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9207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第一、二单元(A 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语言知识题(18 分,16 题每小题 2 分;78 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仙鹤 丘壑 喝彩 赫赫有名 溘然长逝B.饿殍 乘桴 孵化 怫然作色 春风拂面C.倔强 崛起 谲诈 精神矍铄 攫为己有D.慰藉 籍贯 舟楫 嫉恶如仇 即景生情解析:A 项 “溘 然 长 逝 ”中 的 “溘 ”读 “k”, 其 他 均 读 “h”。 B 项 “饿

2、 殍 ”中 的 “殍 ”读 “pio”,其 他 均 读 “f”。 D 项 “慰 藉 ”中 的 “藉 ”读 “ji”, 其 他 读 “j”。 C 项 均 读 “ju”。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回肠荡气讳莫如深 熏陶渐染 三缄其口B.囤积居奇 推陈出新 退避三社 亦步亦趋C.风调雨顺 感恩带德 再接再厉 户枢不蠹D.哗众取宠 凤毛麟角 甘之如饴 黄梁美梦解析:B 项“社”应为“舍” ,C 项“带”应为“戴” ,D 项“梁”应为“粱” 。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_,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

3、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2)当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_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3)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_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4)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两句话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为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_,想极力掩饰自己的_。A.镇压 在于 耸立 荒唐 羞愧B.扼杀 在于 伫立 荒唐 羞窘C.镇压 限于 耸立 唐突 羞愧D.扼杀 限于 伫立 唐突 羞窘解析:“扼杀”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多用于对人才或文学) ;“镇压”指用

4、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活动(多用于政治) 。 “不在于字面所传达的”是字面一点意思都传达不出来, “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是字面能传达出一部分意思。 “耸立”一般指很高大的建筑或山脉,而“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着,指人或拟人化的东西。 “唐突”指乱闯、冒犯之意,而“荒唐”指(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显然原句的意思并非如此。 “羞窘”侧重于“窘” , “羞愧”侧重于“愧” ,诗中的女子无“愧”可言。答案:D键入文字键入文字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B.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段

5、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旧中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C.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D.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 “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解析:A 句号应放在引号外,因为这是部分引用的情况。B 项逗号应改为问号,因为这是并列问句,不是选择问句。C 项有两处错误,第二个逗号应改为顿号,这是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问号应改为句号,这是个陈述句,不是疑问句。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含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

6、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B.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C.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D.今年,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纷纷觊觎登陆潜力无穷的中国市场,在这目不暇接的情况之下,众多国内厂家也相继推出“蓄谋已久”的新车型以应对挑战。解析:D 项“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而句中是说这种情况“目不暇接”显然是错了。答案: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坚决不合作、拒绝权势媒聘的例子

7、。B.星期四,当阿拉法特的死讯传来之后,巴勒斯坦就被眼泪和各种供品淹没了,当地的百姓为这位伟大领导人的死无比地感到伤心,他们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自己心中的伟大领袖。C.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这种辩证地结合着虚和实的独特的创造手法,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D.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跃然眼前。解析:A 项语序不当, “坚决不合作 ”和“拒绝权势媒聘”应调换顺序;B 项“无比地”应放在“感到”后, “地”改为“的” ;D 项缺少中心词,应在“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后加“的形象” 。答案:C7.指出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一项()A.海尔集团的产品仍然保

8、持优质优价的传统。B.张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参观了市中学科技博物馆。C.小王老师刚到我们班上课时,谁都不认识。D.美国总统布什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演讲毫无新意。解析:A 项用语含糊造成表意不明, “优价”的意思令人费解,可改为“高价”或“廉价” ;B 项中限制性定语的位置不当使句子产生歧义,是“其他的学校领导”还是“学校的其他领导” ;C 项因短语的多义造成歧义, “谁都不认识”有“大家都不认识小王老师”和“小王老师不认识大家”两种理解,可在“认识”后加“他” 。答案:D8.指出下列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键入文字键入文字还有一条规律,就是_。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

9、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就是说,_。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_。这完全符合辩证法。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 史 传 文 学 对 中 国 古 典 小 说 的 影 响 中 国 古 典 小 说 对 史 传 文 学 的 影 响 恨 它 而 要 晓 得 它 有 长 处 , 爱 它 而 要 晓 得 它 有 缺 点 爱 它 而 要 晓 得 它 有 缺 点 , 恨 它 而 要 晓 得 它 有 长 处 一 方 面 有 善 恶 、 是 非 之 分 ; 另 一 方 面 好 人 身 上 有 缺 点 , 坏 人 身 上 有 长 处 一

10、方 面 好 人 身 上 有 缺 点 , 坏 人 身 上 有 长 处 ; 另 一 方 面 有 善 恶 、 是 非 之 分A. B. C. D.解析:填第一空要注意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 ,填第二空时要注意前面的引文“爱”和“憎”的顺序,填第三空时要注意句式一般是先短后长,符合汉语的韵律。答案:C二、课文理解题(12 分,每小题 3 分)第卷(共 70 分)三、 (6 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予观于舍人壁画山水(唐)王季友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1

11、)于舍人的壁画中到底画了哪些景物?请说出其中五种。 (2 分)解析:这 是 对 诗 歌 内 容 的 浅 层 次 的 理 解 , 要 求 学 生 对 壁 画 的 内 容 进 行 归 纳 , 就 是 对 诗 的 内 容 的 把 握 。老 师 可 让 学 生 发 挥 想 象 , 根 据 诗 中 内 容 , 画 出 壁 上 画 来 , 有 利 于 开 拓 学 生 的 思 维 。答案:山、崖壁、云、湖、鸟、松等。(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称赞于舍人的壁画的,谈谈你的看法。 (4 分)解析:本诗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诗歌的写作手法。对壁上画的赞美可以是正面赞,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去赞,是从诗人早晨醒来后误认为到

12、了人间仙境这一角度去写的,没有一句赞美,却字字在赞美。答案:以早起惺忪的睡眼把壁画误当作真山真水而融入境中,从而巧妙地反映出壁画的生动传神,绘画水平的高超。四、 (17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 (7 分)一部庄子 ,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 。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

13、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键入文字键入文字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

14、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14.“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 ”,如何理解“哲学困境”?(1 分)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代词的指代作用,只要把“这”的意思弄明白, “哲学困境”的意思也就不难了解。 “这”直接所指的是胡文英的话,但他的话又不适合做答案,而他的话又是直接解释前面“实则”这句话的,因此可据此得出答案。答案: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15.庄子以什么手段来对付当时“人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呢?(1 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层意,如果把这一段文字分为两个层次的话,前一层

15、是说庄子的“哲学困境” ,后一层即说庄子如何应付这个复杂而血腥的时代。在第二层次内又可分为两个小层次,一个是庄子的手段,一个是对这种手段的评价。据第一个小层次就可得出答案。答案:只好冷眼相看,随着诸侯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荒唐到极致;世界黑暗到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16.文段中“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刻画庄子这个人物形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分)解析:高考对修辞格的考查有八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既要认识它,又要了解它们的作用。在回答其作用时要联系语境具体回答,不要概念化。答案:排比。很形象很生动地展现当时庄子在对世事无奈的情况下的反应,使我们更能感受到庄子的内心。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