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9775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砚石品花纹知识专贴水帘洞为了让大家对端砚有更深的了解,结合了刘演良老师研究和前辈们的经验,推出这篇石品专贴,之前在书法江湖网也贴出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天青端石中的天青较为少见,难得,古人所谓:“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的是上品天青。说得更具体更明白一点,在端砚石中色青而微带苍灰,纯洁无瑕者谓天青,即恰如临近黎明前的天空,深蓝微带苍灰色。它是端石的青花最密集之处,也可以说天青就是青花的聚集空间,由于各种青花聚集一起就形成天青。故说天青是非常难得,罕见的,也是端石中十分细腻、幼嫩、滋润之处。名贵的浮云冻往往在天青的位置出现,即以天青作地色,这样的浮云冻就显得更名贵。一般来说只有极少数的老坑、麻

2、子坑以及坑仔岩才有天青的出现(旧古塔岩偶尔会出现天青,但是微乎其微的现象)。天青以老坑及麻子坑为佳。鱼脑冻鱼脑冻是端溪砚石中质地最细腻、最幼嫩、最纯净之处,其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略带灰黄色。端溪砚史。描述:“一种生气团团,如澄潭月漾者曰鱼脑冻。”又认为“冻”是“水肪之所凝也”。最佳的鱼脑冻应该是洁白、轻松如高空的晴云,其白中带淡青,或白中有微黄略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澈,有的又如棉絮一样,有松软的感觉,即所谓“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刻砚艺人一般者把有鱼脑冻那部份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端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确如 “小儿肌肤 ”那么嫩滑,一般情况下,

3、在鱼脑冻的外围都有胭脂火捺“包围”着,这种胭脂火捺是火捺中最为名贵,其色泽鲜艳,紫中带红。而在鱼脑冻中一般都有青花,大多数是微尘青花、鹅毛氄青花、蚂蚁脚青花等。鱼脑冻的形态,具体说来应分为三种:一是浮云冻,恰如晴天的一朵或几朵白云(最佳的色是天青作地色),并有浮云轻飘、风吹松散的感觉。二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鱼脑冻,外围是胭脂火捺,这种鱼脑冻似天地之间一团浮云和水气运转,有如“浑沌初开”的气势,三是鱼脑碎冻,即不是完整的,更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而是错落疏散,有时像花生米或蚕豆般大小,零零碎碎地错落分散在砚堂中。 此外还有一种砚工称之为“荡”,它没有冻那样轮廓清晰和完整,也没有“ 白如晴云”,“松如棉

4、絮”。这种“荡”好像神话中描写的仙女,披着白色轻纱,若隐若现,也像晨曦中飘浮水边的薄雾。它的色泽是白中带黄,并模糊地透出砚石的地色。可以说是未成熟的鱼脑冻。鱼脑冻只有在极少数的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等砚石中出现,它之所以名贵,不仅因为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还因它与发墨有直接的关系。鱼脑冻是产在含铁质水云母页岩中,夹有极细的泥质扁豆体,经过成岩作用过程,发生铁质的迁移和聚集。在这种极细的扁豆体边缘,铁质被质扁豆体的粘土矿物吸附,使之有大量的赤铁矿分布其间成火捺花纹。泥质扁豆体经变质作用后,泥质重结晶为云母类矿物体合体,不含铁质的以云母类为主的粘土矿物扁豆体,称之为鱼脑冻。蕉叶白蕉叶白又称蕉白。它的特征

5、是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古人对蕉叶白评价极高,赞美备至:“浑成一片,净嫩如柔肌,如凝脂。”、“ 蕉叶白者,石之嫩处,膏之所成,故其色白。其一片纯洁,微有青花。”又云:“ 如秋云绵密,或如水波微尘,视之不见,浸于水中乃见。”古人曾在一块有蕉叶白和青花的端溪老坑砚(因砚形体小,称袖珍砚)背镌上诗云:“蕉白如剪,青花满身;不逾三寸,恰称袖珍。”清黄莘田甚爱端石中的蕉叶白,他干脆把自己珍藏的有蕉白的端砚称为蕉白研,铭之曰:“羚羊峡里秋月高,彩云一片沉红皋;欲散不散能坚牢,风纹水纹相周遭。穷渊蕴结而甄陶,石工下缒斤斧操;深求窟宅驱鲸,羊肝鲜割微腥臊。附不溜手濡其膏,白叶芭蕉青蒲萄”。此外还

6、有:“蕉白清,碧盖倾;求净友,逢石卿;心泉涌,滋华英; 风雨骤,打叶声。” 又有:“蕉白隐现朱螺纹,大璞不雕含其芬”等等。 青花端溪砚石中的青花是一种难得的、十分名贵的石品花纹,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呈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湿水方能显露。宝砚堂研辨说:“鉴别端石,以青花为最佳。青花,石之细纹也。”古人曾说,青花是砚石中的精华,这是有根据的。砚赋:“ 占领滴青花一语,以证古砚青花子石,然只云有青点如筋头大,其点如碧玉晶莹。”古人对青花早有评价:“ 青花细者佳,粗者次之;活者佳,枯者次之;沉者佳,露者次之。”所谓:“欲细不欲粗,欲活不欲枯,欲沉不欲露,欲晕不欲破。” 而以“如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

7、者为绝品”。无可否认,有青花的端砚石确实质细腻,幼嫩,滋润,青花是砚石之精华,是衫与欣赏的统一体。因此有这样之说:“得水岩(老坑)则诸山之石可废矣。” 为此,古人将有青花的端溪砚称为青花砚:“李贺青花紫石砚,端溪七匠昔如神;今看古锦留遗样,点点轻沤见古春。” 青花的品类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称,分述如下:(1)微尘青花 这种青花点微细如尘土,必以水湿砚石方能显现,最好以盆盛水,将砚沉于水中,便能隐约浮现出来。微尘青花自古以来有青花中的姣姣者之称,它的色彩天然,浓淡与疏密相间,多数是聚集在砚石某一部位上,也有疏落地散布在其它部分;其最佳者是出现在鱼脑冻或蕉叶白的砚石中,在“冻”内和“白” 内的微尘青

8、花就更为名贵和罕见,可算是稀世绝品。 (2)鹅毛绒青花必须在阳光下,以水湿石方能辨别,它是一种极细而短小成条纹状,由上而下垂的有如雏鹅脱壳而出时的胎毛,沉水后看上去似一丛茸茸的细毛在水中浮动。有这种鹅毛氄青花的砚石,石质极其细腻和娇嫩。 (3) 蚁脚青花 其形状如蚂蚁脚般细小的青花。一般是疏落地散布在砚石的某一部位,或与其它青花混合在一起出现,却甚少像鹅毛氄青花或微尘青花那样聚集一处。蚁脚青花一般是青黑色,偶然也有白色,横向在砚石中。 (4) 萍藻青花 这种青花像萍藻在水面浮动,时隐时现地连成一串,沉入水中观看,萍藻青花会变得更加活跃。朱竹说砚中说:“沉水观之,若有萍藻浮动其中者是曰青花。”

9、这种青花色青蓝而带淡紫,往往像重叠起来似的。 (5) 雨霖墙青花 又称点滴青花,其样像雨中从屋檐往下滴的士雨水,有时似风吹骤雨般,点点滴滴横斜在砚中;有时似连绵不断的小雨点。后者是雨淋墙青花的上品,如果这种雨霖墙青花在砚面上全面出现,算是特级绝品砚石。由于这种青花能给人带来安谧的气氛,很使人喜爱。 (6)鱼仔队青花 这种青花像一群细小的鱼在结队游玩,但亦有不同的花样,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则离群脱伍朝不同方向游动,有时还会与萍藻青花同时出现,活像一幅鱼乐图。 (7) 子母青花 大小青斑点像母子般相伴在一起,有时互相靠贴,有时互相分离,偶然也有同样大小的斑点并列在一起,如苍蝇的两只眼,因而又称它蝇眼

10、青花。 (8) 蛤肚纹青花 看上去像青蛙肚皮般的色泽,青白黄色,还有白璧色的圆圈。这种青花不算太名贵,即无数白色班点密集一处,沉下水中仿佛会浮动。 (9) 玫瑰紫青花 是一种紫蓝色的圆形斑点,它不像石眼那样碧绿有晕,而是一种体形比较大些(绿豆般大小)的圆形青花。它也不像别的青花那样密集地积聚一起,而是大小疏落分散,往往与其它青花混在一起,最好的玫瑰紫青花是圆形内侧像割开的玫瑰,外侧为胭脂火捺围住。如果在其它青花中相混出现玫瑰紫青花,就会形成粗细对比,色泽。深浅相衬,显得斑斓多彩,更加美观。古人对玫瑰紫青花赋予吉祥如意的象征。此外还有所谓青花结,鹅毛氄青花结等。青花常见于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砚石

11、中,在冚罗蕉及清代以前开采的宣德岩中亦偶有发现,当然,尽管是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的砚石,出现青花的还是居少数。为此自古人对青花均非常赞许,有诗云:“温于蕴玉腻于脂,出水青花墨满池。”又:“ 白石青花出水鲜,羚羊峡口两生烟。” 另有砚铭:“绝世奇珍,采自丹壑;紫气重花,青花灼灼。”金线与银线 金银线是多见于老坑砚石中的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和最近开采的冚罗蕉砚石在偶然情况下也有发现)。它呈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称金线,白色者称银线。 火捺火捺又称“火烙”,古人称“紫气奔而回礴谓之火捺”,“聚而为轮谓之金线”。就是说在端砚石中有些部分出现好像用火烙过的痕迹,又如被熨斗烫焦,呈紫红微带

12、黑色者。端石的火捺有老嫩之分,老者无能泽紫中微带黑,嫩者紫中微带红。火捺的类别又分为:胭脂火捺、金钱火捺、猪肝冻、马尾纹火捺、铁捺、火焰青等。(1) 胭脂火捺 火捺的中心部位色泽较深,中心向外伸延逐渐变淡,成浅紫带红,如涂上胭脂般,由深色渐而变浅色,又像水墨画那样浓淡相化,色素娇嫩。胭脂火捺大多出现在老坑、麻子坑及坑仔岩砚石中,宋坑和宣德岩砚石也偶尔出现。这种火捺的形成是因为在端石中含有微粒状或粉末状的赤铁矿,含量为 3%5%,粒径为 0.01 毫米左右,在成岩过程中铁质矿物经过侧分泌作用,相对集中,均匀分布,便形成这种稠密浸染状赤铁矿页岩。 (2) 金钱火捺 其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部位深

13、紫色,比一般火捺的颜色要深,外形像古时候的铜钱,中心部呈圆形,从内向外一圈圈成轮状(由中心往外火捺色素逐渐变淡),这种火捺谓金钱火捺或金钱冻。金钱火捺比较少见,是火捺中最为名贵的一种,如果出现在砚堂的中心部位,就更为难得。其成因是铁质围绕粘土碎屑为中心发生集聚,形成了球形结核,在成岩过程中形成这种石品花纹。铁质即赤欣矿,呈粉末状及微点,含量 7%10%,粒径 0.11 毫米左右,赤铁矿自核心向外逐渐减少,所以中心部位色泽较外围要深。(3)猪肝冻 色泽如猪肝色,形体带圆或椭圆,中心部位比一般火捺的颜色要深些,人们往往称之为猪肝冻。猪肝冻的色泽与其他火捺相似,它是火捺成熟和完成阶段,较一般火捺高级

14、,成为名贵难得的“冻”。猪肝冻也是一种含赤铁矿的泥质粉砂质组成的结核体,赤铁矿含量约为 7%,与沉积物同时沉积并埋藏起来,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没有发生铁质转移,不断聚集了周围的铁质,形成数重晕圈,它属同生型铁质结核。(4) 马尾纹火捺 所谓马尾纹火捺,是在端石上分散如马尾巴纹状的火捺,条纹呈紫红色,或横或斜或成水波纹。马尾火捺线条流畅,形态自然,粗细相间,别具一格。这是端石中赤铁矿呈条纹状分布所致。马尾纹火捺多出现在宋坑砚石中(其中以盘古坑、陈坑、全坑尤佳)。(5)铁捺 铁捺像烧焦的铁。它的颜色较深,苍黑色略带紫色。砚堂中有铁捺的部位石质比其他部位坚硬、耐研磨。(6)火焰青 这种称火焰青的火捺,

15、赤紫色稍带青白色。另:凡是鱼脑冻、蕉叶白外围的火捺,一般都属胭脂晕火捺,而且颜色有变化,不像其他火捺那样单调,质地也较娇嫩,与“冻”和“ 白”混合一起色泽更显鲜艳。冰纹与冰纹冻 冰纹是老坑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它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似线非线,似水非水,与砚石本身融为一体,而不像金银线那样将砚石分割开来,有时更像悬崖上的瀑布,一泻如注。冰纹有纯洁朴素之感,它是砚石形成后,产生的两组剪切裂隙,被碳酸盐充填而成的花纹,质地细嫩,形态自然。冰纹冻是一组面积较大的冰纹,如一幅瀑布倾泻而下,在“瀑布” 的四周有白茫茫的霞雾或似披上轻纱幔帐。在外围有火捺环绕的是非常难得的名贵冰纹冻,唯老坑砚石中偶有出现翡翠

16、翡翠在端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椭圆点斑块或条状。翡翠有别于石眼,它既无瞳子,又不像石眼那样圆正,外围没有明显的蓝黑色边缘,但它跟石眼有着密切的关系,石工有时称翡翠(条状者)为青脉,并说“有青脉者必有眼” ,即按青脉的走向追下去采砚石,一般情况下会有石眼出现。故古人说:“腰石,石脚多有青脉” ,也就是说腰石,石脚会有石眼。翡翠在端砚石中亦是名贵的,有诗为证:“羚羊归去无长物,三洞精英俱品题;高卧黄龙翡翠里,胜于午夜趁朝鸡。” 翡翠如要分类,则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带。石眼端砚石眼其实是一种天然生长在砚石上,有如鸟兽眼睛一样的名贵花纹。石眼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或米黄色,或黄白色或粉绿色,大小不一,一般直径是 35 毫米,也有个别达到 815 毫米的,而且神态各异。端溪砚史记述:“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翳睛在内,晶莹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