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说课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20545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重与失重》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重与失重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它还是当今宇宙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使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物理知识与现代技术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与热情。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超重与失重定义及现象;B、了解产生超重与失重的条件;C、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产生超重与失重的原因;D、利用所学,能解释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2)过程与方法:A、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B、

2、通过对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看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本质;超重、失重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与加速度的定性、定量关系的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该节课和学生的特点,本人将以探究启发式教学为主线,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通过创设情境、由问题引入思考,使学生从态度、情感上体验合作探究、自主交流思想理念,用学过的

3、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现象。 所以本节课将用到问题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推理分析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 2、学法教学过程中把问题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推理分析法,实验法,小组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三、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出对“超重与失重”的感性认识; 观看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和嫦娥一号的视频材料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超重与失重”的现象及感觉,从而导入新课。2、通过超失重演示仪的演示,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以此设“问”,激“想”,引出学生对超重失重更深层次的探究兴趣。3、通过电梯的升降 flash 动画演示,引

4、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求现象本质,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静止 示数=G向上加速(向下减速) 示数G向下加速(向下加速) 示数G自由落体 示数=0抓住“力”这一主线,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的突破。即(1)强调视重,定义超重、失重、完全失重;(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揭示超重与失重的实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而是支持力或拉力的变化。4、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承上启下,突出重点问题:就演示的 flash 动画讨论,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会出现超重或失重?静止? 匀速?(上、下) 加速?(上、下) 减速?(上、下) 从分析比较到概括归纳,依然抓住力这一主线,以加速度为突破点,

5、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最终归属到超重、失重上,反映的依然是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突出教学重点。向上加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超重状态 向下减速 向上减速 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失重状态向下加速 5、联系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推向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巩固本节的知识1、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 5 号”的发射及回收过程中是否存在超重与失重?如果有?是有“超重”还是“失重”?2、课件演示让某学生在体重计上迅速下蹲、快速起立,观察指针变化,进行分析解释。以质疑、析疑的方式,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学生感受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乐趣与喜悦。6、实例分析2003年10 月25 日,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坐中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飞船飞向太空。“神州五号”升空后120s,逃逸塔与火箭分离,此时飞船离地的高度为39km 。假设这一阶段飞船做匀速直线运动,杨利伟的体重为63kg,试计算该阶段杨利伟对座椅的压力。7、小结本节知识要点,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