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全局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084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全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全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全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全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全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全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全局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通过发动及近前的学习、听辅导和自学,自己对这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对这一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我党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 “我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在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遵循的原则。 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富强,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这一个原则,目标才能实现。 全党必须要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去完成中国特色的

2、社会主义建设。做为一名党员,必须时时刻刻跟党走,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认真真地完成好党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3、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4、、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体制机制,农业机械化在党中央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2008 年底,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 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 38%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跨越,说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开始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得到广大农民普遍认可,由原来的次要地位基本转化为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和农业机械化内在成长力的推动下,我国完全可能在 20 年内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 70%,完成中级阶段的历史使命,基本

5、实现农业机械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循序渐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支持和推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当前,要重视培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人力资

6、源队伍,以培养农村农机人才和典型为主要手段,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群众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在保持较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逐步改善农机装备总量中“三多三少”(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问题,促进各种作物、各个环节、各个区域的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同时,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机具逐步淘汰和更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

7、续发展。 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形成协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首先,要统筹农业机械化推广、鉴定、监理、修理等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其次,要统筹农机工业、科研、流通等支撑行业发展,有效利用国内国际农业机械化技术资源,促进国内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为“三农” 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名农机管理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将没有起码的条件。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8、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社会要进步,农机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行业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上

9、级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农机科研工作。 当前社会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给农机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目前,农机工作仍存在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受到许多来自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农机工作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尤其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以“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服务观。不断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各项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中心,切实做到对国家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让人民满意。实现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全面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

10、看,应该说成绩是主要的。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解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到 1997 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42016 万千瓦,比 1952 年的 18 万千瓦增加了 2333 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增加到 689051 台,比 1952 年的 1307 台增加了 526 倍;农用载重汽车 875571 辆,比 1952 年的 280 辆增加 T 3126 倍。与此同时,农村电力等也都是从无到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

11、吃饭”的状态;农业机械的使用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农机生产和推广体系。培养了一支达二千万人的农机科研科技队伍。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科技素质。各种基层农机厂、农机站为后来的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由国家统配变为非控商品进 A 了市场。农民拥有了选择购买农业机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权,农机投资主体发生了由国家投资为主到以农民私人投入为主的转变,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另外,农业机械推广运用领域不断拓宽。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失误也不少,值得反思和总结;在过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

12、之前,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不讲经济效益,不算经济总帐,而是采用行政命令、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试图速战速决,超越了生产实际需要和经济可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给农业机械化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前,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 的倾向,没能注意到我国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农机在我国不同地区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改革开放时期,在对改革前 20 多年农机化中“左” 的影响进行清理时,矫枉过正,出现了 80 年代初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否定论。认为“石油农业”在我国行不通,只搞生物技术就行了。认识的模糊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农业机械失营失控,有些地方

13、农机具被拆分,或因无人管理而报废,农机教育网络受到严重冲击。 纵观我国农业机械化所走过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但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失误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暂时困难而对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持否定态度是不足取的,我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方向是正确的。机械化代替手工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机械化是当今各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有人说中国要绕过“油农业”,搞“生态农业”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实,重视“生态农业”是对的,但不能片面地把“生态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对立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态农业”是要靠农业机械化这个手段去实现的。我们应当从广义上理解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本身就是与机械化相辅相成的,农业运输、农产品加工和林、牧、渔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机械化。可以说,整个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机械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其必然性而不顾客观条件的冒进,又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性而消极等待,在认识上则不应消极回避它,而应该积极正视它,决不能低估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