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136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二 常考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题(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9 小题 36 分)(2014江都中学高三限时练习)下图中 XY 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 为锋面。回答 12 题。1关于 PQ 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冷锋,雨区位于 PQ 西北侧B为暖锋,雨区位于 PQ 东南侧C为暖锋,雨区位于 PQ 西北侧D为冷锋,雨区位于 PQ 东南侧2图中山脉东侧的地形地势特征是()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 XY 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山脉地势高,线速度大,而向南弯曲,表明南面纬度低,此图位于北半

2、球,PQ 锋面为冷锋,雨区主要在锋后,位于西北侧。第 2 题,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山脉东侧地势南高北低。答案1.A2.D(2014湛江模拟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粗实线为 7 月份气温 10 等温线。读图完成 34 题。23图中 10 等温线(甲地所在线)纬度最高点位于纬度最低点的()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410 等温线在甲地附近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该海区盛行东北风,降温剧烈B该海区海冰融化快,海冰大量吸热,气温降低C该海区多热带气旋活动,气温降低D该海区有寒流经过,导致气温较低解析第 3 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分布,甲地位于 10 等温线经过的纬度最低点,纬度最高

3、点位于其东北部的挪威北部地区。第 4 题,10 等温线在甲地附近向南突出,其温度比同纬度地区要低,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答案3.B 4.D(2014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正卷)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56 题。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51 米3B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C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D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6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B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C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D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解析第 5 题,根据图中等高距

4、为 50 米,右上山峰海拔在 200250 米之间,左下山峰海拔为 300350 米之间,二者相对高度在 50150 之间,所以 51米是有可能的;图中聚落沿河分布是其共同特点;题干提示该处为南方某地,西部地区为丘陵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因地制宜原则就是依据原来的自然状态搞发展,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第 6 题,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可以发展内河航运;上游地区为丘陵山地,夏季水量大,水能较丰富,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也比较合理;为了方便供水,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显然不合理。答案5.D6.D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 7 月气温

5、及年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 78 题。7该地区 7 月气温分布状况是4()A各城市均高于 24 B 处气温低于 24 C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 4 D与处气温相同8关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小于郑州B 处的年均降水量大于处C山区、高原年均降水量大于平原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 600 mm解析第 7 题,根据 7 月等温线的分布可知,太原市气温低于 24 ,在2024 之间,石家庄温度在 2428 之间,故两地的最大温差接近 8 ;处位于闭合等值线内,气温低于 24 ,处的气温为 24 。第 8 题,北京和郑州的年均降水量均在 600800 mm 之

6、间;处的年均降水量小于处;黄土高原的年均降水量小于华北平原;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均小于600 mm。答案7.B 8.D下图是我国东部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9N 地与 R 地相比,收获时间差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比 R 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 R 地收获晚 距海远近5C比 R 地收获早 季风环流D比 R 地收获晚地势高低解析根据“大大小小”原理推断,N 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 5 月 1 日,是因为 N 地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优越,因此冬小麦的收获时间较早。答案9.A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 小题 16 分)(

7、2014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及该地气候资料,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别为 200 米、300 米、400 米、500 米和 600 米。回答 1011 题。10对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从甲地可以看到城镇景观B甲地与城镇的高差可能为 301 米C该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D该区域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11该区域适宜发展()A热带经济作物B亚热带经济林木C旅游业D大面积修梯田种水稻解析图示提供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第 10 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和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该图西高东低,西南部最高,甲地与城镇间有凸起的山脊,6所以不能看到城镇的景观;甲地的海拔为 400 米,城镇海拔在 100 米和

8、 200米之间,甲地与城镇的高差最大不超过 300 米;从表格中给出的数据该地年均温 16C,年降水量 1 200 mm,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图中甲处西南部河流上有等高线重合现象,有陡崖存在,所以该区域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第 11 题,该地为亚热带地区,适宜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木以及旅游业。答案10.CD11.BC(2014南京市第二次调研测试)下图是 2014 年 2 月 14 日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 1213 题。12下列能正确表示沿线的云量和气温变化趋势的是()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A处此时吹西南风B 地气温日较差较小C降水概率大于D该区域内河流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解

9、析第 1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附近为低压槽线,为冷锋天气系统,附近为冷锋后,多阴雨天气,云量最大;位于冷锋过境后区域,为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最低,为冷锋锋前,为暖气团控制区,气温最高。第 13题,处位于冷锋后吹西北风, 地云量大,气温日较差较小;位于冷锋后,位于冷锋前,降水概率大于;该区域为东北平原区,河流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答案12.AC13.BC三、综合题(共 48 分)14(16 分)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要素密切相关,而地理事物分布又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读我国某省区有关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1)描述该省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最主要的特征并说明形成该特征的主导因素。(

10、4 分)(2)根据年均等温线的分布,分析沿 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N 地海拔在200 米300 之间)。(6 分)(3)相对于东北部,分析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6 分)答案(1)由东向西递减 距离海洋远近8(2)等温线数值由东向西递减,表明海拔西高东低;中部等温线密集,表明海拔变化大,为山地;东部等温线稀疏,表明海拔变化小,且小于300 米,为平原丘陵(或西部等温线稀疏,表明海拔变化小,为高原)。(3)优势条件:地形平坦,利于耕作;(年均气温较高),热量丰富;(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限制条件:降水稀少,土壤水分严重缺乏;风沙天气频率高不利于生产活动。15(18 分)(2014

11、 成都市第一次诊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单位:兆焦耳/ 米 2)。材料二下表为成都和延安气候资料表。地点 1 月 4 月 7 月 10 月 全年气温() 5.5 17 25.6 16.8 16.2成都 降水量(mm)5.0 51.1 228.9 47.9 976气温() 6.7 11.2 22.9 9.6 9.3延安 降水量(mm)3.4 35.4 123.8 41.6 572.3材料三下图示意西安 19892005 年工业用地空间分布变化。9(1)材料一图中等值线 M 的值为_,请说明理由。(4 分)(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与成都相比,延安发展

12、农业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6 分)(3)根据材料三,西安 19892005 年工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4 分)(4)你认为 19892005 年西安工业用地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4 分)解析第(1)题,首先读出图中的等差距为 500(兆焦耳/ 米 2),图中等值线 M属于闭合小区域,该区域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应为低值区,根据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等值线M 的值为 3 500。第(2)题,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即可。第(3)题,从图中可知,工业区逐渐向城市外缘迁移,集中分布在距市中心 48 千米的

13、区域。第(4)题,该问是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答案(1)3 500理由: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图中等值距为 500(兆焦耳/ 米 2),所以等值线 M 的值为 3 500。(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不利条件:地表崎岖;水土流失严重(或土壤贫瘠);冬季气温低;年降水量小(或灌溉水源不足)。(3)工业从市中心不断向郊区扩散(距市中心 06 千米的区域工业用地逐渐减少,距市中心 6 千米以上的区域工业用地逐渐增加);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距市中心 48 千米的区域。(4)(回答下列任何一种观点,须观点与理由一致。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10合理,工业向郊区扩散,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用地紧张状况;改善城区环境(减少城区污染) ;郊区地价低。不合理,工业向郊区扩散,会占用大量耕地;会导致郊区环境污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16(2014徐州市高三一检)(14 分)云量是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读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空间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1)青藏高原总云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该地区云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4 分)(2)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这里的植被呈现明显的_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_。(4 分)(3)试分析图中甲区域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

15、低的原因是_。(6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的数值看出云量最丰富的地区在藏东南地区;云量大的原因是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影响所致。第(2)题,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出现的森林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显示垂直地域分异现象,是受水热条件变化的影响产生的。第(3)题,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这里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同时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少,对地面辐射吸收少,11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答案(1)藏东南地区 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影响,气流抬升(2)垂直水、热状况及组合的垂直差异大(3)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