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修一 各章节主要知识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008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必修一 各章节主要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修一 各章节主要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修一 各章节主要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修一 各章节主要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必修一 各章节主要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必修一 各章节主要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必修一 各章节主要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理必修一各章节主要知识点第一单元复习1、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 木星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存在生命 ,其原因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 稳定的星际空间;地球自身的条件: 日地 距离适中, 质量,体积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温度、 大气、 液态水等条件。2、 (1)太阳主要成分是_H_ 和 He ,表面温度为_6000k,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

2、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 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 色球层,其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极光、磁暴、干扰短波通讯、气候跟自然灾害等。(大气层) 太阳活动 影响外 日 冕 太阳风 磁暴、极光色 球 耀斑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 球 太阳黑子 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3、 (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自转 自 西 向 东 北 逆南 顺

3、一个 恒星 23h56 日一个 太阳 日除 两极点 外,都是 15/h 规律: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大约 1o /d。 大约 30 km/s公转 自 西 向 东 一个 恒星 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 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 慢 (2) 晨昏线(圈)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0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90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 (加减)地方时:因 经度 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 1 度,时间相差 4 分钟 。600E 为 10 时,则 800E 为 时时区:为了统

4、一标准,国际上把 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 小时 。本初子午线为 8 时,则北京时间为 ,纽约为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左 偏,北半球 右 偏。(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 如 3 (选填 1、2、3)1a 23b内2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如 2 黄赤交角为2326度。如 b (选填 a、b)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度,如 a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 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5、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北回归线以北 南回归线以南 不填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赤道以南 赤道以北 不填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南半球昼 短 夜 长 北半球昼 短 夜 长 南半球昼 长 夜 短 全球 昼夜平分 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不填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 度-黄赤交角度数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

6、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决定(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 12 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 0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 6 点,昏线与

7、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 18 点。(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 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1 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 分钟,东加西减.2 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 1 一 T2=N1 一 N2 (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 为区时,N 为时区序号。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春分 月 日 赤道 向 东 B夏至 月 日 北回归线 向 东 A秋分 月 日 赤道 向 东 D冬至 月 日 南回归线 向 东 C(对应点选填右图)

8、A CBD 33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4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 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 和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气候划分: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 10 11 月为秋季、 12 1 2 月为冬季。4、 (1)地震波分为横波 S、 纵波 P, P 波速度较快, S 波只能通过固态。(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 33 米, 2900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9、地震波波速变化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地壳, 地幔, 地核。(4)岩石圈包括地壳、 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所在圈层 上地幔。第二单元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 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 50-55 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水平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 低纬厚:17-18 千米,中纬:10-12 千米,高纬薄:8-9 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1(1)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

10、太高与 大气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大气保温作用有关。(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根本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形式: 垂直运动和 水平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最常见的形式: 热力环流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冷热不均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 上升 (运动) , 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 下沉 (运动) , 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高 压流向 低 压。(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大气风向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 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

11、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斜交 。风向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2、 (1)大气环流: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地面均匀,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不自转。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地面均匀、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和 自转。(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 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风向:南 东南 风、北 东北 风)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风向:南 西北 风、北 西南 风)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12、: 东 风带(风向:南 东南 风、北 东北 风)全球共有 7 个气压带, 6 个风带,其中有 4 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 南移。(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 低压中心 ,切割 副热带高气压带4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 高压中心,切割 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 阿留申低压 ;1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 ;太平洋上形成 夏威夷高压 。(4)季风环流地区 东亚(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13、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风 冬季向 夏季 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 t)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写为热雨)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 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 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t150C热带 00C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

14、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受 赤道低压带控制 南北纬 10之间 全年 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受 西风带和副高 交替控制 南北纬 30-40大陆 西 岸夏季 炎热少雨 冬季 暖湿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 西风带控制 南北纬 40-60大陆 西 岸夏 凉爽 冬 温暖 全年降水 丰富 热带季风气候 海路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北纬 10-25大陆 东岸 全年 炎热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海路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 25-35大陆 东岸夏季 炎热多雨 冬季 温暖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海路热力性质差异 北纬 30-60大陆 东岸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寒冷干燥 3、 (1)锋面冷锋 暖锋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 阴天、雨雪、大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天气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只出现在锋前5天气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