生(边指边说):我是这样想的,第一组的第一个图形到了第二组就移到了最后,其余的三个图形向前移到了一个位置,按照这样的规律,第四组白色的正方形就应该排最后,其余的三

11、个图形也向前移动了一个位置。师:很好!3、做一做。师:老师这还有一道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你能按照规律摆出第四组图形吗? (师在黑板上摆出前三组图形)学生拿出图片摆一摆。 (指名到黑板上摆。 )师:这四组图形的排列顺序和刚才的一样吗?(不一样)你是怎样摆的,是怎样想的?生:这四组图形的规律是: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图形到下一组就移动了第一个,然后其余的三个图形都要向后移动一个位置。所以第四组图形应该是 。4、排队游戏。师:学习了一段时间了,我们来做一个排队游戏。 (请四名学生上台)师:他们排列的有规律吗?生:有规律,他们是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顺序排列的。师:从左往右数,谁排第一?生:邹永烨排第一。

12、师:按照今天学习的规律,如果李雪巧想排第一,怎么办?生:让邹永烨站到最后。(学生移动位置,同学欢呼!)师:如果第三个同学也想排第一,按照今天学习的规律,怎么办?你们四个人自己排一排吧!(学生排队)他们排对了吗?(对!)师:我们可以站成一排排队,也可以围成圆圈排队,请大家手拉手围成圆圈(按照学生站的位置,教师给学生编序号) ,如果四号小朋友想排第一,怎么办?(生:往左移到一个位置。 ) (请你们排一排)如果三号小朋友也想排第一,怎么办?(生自己排一排) (排对了吗?)欢迎他们上位!5、画一画。师:再来做个画一画的游戏, (电脑出示练习二十三第 1 题)这题摆的图与前面不同,不再把四个图形摆成了一

13、横行,而是摆成了两横行:上面摆 2 个,下面摆 2 个为一组图形。请同学们打开书 117 页第 1 题,找出规律,把空出的一组图形画上。 (生寻找规律并填图,教师巡视)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说,师出示图形)生:我发现每组四个图形按这样的方向(手势比划出顺时针方向)每次移到一个位置。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联系生活,创造规律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规律,也用规律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设计一些新的规律!(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这是

14、一块正方形的手帕,可是上面什么图案也没有,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在上面设计漂亮的图案和花边,注意,设计的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的纸和贴画,自己试一试,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开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图案给同桌欣赏欣赏。 (同桌互相欣赏。 )师:都设计好了?把设计好的手帕图案贴在黑板上。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同学们设计得真漂亮!【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所学的规律设计手帕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欣赏美的能力,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玩中学” ,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五、课堂总结师:每个同学都是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了美丽的花边图

15、案。规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就会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有价值”的数学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 找规律这节课,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找规律,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课堂开始我出示聪聪和明明房间的情境图,由聪聪的房间情境图复习了旧知识,明明房间的情境图引出了新知识,衔接自然,学生感兴趣,孩子们的兴趣浓。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

16、识是密不可分的,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中,认识规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和重点。我采取的是分层突破的方法,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找到墙面图案的规律,找到了规律,学生能用语言表述出这种规律;然后再找地面图案的规律,是规律的巩固应用,接着追问学生,还有不同的发现吗?学生发现: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图形到了上一行被移到了第一个,有不同的发现,设计教学,降低了难度,分层突破了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够轻松的找到规律,并说出规律。在交流过程中,我让多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出规律,他们能说得清楚有条理,下面的同学也听得清楚明白。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我再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规律的变化过程,验证了同学们的发现,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兴趣高昂,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环节有效的突破了关键和重点。整节课我以“主题情境”活动为主线,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活动为主导,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美。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与交流” ,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