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859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教学设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天门市岳口初级中学 王 芬 13997952828教学任务分析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 2能举出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的物体实例。 3能力目标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重点 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棱柱与棱锥。难点

2、 辨别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棱锥与圆锥。课前准备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电脑、课件、模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用学过的立体图形制作的积木(每小组一套)课件资料、有关金字塔及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材料。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 1 观察实物、欣赏图片活动 2 几何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活动 3 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活动 4 课堂练习活动 5 课堂小结活动 6 课后实践活动观察教室里实物、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感知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将学过的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使过去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演示多媒体、观察实物模具,使学生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3、的过程,初步认识棱柱与棱锥;比较棱柱与棱锥、棱柱与圆柱、棱锥与圆锥的异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棱柱与棱锥,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巩固所学知识。讨论、交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完善认知结构。用积木构建组合体、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设计图案,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 1观察实物,欣赏图片 1、学生观察教室里面的物体。2、教师在优美的音乐中演示课件:一组精美的图片。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3、制造悬念:图形世界中蕴含大量的几何图形,什么是几何图形呢?在活动 1 中,教师应关注学生:1、 审美意识;2、 对学习的热情程度。从教室里看得见、

4、摸得着的事物引出新课,使学生对“图形”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件展示一组学生喜欢的、熟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人工之美,觉得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一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活动 2几何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问题:1、下图中的一些物体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2、你能从下列图片中,发现哪些平面图形?3、回到活动 1 的组图中,观察:哪些物体与哪些几何图形类似?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1、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模具。初步感知“立体图形” 。学生归纳整理学过的立体图体。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画在纸上的直线

5、、角、梯形,对比“立体图形”感知“平面图形” 。学生归纳整理学过的平面图形。3、教师叙述:我们将以前学过的图形分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 ,它们都属于几何图形。3、 教师出示问题 14,学生思考回答。4、师生总结:我们由纸盒想到长方体、正方体,由蛋糕盒想到圆柱,由交通标志想到三角形、圆,这些说明图形世界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我们看到的几何图形,有些是立体图形,有些是平面图形。在活动 2 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1教师指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设计问题 1,可使学生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

6、间观念和对立体图形的直觉。设计问题 2,为学生提供一组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图片,在学生寻找熟悉的平面图形的同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科学。设计问题 3 与 4,把学生放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建构实物与几何图形的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问题与情境把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 2形的能力;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4、在生活中,你发现哪种物体类似哪种几何图形?它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归纳概括水平。 3活动 3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棱柱与棱锥问题:1、紫色的面有几条边?(六条) 。螺帽上有几个这样的六边形?(两个) 。这两个六边形形状

7、、大小怎样?(相同) 。它们处在什么位置?(相对) 。在螺帽上还存在什么图形?(长方形) 。有几个?(六个)2、金字塔的顶部有什么特点?在金字塔上可看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3、金字塔有几个底?几个侧面?猜想一:它的底面是几边形?它的侧面包含有几个长方形?1、教师演示课件:螺帽旋转,勾画螺帽轮廓线,将螺帽看得见的面填色,其中一底面被涂成紫色。教师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叙述:螺帽上有两个六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相同,处在相对的位置上,我们把这两个六边形叫做螺帽的底;螺帽上有 6 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是螺帽的一个侧面,螺帽有 6 个侧面;我们把类似螺帽的几何图形叫做棱柱。2、教师演示课件:

8、播放从不同角度看金字塔的电影。勾画金字塔的轮廓线,将金字塔看得见的面涂色。教师提出问题 2。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叙述:金字塔是一种方底锥顶的建筑物,与地面接触的面是一个正方形,是金字塔的底;在金字塔上我们还可看见一些三角形,它们都是金字塔的侧面。教师提出问题 3。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叙述:类似金字塔的几何图形叫棱锥。3、模具分类点一名学生从一堆模具中找出棱柱与棱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类的正误。4、分析棱柱与棱锥的特点:教师出示五棱柱的模具,对棱柱与棱锥的认识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将学生看不见的东西呈现在他们面前,把声、像、文字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降

9、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观察螺帽、金字塔的结构,为下一节点线面体作铺垫。对四棱柱、三棱柱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长方体、正方体是否属于棱柱?三棱柱应属于棱柱还是棱锥?学生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本节课特意安排了模具分类。从学生分类的结果出发讨论棱柱与棱锥的特点。在分析棱柱的特点时,本节课特意选择从五棱柱入问题与情境提出猜想一。学生猜想。教师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师生行为手,因为五棱柱与六棱柱很像,受前面所学知识的负面影响,学设计意图猜想二:棱柱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与侧面长方形个数之间存在什么规律?猜想三:棱锥底面是否都和金字塔一样是四边形?棱锥底面边数与侧面三角形个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问题:4、棱柱与棱锥属于立

10、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教师出示八棱柱的模具,指定学生数底面边数与侧面长方形的个数。教师提出猜想二。学生猜想。教师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寻找规律。教师指导学生重新观察四棱柱与三棱柱,加深对棱柱的理解。5、教师提出猜想三。学生猜想,自己验证。5、教师出示几组模具。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比较以下几组几何图形的异同:棱柱与棱锥; 1棱柱与圆柱; 2棱锥与圆锥。 36、谈谈棱柱与棱锥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讨论; 1教师演示多媒体:显 2示棱柱及棱锥的应用,侧重欣赏哥特式建筑的房顶。7、教师提出问题 4。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活动 3 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将具体实物抽象几何 2图形的能力;发展

11、学生的空间想象 3生会认为五棱柱的底面是六边形,侧面也包含六个长方形,教师指导学生从误区出发,运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找到答案。在感知棱柱形象的多样性之后,通过类比,学生会很顺利地猜出棱锥底面边数与侧面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他们的猜测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在教学中介绍“金字塔” 、“哥特式建筑” ,使学生在感受建筑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理解新知识,体现出课堂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生活

12、化。设计问题 4,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能力;活动 4课堂练习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情景 1:小明和妈妈到灯具超市选购灯具,小明看到了一对情景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回答问题,不足之处,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这个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两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些形态各异的漂亮灯具,你能说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图形吗?出示情景 2:观看一段影片。要求:当发现一个事物像我们学过的某种几何图形时就叫“停” ,发现一处加 100 分,全体同不共闯1000 分大关。对情景 2,整个过程由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在活动 4 中,

13、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新课的掌握程度; 1全体学生参与程度与 2情感态度性,体验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活动 5课堂小结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间有什么联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回顾,小组内交流,最后在班内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完善。在活动 5 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1数学表达能力。 2学生自己小结,理清知识的脉络,强化重、难点。活动 6课后实践活动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把提供的立体图形组合起来,设计成一个有趣的组合体。想一想,你们的组合体中用到了哪些几何图形。活动二: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组成一幅优美的图案,并写上一句诙谐的话。活动一为小组活动。活动二为个人活动。活动完成后教师应组织一次展览评比活动。在活动 6 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1思维的开放性; 2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 3与他人的合作态度。 4设计活动一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立体图形,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立体图形进行创造活动。设计活动二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平面图形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两个活动以“趣”为宗旨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欣赏美能力,增强创造美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