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534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等水准引测上桥实施方法1 竖向测距高程传递法1.1 全站仪测定垂向的距离,获得两点高差将二等水准引测上桥。 1.2 所需设备见表 1.2。表 1.2 所需的设备表序号 设 备 名 称 数量 主要技术参数1 全站仪 1 台测距中误差不大于 1mm+2D106(D 为测距),测角中误差不大于 1,具有自动搜索目标,自动照准目标功能2 弯管目镜 1 副 将瞄准天顶的视线转换到水平方向观测3 水准仪 1 台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中误差不大于 0.4mm4 棱镜 1 个各向异性差别不大于 0.3mm 和加常数互差不大于0.2mm。5 木三脚架 1 副6 棱镜支撑钢板 1 块 特制7 水准尺适配器 1

2、个8 测钉 1 个9 直立套管预埋件 4 个1.3 现场实施布置如图 1.3-1 和图 1.3-2。1棱镜支撑钢板 2棱镜 3防撞墙 4待测高程点 m5泄水孔 6高程 H 7全站仪 8投影点 P图 1.3-1 立面观测示意图P 1 P 2P 3 P 42025米仪器架站位置引测的二等水准点P图 1.3 -2 地面测点分布图1.4 在梁的固定端选择一个泄水孔或梁缝,并与地面通视。以泄水孔为例,实施步骤如下:1 使用垂球或全站仪的激光对点器将泄水孔有效孔径的中心点 2 投射到地面(如图 A.1.2-1) ,预埋测钉,使测钉的中心与泄水孔有效孔径的中心在一条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应大于 20mm,设此点

3、为 P。在 P 点四周均匀预埋 4 个安放棱镜的直立套管预埋件,设点为 P1、P2、P3、P4(如图 A.1.2 -2) 。2 安放棱镜,使用水准仪从就近的二等水准点引测,获得 P1、P2、P3、P4点的高程,计为 HP1 、HP2 、HP3 、HP4。3 在 P 点正上方架设全站仪,顺序观测 P1、P2、P3、P4 点,获得全站仪中心的高程,计为 H。4 在全站仪目镜上安装弯管目镜,将全站仪指向天顶,并保证全站仪及其望远镜固定不动。5 使桥上泄水孔处钢板的圆孔位于泄水孔中央,在钢板圆孔处放置反射面向下的棱镜,使棱镜中心与全站仪的十字丝中心重合。6 观测 6 次,各次观测值的互差不应大于 0.

4、2mm,取其平均值计为 d。7 用水准仪观测钢板上棱镜顶面到梁上固定端处水准点 m 的高差,计为 h。8 计算 m 点的高程 Hm DrhdAB式中:r 棱镜的半径; A全站仪鉴定报告中的加常数;B全站仪鉴定报告中的乘常数。2 对向三角高程测量法2.1 所需设备见表 2.1。表 2.1 所需设备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主要技术参数1 全站仪 1 台测距中误差不大于 1mm+1D106(D 为测距) ,测角中误差不大于 0.5,具有自动搜索目标,自动照准目标功能2 水准仪 1 台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中误差不大于 0.4mm3 棱镜 2 个各向异性差别不大于 0.3mm,加常数互差不大于0.2mm

5、。4 木三脚架 2 副5 水准尺适配器 1 个6 测钉 2 个7 直立套管预埋件 8 个2.2 现场实施布置如图 2.2-1 和图 2.2-2。B 4A 2A 3B 1约 2 5 0 米21辅助点2025米A 1A 4B 3B 2约30米架仪器或棱镜点A B1防撞墙 2梁边缘图 2.2-1 测点平面分布图ABHBHAS dHa H图 2.2-2 立面观测示意图2.3 对向三角高程测量法应遵循以下步骤:1 按图 2.2-1 所示,在 A、B 点埋设测钉,其它辅助点埋设安放棱镜的直立套管预埋件。2 安放球型棱镜,使用水准仪就近引测,分别获得 B1、B2、B3、B4 和 A1、A2、A3、A4 的高

6、程。3 往测:首先在 B 点正上方架设棱镜,使用全站仪采用对边测量的方法,分别以 B1、B2、B3、B4 为参考点,获得 B 点棱镜中心的四个高程,其平均值减去 B 点高程后,可获得 B 点处棱镜高,计为 。然后在梁上 A 点正上方架设全1H站仪,获得 A 点处仪器高,计为 。使用正倒镜方法观测 B 点棱镜 6 个测回,1A记录天顶距 和斜距 。如图 2.2-2 所示,在不计大气折光的影响下可以得出11S下式: 11ABHdSIN4 返测:将 B 点上的棱镜搬至 A 点架设,使用全站仪采用对边测量的方法,分别以 A1、A2、A3、A4 为参考点,获得 A 点的 4 个高程,其平均值即为 A 点

7、棱镜高,计为 。然后在 B 点架设全站仪,获得 B 点处仪器高 ,计为 ,用正2AH 2BH倒镜方法观测 A 点棱镜 6 个测回,记录天顶距 和斜距 。同样在不计大气22S折光的影响下可以得出下式: 22ABHd22dHSCO5 计算 A 点的高程 H:B1122( )2ABAdHd2.4 垂直角和距离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4-1 和 2.4-2 的规定。表 2.4-1 垂直角测量测回数 两次读数差 指标差互差 测回互差 备注6 1. 0 6. 0 4. 0表 2.4-2 距离测量 测回数 每测回读数次数 四次读数较差 测回互差 备注2 4 2. 0 mm 2. 0 mm3 旁向三角高程

8、测量法3.1 用全站仪测得目标点相对测站的高程,两个目标点观测的高程之差即为两个目标点的高差。3.2 所需设备见表 3.2表 3.2 所需设备表序号 设备名称 数 量 主 要 技 术 参 数1 全站仪 1 台测距中误差不大于 1mm+1D106(D 为测距) ,测角中误差不大于 0.5,具有自动搜索目标,自动照准目标功能2 水准仪 1 台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中误差不大于 0.4mm3 棱镜 2 个 各向异性差别不大于 0.3mm 和加常数互差不大于0.2mm4 木三脚架 1 副5 直立套管预埋件 2 个3.3 现场实施布置如图 3.3。 H13约 2 5 0 米21棱镜 B 2防撞墙 3棱镜

9、 A图 3.3 立面观测示意图3.3 旁向三角高程测量因遵循以下步骤:1 在梁固定端埋设安放球型棱镜的直立套管预埋件,假设此点为 B。2 在 B 点下方埋设一个安放球型棱镜的直立套管预埋件,假设此点为 A。3 使用水准仪就近引测获得 A 点的高程,计为 HA。4 距 A 点约 250 米的地方架设全站仪。5 在正镜位置顺序观测 A 点和 B 点,获得 A 点和 B 点的高程,计为 、1AH,则 A 点到 B 点的高差为: 。1BH1H6 在倒镜位置顺序观测 B 点和 A 点,获得 B 点和 A 点的高程,计为 、2A,则 A 点到 B 点的高差为: 。正倒镜获得的高差值取平均后2B 2B即为该

10、测回的高差观测值。7 以上第 5、6 步骤的观测为一个测回,一般应观测 2 个测回,两个测回的高差互差不应大于 15mm,两个测回的高差平均值即为 A 点到 B 点的高差。8 在距 A 点约 250 米处重新架设全站仪,重复 47 的步骤;所获得的 A 点到 B 点的高差与第一次设站获得的高差之差不应大于 1 mm,两次高差的平均值即为 A 点到 B 点的高差。 4 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三角高程测量法4.1 当高程上桥测量困难时,可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采用同一个对中杆)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与几何水准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就是在没有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的情况下,

11、求出点 A 和点 B的高差。4.2 所需设备见表 4.2表 4.2 所需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 数 量 主 要 技 术 参 数1 全站仪 1 台测距中误差不大于 1mm+1D106(D 为测距) ,测角中误差不大于 0.5,具有自动搜索目标,自动照准目标功能2 水准仪 1 台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中误差不大于 0.3mm3 棱镜+对中杆 1 个4 三脚架 1 副4.3 现场实施布置如图 4.3: vBASabhhbIva图 4.3 不量仪器高、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示意图4.4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应满足表 A.4.4 的主要技术要求。采用该方法传递高程时,前后视必须使用同一个棱镜,且观

12、测过程必须确保棱镜高度不变。仪器到棱镜的距离宜小于 30m,最大不应超过 50m;仪器到前视棱镜和后视棱镜的距离应尽量相等,一般差值不宜超过 5m,垂直角应小于 28;观测时,要准确测量温度、气压值,以便进行边长改正。表 4.4 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垂直角测量 距离测量测回数两次读数差 测回间指标差互差 测回差 测回数每测回读数次数四次读数差 mm测回差mm4 4.0 5.0 5. 0 4 4 3.0 5. 04.5 不量仪器高、棱镜高三角高程测量遵循以下步骤:1、全站仪置于 A、B 两点中间,严格整平仪器,控制全站仪的到 A、B 两点的距离以及仰俯角。2、采用对中杆及棱镜置于 A 点,全站仪测量 A 点的垂直角及斜距,计算出ha。3、将 A 点对中杆及棱镜移至桥上 B 点,对中整平,全站仪测量 B 点的垂直角及斜距,计算出 hb。4、A、B 两点的高差 hab=hb-ha,即可计算出 A、B 两点间的高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