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8392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雁山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雁山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雁山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雁山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雁山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雁山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雁山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雁山区二0一0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雁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二00九年四月11 总则1.1 编制目的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地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1.2.2 经过批准的雁山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1.2.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3

2、编制原则1.3.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1.3.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1.3.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1.3.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4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区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地区。22 基本情况2.1自然情况2.1.1河流分布情况。流经雁山区的河流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漓江,一条是良丰河,两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其中良丰河属漓江的一级支流。(1)漓江。属西江一级支流,桂江的上中游河段。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海拨高214米),由灵川县的甘尾洲进入桂

3、林市区。经市区由北向南流经雁山区的柘木镇和草坪乡,境内全长17公里,经草坪乡冠岩处出境到阳朔县。多年平均过境流量为120米 3/秒,平均枯水流量11.9120米 3/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7.8亿立方米。河面宽160米290米,河床比降5.09/10000,流域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据市水文资料记载:最高洪水为1885年6月14日,水位为148.58米,流量7810米 3/秒;最低水位为1955年1月29日,水位为140.12米,常年洪水位在144.0米146.9米之间,水位达146.5米,则农田受淹严重。(2)良丰河。亦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阳朔、永福、临桂三县交界的香草岩,由南向北流经

4、临桂县的南边山到雁山区的雁山镇,到柘木镇的父子岩处注入漓江。据良丰江水文站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9.2米 3/秒,枯水流量0.463米 3/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685亿立方米。在雁山区境内长34.67公里,干流平均坡降0.18。河面宽20米50米,正常水深1.5米。2.1.2区域内的气象、水文。3(1)雁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低纬,多年平均气温18.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1894mm,多集中于春夏雨季,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无霜期309天。每年汛期为3月月,主汛期为5、6、7三个月。雨季时,暴雨、大暴雨时有出现,容易造成山洪暴发和洪涝灾害。附表:雁山良丰水文站历年最高水位表年份

5、水位值(M) 年份 水位值(M)1967年 145.25 1982年 145.511968年 148.4 1983年 146.251969年 147.39 1984年 144.991970年 146.00 1985年 145.931971年 146.44 1986年 146.851972年 147.28 1987年 145.491973年 148.21 1988年 144.331974年 148.82 1989年 146.711975年 146.35 1990年 146.401976年 148.29 1991年 144.491977年 147.52 1992年 146.001978年 147.

6、97 1993年 146.881979年 147.47 1994年 147.601980年 146.33 1995年 145.631981年 145.96 1996年 146.102.1.3区域内的地形地貌。雁山区的地形地貌,大致而言,是以柘木镇为中心往南延伸至雁山镇和大埠乡,形成一宽阔的河谷盆地,盆地四周为峰林密集的低石山包围,盆地中间,地势较平坦,分布着水田、旱地、丘陵、河流、水库和池塘,平地4约占57.6%,其余多为低丘坡地。辖区南北方向长约25.4公里,东西方向宽约23.24公里,土地总面积274.25平方公里,为五城区地面积最大的区域。辖区地质结构南面主要由下泥盆纪的莲花山系及四排面

7、岩组成,所形成的土壤(紫色土)多带母质颜色和碎砾,北面及漓江两岸多为丘陵起伏坡地,属等四纪红土,所发育的土壤土层深厚棕红,西北和东南面,为峰林起伏的石灰岩,属典型的岩溶地貌,由上泥盆纪融成灰岩组成。整个雁山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其次由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可分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2.2经济社会情况2.2.1行政区划及人口。全区辖两镇、两乡,1个街道办事处,3个居民委员会,37个村民委员会,147个自然村,3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434人,其中农业人口63394人,占总人口的98.4%,非农业人口1040人,占总人口的1.6%,全区总户数为10822户。分布情况如下

8、表:雁山区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状况(2008年)乡镇 面积(平方公里) 村委会 (个) 村民小组 (个) 自然村 (个) 总户数 (户) 总人口 (人) 农业人口 (人)雁山区 274.25 37 318 147 10822 64434 63394雁山镇 90.55 15 150 51 4039 21824 21583柘木镇 66.97 8 69 32 3501 22730 22402大埠乡 85.68 11 77 53 2207 14602 143525草坪乡 31.04 3 22 11 1075 5278 50572.2.2经济情况。全区总面积274.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0公顷,20

9、08年国内生产总值11.8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334亿元、第二产业5.102亿元,第三产业4.4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2.3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2.3.1历史山洪灾害损失。雁山区从1936年至1992年,发生洪灾有记录的共有15年,灾害性洪灾大致2-4年发生一次,易受洪灾的地区,主要是漓江沿岸的柘木镇、草坪乡,低洼地带和良丰江沿线的雁山镇及大雁排洪渠的大埠乡沿线村庄的田地。据记载,1950年,连降暴雨,山洪暴发,造成雁山区四个乡镇严重洪灾,其中柘木镇受涝耕地4799亩,大埠乡为5500亩,全区遭受严重经济损失。1998年6月24日,由于突降暴雨,山洪暴发,漓江水位暴涨,良

10、丰河水暴涨,全区形成特大洪灾。四个乡镇受灾人口5.74万人,水田受灾面积13500亩,最大淹没深度3.8米,造成河堤损毁,房屋倒塌,交通中断,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直接经济损失2.23亿元。雁山区的山洪灾害类型主要为洪水灾害、滑坡、局部塌方,泥石流很少。2.3.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我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以6低丘坡地为主,盆地四周地势较高,山洪灾害由暴雨产生。春末夏初,大雨或暴雨主要是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形成锋面雨。夏季受西南暧气团的影响,处于海洋暧气团控制下,也出现暴雨天气。此外,还受地形影响,南来水汽受阻抬升,形成大雨或暴雨。暴雨多发生在5-7月,这几个月降雨量

11、几乎占全年总降雨量的一半,暴雨、大暴雨时有出现,容易造成山洪暴发。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4.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防灾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灾知识宣传、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防灾预预案及救灾措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等,在防御山洪灾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群众对山洪灾害不大重视,存在着侥幸思想;预警系统不够完善。2.4.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防灾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区的水利工程大多数建于六、七十年代,原来修建的时候工程质量不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5座水库均

12、带病运行;全区分布中、低石山和土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3.1划分原则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域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7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3.2“两区”的基本情况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山洪灾害风险区,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收集、整理危险区经济社会资料,填写

13、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4 组织指挥体系4.1组织指挥机构4.1.1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区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合为一套班子,区长为指挥长,区人民政府主管副区长为常务副指挥长;区人武部部长、区公安分局局长、区水电局局长为副指挥长。成员由区发改革局、民政局、政府办、文明办、农林水利局、财政局、交通局、农机局、林业局、文化与卫生局和四个乡镇等有关部门正职领导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电局,由区水电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区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五个工作组。1、监测组组长:区国土资源局局长8成员单位:水电局、国土资源局、林

14、业局2、信息组组长:区水电局局长成员单位:区文明办、水电局、民政局3、转移组组长:区交通局局长成员单位:区交通局、农机局、公安局、农林水利局4、调度组组长:区政府办主任成员单位:区政府办、交通局、水电局、5、保障组组长:区民政局局长成员单位:区财政局、发改局、卫生局4.1.2各乡(镇)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成立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与防汛抗旱指挥部合为一套班子,主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乡(镇)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

15、应急抢险队。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镇)、区防汛办备查。94.2职责和分工4.2.1 行政首长职责。防御山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的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制订本地区防御山洪的规章、政策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的意识。(2)根据流域总体规划,动员本行政区域内的力量,广泛筹集资金,加快本辖区防洪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抗御山洪灾害的能力。负责督促本地区重大清障项目的完成。(3)负责组建本辖区常设防御山洪办事机构,协调解决防御山洪经费和物资等问题,确保防御山洪工作顺利开

16、展。(4)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区防御山洪灾害各项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5)根据本地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抗洪抢险,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防洪调度命令。(6)洪水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7)各级行政首长对本辖区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4.2.2 区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有关防御山洪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防汛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本辖区内的防御10山洪工作。(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部署年度防御山洪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的防洪职责,落实防洪任务。协调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配合,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山洪准备工作的思想、组织、物资、技术“四落实” 。(3)遇大暴雨、大洪水等较大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