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180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白江城市品牌营销策划书前言:关于青白江青白江区地处文化名城成都的近郊,原为古蜀三都之一新都属地,与闻名世界的广汉三星堆遗址相距不远。区域置于通往大北川和小北川的要冲,水路以毗河通向川东,故开发甚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古蜀鳖灵开凿金堂曾在此留下足迹。青白江区域内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采,汉代已有集镇雏形,相当繁荣。已发现的汉代墓群数量多、密度大,有大铜马、说唱俑、耍蛇俑及酿造用的大型汉井。原金堂县名胜八景有三处即净土晨钟、文澜秋月、宝塔临江皆在区域内。域内寺、庙、祠堂众多,典型的有建筑雄伟的文庙、武庙,佛像精美的明都寺觉皇殿,古代一级最高学府绣川书院等。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曾在此设

2、置八阵图,演练兵阵。域内清真寺是川西北和陕南伊斯兰教徒重要的礼拜场所。星移斗转,世事沧桑,域内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五代佛教华密六祖柳本尊、建立后蜀国的孟知样、宋儒谢弟兄、清代川剧创始人之一魏长生、四川义和团领袖廖观音、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以及当代农学家彭家元、诗人流沙河等,为区内留下了众多的古迹。著名历史人物赵朴、正刚中、陆游、杨慎、王士祯等皆于此地留连,在诗篇中记录了对青白江的美好印象。目 录1、前言.21.1、认识城市品牌.21.2、青白江城市品牌打造的必要性31.3、策划目的.32、第一部分战略态势.42.1、中国“第四极”的崛起.42.2、 “第四极”的崛起离不开“干港”.72.3、

3、解读青白江.93、第二部分战略定位.123.1、总体思想.123.2、总体定位.133.3、形象定位.153.4、产业发展定位.154、第三部分区域营销.164.1、区域营销理念.164.2、区域营销主题.174.3、区域营销手段.18 第一部分:青白江城市品牌打造及其认知一、城市品牌的自我认知一座城市就是一张名片,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品牌,但这张名片靓不靓,这个品牌响不响,取决于城市拥有怎样的“硬件” 、 “软件” ,取决于很多最基本的城市要素。城市文明彰显着发达的城市经济,同时包涵着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马路是城市风景,洁净的路面、清爽的空气、规范的秩序、文明的举止、灵活的

4、机制、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同样是城市的重要内涵。当前许多城市都在积极的开展城市品牌的建设和营销工作,因此对城市品牌的研究和营销这一主题将越来越成为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城市品牌研究在中国仍然是个新生领域,并处于摸索阶段,其概念框架和分析体系等诸方面都远未成熟。在这种形势下,不管是城市品牌的实践者还是研究者,都必须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寻求突破,才能够适应城市品牌发展的需要、才能够推动城市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能够真正的识别和建设城市品牌,除了建立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发挥定量分析的作用之外,引入定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在研究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5、”基本原理运用于对城市品牌的分析中,并在具体的城市研究中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的观察与思考、分析和建设城市品牌。“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结合具体城市品牌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首先需要通过“望”而切入,也就是在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城市品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事前准备和信息收集工作。通过对城市历年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和相关产业发展报告的研究、深入的分析城市所处的宏观发展背景和区域环境,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整体的认知目标城市的发展态势,同时依据整体情况对目标城市作出初步的判断。然后通过“闻” ,在对目标城市品牌有了初步认识和判断的前提下,通过多种资讯

6、手段获得客观资料,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入梳理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目标城市品牌做出更加可信的认识和判断。 在此基础上,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问”而解因。我们将在有目的的选择备选城市品牌的基础上,深入实际与当地企业、行业协会、投资者、旅游者和普通居民进行沟通交流,在获得大量宝贵的原始资料的同时,更加直接的认识当地城市品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了解城市品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对已有的判断和认识加以修正和完善。与此同时, “切”重要害、提炼问题、升华思想,通过综合了解与实地调研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品牌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城市品牌的清晰轮廓,并结合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及

7、产业发展实践提炼出城市品牌的一般性标准,为具体的目标城市品牌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树立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形象,形成个性化的城市品牌战略规划。总之,城市品牌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而务实工程,不能单纯的依靠数学计量和指标评比来建设和发展,而应该更多的重视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个性特征,更加的重视城市居民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望闻问切是一种有效的城市品牌分析方法,是经验研究的重要手段,灵活的运用这种方法,将对城市管理者便捷、全面、准确的挖掘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有所帮助,对提高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学性也大有裨益。二、青白江城市品牌的打造通过城市品牌调查,我们发现,一谈起青白江,人们

8、就会想起曾经污染沱江的川化、浓烟滚滚的攀成钢等等。这是历史留给青白江的伤痕,让青白江的城市美誉度黯然失色。随着历史的发展,今天的青白江旧貌换新颜,从基础工业城市变成了生态工业新城。生态工业旅游呼之欲出,因此有必要通过城市品牌打造进行推广。青白江建区历史短暂,但不缺乏历史文化,鳌灵、诸葛亮、陆游等给青白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沉睡千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商业开发。整体打包、集中推广势在必行。青白江是一座因工业而生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先天不足”让很多人总是将“污染”与这个老牌工业区联系在一起。但自从 2005 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以“生态工业高地”刷新了该区的定位,一个个关

9、于生态建设的“大手笔”就接踵而来。几年来,他们编制了青白江区“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青白江区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规划和青白江区小流域污染治理规划 、 北部生态屏障建设规划等规划,投入 7.8 亿元,启动了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城乡清洁大行动、15 万棵大树进城、生态屏障建设等一系列大工程,并在主城区与工业区之间建设了 1200 亩生态绿化走廊,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了 1700 亩工业区森林公园。目前投资 1.3 亿元建设的生态之“肾”前期 1750亩凤凰湖湿地公园建设已接近尾声,后期将扩为 15000 亩,同时还正在建设一条长 10 公里、宽 3060 米的城市带状森林公园,为成

10、都北部筑起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据悉,2008 年青白江区空气优良天数已达到 347 天,高出成都市 23 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固体废物利用率在 98%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0.04%;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98.98%;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 100%;清洁能源使用率为 79.8%;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为 93.1%2009 年,该区还将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2010 年成为国家级生态区。“青山绿水关不住、一步一景入画来” 。在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的同时,青白江区还致力于城市环境的打造,让市民们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年来,青白江区先后实施了城市风貌改造

11、、雨污分流、扬尘整治专项行动、森林城市建设、宁静工程、主城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投入 9000 余万元对 12 家重点企业周边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城区灰尘少了、道路畅通了、环境更美了。目前主城区正在建设百亩规模以上城市森林公园两处,面积共300 余亩;已建成 23 处绿化节点;打造了成金(青)快速通道、同化大道、华金大道等 6 条有显著特色的景观大道绿树成林,天蓝水清,这是青白江市民对目前居住环境的真实感受。“生态携产业齐飞、环保与建设并重、新城共山水一色、文明伴和谐同行” 。今天的青白江北部新区 55 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让化工、机械、建材和冶金四大产业撑起了全区工业的脊梁;全年

12、95以上的空气优良率、 “四川省首批环境保护模范区”的桂冠,展现了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了“森林长在城市中、城市建在森林里”的如诗般美丽画卷: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共同构筑起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海铁联运、通达全球的内陆港,成为西部“国际陆港”的旗舰。 “国际陆港”的建成将带动青白江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新机遇,青白江将抓住这一吸引世界瞩目的亮点,进行城市品牌营销,把青白江城市品牌推向世界。三、青白江城市品牌打造的策划青白江城市品牌的打造,必须通过汇聚青白江区城市文化亮点,找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向社会各个层面宣传、推广、灌输、渗透其城市的品牌竞争力;通过广播、电视

13、、互联网、报刊以及其它形式来宣传、扩散青白江城市品牌的理念、风格和形象,使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并不断的提升全区市民维护城市品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青白江区的城市特色和美誉度响彻世界。在此基础上,抓住青白江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策划实施众多颇富特色的城市品牌推广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品牌,大力推动青白江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部分:战略态势欲策划青白江城市品牌,必先跳出青白江,从全球化浪潮下,大成都走势和物流业发展态势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青白江。一、 中国“第四城”崛起a) 全球化浪潮下的成都成都是四川的成都、西部的成都,更是世界的成都。国际化将成为成都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在全球化浪潮下,成都的历史

14、正在翻开全新的一页:由地方经济、区域经济走向全球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深刻的历史变迁,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我小循环走向国际大循环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中国由最初的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到全方位开放。成都,这个偏居中国西南一隅的千年古都,已成为世界进入中国西部地区门户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成都之于世界,她代表的是西部的中国,而不仅仅是个省会城市。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出现了三大城市圈:第一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第二圈就是以京津双核的大北京都市圈;第三圈就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这三个城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担负中

15、国城市化领头羊角色,是中国经济的“创富平台”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泛珠三角战略”实施,中国经济“第四级”成渝经济圈已经浮出水面。成都及周边的城市群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宜宾、内江、泸州、自贡、雅安等等,加上重庆,是经济高速增长区,其经济实力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成渝经济区不仅可以辐射中国西南,还可辐射整个东南亚。这一地区 GDP 是中国西部最高,购买力也是最高,成渝两地还是巨大的商品集散地,其源源不断的客流也活跃了整个东南亚的旅游市场。成渝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已经成型。“第四极”崛起,为四川和成都经济的起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第四极”崛起所带来的机会,不仅体现在“第四极”内部的发展,更大机会在外部“泛珠三角战略”的实施,实质上是将珠三角与成渝经济圈整合,两极之间的产业分工与紧密合作,是“第四极”发展的最大契机。“泛珠三角”合作框架的建立,消除了市场、贸易、资源壁垒,开放资源、产业与技术市场。这将为成渝经济圈带来了三大机遇,即: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机遇、商贸物流与交通的机遇、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机遇。四川是珠三角在西部最大的投资地,在泛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