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本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8215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课本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理学课本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理学课本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理学课本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理学课本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课本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本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含义(1)心理学的概念(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3)个性心理活动的主体性3、心理学的内容(1)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2)感觉、知觉与意识(3)学习、记忆与思维(4)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5)动机与情绪(6)个别差异(7)社会心理(8)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第 3 节 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5)提升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第 1 节 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含义1、心理学的概念:(关于灵

2、魂的学问 )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1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3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灵魂、激情、犹豫等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2、心理学的基

3、本观点(1)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3)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可能考简述题)1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2其次,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人对现实的反应总是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再次,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4最后必须指出,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3、心理学的内容1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2感觉、知觉与意识3学习、记忆与思维4生命权过程的身心发展5动机与情绪6个别差异7社会心理8心理差异与心理治疗第 3 节 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任务(简答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4、1)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2)解释:是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3)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4)控制:有效地控制人的心理, 。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5)提升:心理学在教育、医疗、工程、管理、金融投资领域的应用,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1客观观察法2自我观察法(2)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测验法按目的不同分:智力测验、才能测验、人格测验、诊断测验按性质分:文字性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实施方

5、式不同分:个体实验、团体实验(4)调查法(5)个案法第 2 章 心理学发展理论第 1 节 心理发展理论概述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遗传和环境的关系2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3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4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第 3 章 认知理论(目录)第 2 节 意识和注意1、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2)无意识(3)睡眠与梦2、注意的含义(1)注意的概念(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4)注意的品质第 3 节 感觉与知觉1、感觉的含义(1)感觉的概念(2)感受性与感觉國限2、感觉的种类(1)视

6、觉(2)听觉(3)其他感觉3、知觉的含义(1)知觉的概念(2)知觉的特征4、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第 4 节 记忆1、记忆的含义(1)记忆的概念(2)记忆的分类(3)记忆的品质2、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3、记忆的规律及策略(1)记忆的规律(2)记忆的策略第 5 节 思维1、思维的含义(1)思维的概念(2)思维的认识加工方式(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品质2、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概念(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3、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过程(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4、表象与想象(1)表象(2

7、)想象第 2 节 意识和注意1、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个体意识是指能为人所察觉到的个体心理活动个体的意识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概括性2自觉性3能动性(2)无意识也称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察觉到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a. 一是探究个体的无意识现象b. 二是研究人类无意识的活动动机,认为无意识动机在个体的各种活动中充当调节器,而个体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2、注意的含义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个体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指向性时注意的基本特征(2)注意的功能1、选择性功能2、维持性功能3、调节功能(3)注意的分类1、无意识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

8、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引起人的无意识主义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 刺激的强度,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识注意b. 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识注意c. 刺激的变化,活动的刺激比静止的刺激更易引起注意d. 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的刺激比熟知的刺激更易一起无意识注意在个体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的产生,其中,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最主要的。2、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心理因素a. 一是对活动任务的认识b. 二是对活动间接兴趣c. 三是个体的注意努力d. 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3、有意后注

9、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a. 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b. 二是活动的自动化(4)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a. 对象的特点,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注意的广度就越大b. 个体的经验,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善于把所感知的对象组织成一个整体来感知,因而注意的广度也就较大c. 活动任务的特点,活动越多越复杂注意广度就越小d. 个体的情绪状态,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就越小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是个体的心

10、理状态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的活动4、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条件:1) 原有注意的紧张度2) 取决于新事物新活动的性质3) 个体差异第 3 节 感觉和知觉1、感觉的含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应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2它们依赖的神经机制不同,感觉比较简单知觉比较复杂3对主体依赖的程度不同联系:a. 感觉与知觉反映的时态相同b.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c. 在发生上是密不可分(2)感受性与感觉國限(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1、

11、感受性及其规律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2、绝对感觉國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3、差别感觉國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國限2、感觉的种类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观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1)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2)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3)其他感觉1、肤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2、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

12、种感觉3、味觉:味觉的适宜刺激溶于水的化学物质4、运动觉:是反映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相对运动的感觉5、平衡觉:是人体作加速或减速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所产生的感觉6、机体觉:又称内脏觉,是内脏感觉及饥渴等感觉,其感受器位于脏器壁上,它们将内脏的活动及变化的信息传入中枢3、知觉的含义(1)知觉的概念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2)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影响因素:过去经验、言语的指导2、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影响因素:过去经验、组

13、成事物整体性的关键部分3、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影响因素:从客观:与背景差别较大的、活动的、新颖的刺激容易被选择为知觉的对象。从主观上:与个体当前的任务有关、能满足个体的需要、符合个体兴趣、个体对之有丰富经验的刺激,容易被选择为知觉的对象4、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空间特征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2)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4)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第 4 节 记忆1、记忆的含义(1)记忆的

14、概念: 记忆是指人脑对有关信息通过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识加工过程(2)记忆的分类1、依据记忆内容分类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 2、依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它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3、依据记忆的方式分类机

15、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理解记忆:是指通过理解材料意义及把握材料内容进行的识记。4、依据记忆材料组织的性质加以分类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3)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2、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二)短时记忆:在注意的条件下,将有关信息只短暂地呈现一次,对这种当前信息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主动;容易提取;储存顺序与呈现顺序相同;容量有限。

16、(3)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3、记忆的规律及策略(1)记忆的规律1有目的的无目的2理解程度3材料特性1、遗忘的进程遗忘的性质规律-选择性遗忘德国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反映了什么?凡是与人反价值观需要兴趣活动任务以及今后的生活相联系的记忆内容一般说忘的比较少比较慢2、遗忘机制说法很多,但得到心理学家实验证实的观点是干扰说前摄抑制:业已存在的旧信息影响到新信息的提取。干扰说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3、遗忘的影响因素1首先,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2其次,遗忘的大小与记忆的长度有关3再次,遗忘的大小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有关(2)记忆的策略1、注意策略 及时复习2、复述策略 合理安排复习内容3、精细阐述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