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在各地的分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003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姓在各地的分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姓在各地的分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姓在各地的分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姓在各地的分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姓在各地的分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姓在各地的分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姓在各地的分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姓在各地的分支唐高祖有二十二子,其子孙广播华夏大地,造成了李姓天下第一大姓的局面。今天,李姓人数为全国之首,并且远布海内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大唐建国,李氏宗室诸王甚多,仅李渊就有二十二子。宗室子孙都被封到各地为王,并在各地居家繁衍,形成多个遍布全国的李氏繁衍地。这一点,是李氏宗族繁衍发达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至今,旅居海外各地的李姓华侨,大多以唐自居,把大陆老家称为唐山,足可见李唐王朝在李氏宗族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第二,唐朝除了本族宗室迅速繁衍外,还对大量异姓异族赐以李姓,从而大大扩充了李氏宗族的队伍。据有关资料记载,经过李唐王朝近三百年的赐姓,李姓人数迅速膨胀,明朝时期,李氏已占全

2、国人口的第八位,而清代,已发展为全国的第二大姓。唐朝赐姓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是其他王朝所不及的,因而,通过赐姓而产生的大量假血缘李氏,使李氏家族更加庞大。第三,今天分布于海外各国的华裔李氏,其先祖多是当年从福建、广东一带出去的,亦如李火德的后裔。他们纷纷远徙,先徙福建境内,再徙广东、浙江、江西,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裔孙迁往海外,形成今天李姓在海外各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局面。越南李朝在越南,李姓处处可见,这首先与越南在历史上长期使用汉语汉字有关。公元 1010-1225 年,李公蕴在越南建立了李朝。公元初,马援远征骆越,把汉字带人越南。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语汉字一直受其官方的提倡。特别是公元

3、10 世纪以前,越南是中国封建王朝管辖下的郡县,时称交趾。安南。我国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持续地移居交趾、安南,从而使汉语汉字普遍通行。由于汉文化的影响,越南人以汉字作为姓氏。李姓作为百家姓一,自然在越南人中被接纳使用。但是,李姓成为今天越南的一个大姓,是与越南历史上的李氏王朝有关的。11 世纪初叶,李公蕴在越南建立了李朝政权。李公蕴,原籍福建省人,后来他侨居越南北部的古法乡(北宁天德)。据说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曾得到越南黎朝皇帝的重用,任殿前指挥使,在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黎朝皇帝龙铤于 11 世纪初驾崩,朝中大臣平素敬畏李公蕴,便纷纷拥护他为皇帝。于是李公蕴于公元 1010 年登基,成为李朝

4、的开国皇帝,史称李太祖。李公蕴即位后,迁都大罗城。由于他来自中国,对中国文化特别有感情,所以他所实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仿照中国。他仿照中国的式样建造宫殿,又大力提倡汉语汉字,1010 年的迁都诏就是用汉字写成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仿效汉文化的传统,采用赐姓的手段来加强政治统治,信的子孙也都沿用此法,因而在李朝统治时期(1010-1225),李姓被广泛地赐予有功的文臣武将,从而使李氏宗族在越南急剧膨胀。越南李朝与当时中国的宋王朝关系一直很密切,李公蕴曾被宋真宗封为交趾郡王兼静海节度使,直到公元 1028 年之前,越南李朝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李公蕴之后,李朝有七位皇帝,他们是李太宗,李圣宗、

5、李仁宗、李神宗、李英宗、李惠宗、李昭王。李圣宗在位时,改国号为大越南,他被宋仁宗封为安南王。他大力仿效中国的各种制度,特别崇尚孔子,命令修建孔子庙,今越南河内的文圣庙,就是当年的孔子庙,气概宏伟。李圣宗还仿效中国科举制,置博士科招揽人才。这些制度的实行,使其国泰民安。在李英宗时,宋朝孝宗封其为“安南国王”。此后,由李惠宗继位。李惠宗无子,便由其女儿昭圣公主继位,是为昭王。后来昭圣公主与李朝大臣陈守度的侄儿陈日照结婚,不久就让位给日照。于是,李氏王朝的统治至此宣告结束。由此看来,越南李朝是由中国华侨建立的一个王朝,这在中国华侨史上当然是件大事。正是这个李氏华侨建立的王朝,使李氏宗族在越南大放光彩

6、。今天,生活在越南境内的李姓家族,正为越南的昌盛繁荣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朝鲜李朝李、金、朴、崔为朝鲜四大姓。在朝鲜历史上还建立了著名的李朝。今日朝鲜,李姓甚多,这是中朝两国自古以来的密切关系发展的结果。从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 7 世纪中叶的朝鲜第一个封建国家高句丽起,朝鲜就先后与中国的汉朝、隋朝、唐朝等封建王朝有着频繁的往来,特别是唐朝,其高度发展的文明,对朝鲜产生深远的影响。中朝两国,一衣带水,尽管历史上双方之间存在战争,但相互间的友好往来却是主流。正是因为这样,今日朝鲜文化中处处叫见李层王朝文化的影响。公元 7 世纪,中国唐朝文化对新罗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新罗这一朝鲜三国中开国

7、最早的古国,声名文物,慕效中国,颇斐然可尚。慕仿中国唐朝的姓氏,是当时新罗慕效中国的内容之一。古代新罗、高丽摹仿汉姓,是以朝鲜社会长期通用汉语、汉字为基础的。现今朝鲜常用的 143个姓,全来自于汉族姓氏。其中,金、李、朴、崔为朝鲜四大姓。李姓之所以在朝鲜社会中成为大姓,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公元 6 世纪,李唐王朝先后征服了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并一直持续到 7 世纪末。在这样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朝鲜置于唐朝的统治之下,其赐姓、改姓的大有人在,在李姓贵为国姓的时代,本来就使用汉姓的朝鲜人中李姓自然很多。其二,公元 14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叶,是李成桂在朝鲜建立的李朝政权统治时期,在五百余

8、年的李王朝的统治期间,赐姓是其强化政权的重要手段。李王朝在灭掉王姓的高丽国后,也按照汉文化的传统,除了下令以前被赐王姓的人恢复其原姓外,还大赐李姓。赐姓使李氏宗族在朝鲜得到空前的庞大。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李氏人物多不胜数,古代史上的抗倭英雄李舜臣,以龟船击灭倭寇数百;朝鲜李朝时期有哲学家、诗人李混及哲学家李潠皆著名于世;在现代史上则有李承晚。朝鲜李氏在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犹太李姓犹太人李姓是唐朝以来的赐姓,世代居住在开封附近,后代也有迁到上海居住的。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外国人家族,这就是自古以来定居在中国、并在后来加入了中国国籍的犹太人。犹

9、太人早自唐代起,就大批进入中国。至宋代,形成来华高潮。他们从海路、陆路而来,远涉重洋,历尽辛苦。他们带来了西洋布,把它进贡给皇上。李姓,在今中国的犹太后裔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河南开封,其李姓犹太后裔不少,据潘光旦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中说:开封教人中李氏的一族,即守汴日志作者李光壂的一族,是早在明代洪武初年(1368 年后)便从北京移居开封的。据上书载,正德七年(1512),重建庙宇,维扬金溥和开封本地的俺、李、高三姓教人(犹太人)合请道经一部,立二门一座。可见李姓犹太人在开封是有一定影响的。今上海也有李姓犹太后裔。据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中材料记载:有一个叫李 Ching-shen

10、 的犹太人,于 1901 年 6 月应中国社会救济组织的犹太人之邀请,来到上海,称有丁口 140 人。1902 年 3 月,李 Ching-shen 再次与其子到沪,而且还带来六人。后来李 Ching-shen 逝世于沪,葬犹太坟山。李 Ching-shen 的儿子李 Tsungmai 来沪时年仅 12 岁。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中的氏族与人物一目里,还对犹太人李氏的另一族来源作了介绍,其资料说:李氏即利微之改称。宋元间未改,宋孝宗时,掌教有利微五思达,至明,可能更早,则满喇多属李姓。犹太李氏不仅人数多,名人也不少,例如,清代有一位叫李光座的犹太后裔,为河南祥符人。在顺治年间,考中进土,

11、曾为康熙二年(1663)碑书丹,才气不小。他历任云南按察司副使及均州知州。据光绪均州志载:李光座在任均州知州时,洁己爱民,缓征惜役,民赖以安。回族李姓回族聚居于我国大西北的宁夏,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回汉民族关系密切,在这个既有伊斯兰教文化特色、又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族中,李姓回人也不少。最著名的有明代大哲学家、思想家李贽。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李贽一生性情刚直,虽做官二十余年,却从不阿谀奉承,后弃官勤奋写作。李贽以大无畏的精神,公开反对道学家所宣扬的道统,把六经、

12、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看作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把统治阶级比作吃人的老虎。为此,深为明朝政府所不容,后遭诬入狱,倔强不屈,在理发时,夺过剃刀自刎而死,时年 76 岁。李贽著述满车,明、清两代都被列为禁书,现存的著作有李氏藏书、续藏书、李氏焚书、续焚书、李氏文集、李氏丛书等 11 种,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回族李氏,还有元代曲家李耀卿,清末武术家李冠铭,清末伊斯兰教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李朝真等著名人士,他们对祖国的历史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賨(cng )人李氏賨人李姓是古代成汉国的国姓,后来他们迂到四川、湖南、甘肃一带。賨人,是秦汉时期生活在湖南,四川的少数民族,是古代巴人的另一名

13、称。据说今土家族当属古賨人(巴人)之后裔。在西晋末年,賨人有一个李姓大家族,生活于巴西宕渠(治所在今四川渠县东北),这个家族成员有李荡、李庠、李班、李特、李流、李雄,李期、李寿、李势、李骧等,曾建立了成汉国,割据一方。以后这个家族从四川迁徙至略阳临渭(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南)。土族李氏土族李姓本为土司族姓。土族人口虽少,但其姓李之人却不少。据说,这些土族李姓,是出自前土司的族姓。土族历史上曾有西李土司、东李土司和其他等数十土司,属李土司管辖的部分人后来就随了土司的族姓而姓李了。著名的土族李氏,有明朝官吏李文、元末明初土族官吏李南哥、明朝官吏李央、明末清初土族官吏李天俞等。高车李氏高车的李氏由来,

14、或因赐姓,或因汉化改姓。高车,为中国古代铁勒族的别称,因铁勒使用的车轮高大,故名。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高车李氏,如北魏北周大臣李远(527-557),孝武帝时,官至车骑大将军,后又拥立北周孝闵帝代魏,进位柱国大将军,享有殊荣。北魏、西魏将军,北周大臣李贤,也是高车族,在任期间,多有战功;高车族的李询,为北周、隋大臣,官至上柱国,封陇西郡公,政绩显著;高车族李浑,为隋朝大臣,官至右骁卫将军、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高车族李基(531-561)。为西魏、北周大臣,为宇文泰女婿,官至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正中大夫;高车族李崇,为北周、隋大臣,屡有军功,官至大将军、上柱国;高车族李敏,

15、为隋大臣,娶周宣帝后女,曾随炀帝征高丽和辽东;高车族李雅,为北周大臣,曾因军功封为西安县男,任大都督,后又任大将军、荆州总管;高车族李穆,为西魏将军、北周大臣,多有战功,官至大都督、大将军、柱国大将军、大司徒、上柱国;高车族李叔明,本姓鲜于,大历末改李姓,官至检校户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在东川 20 年,治理有方。白族李氏白族李氏与杨、赵,董为名家,各据山川,不相役属。白族,这个自古生活在云南大理境内的民族,在一千余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姓氏。早在三国时期,白族酋长中不少人被赐汉姓。白僰古通记浅述载:诸葛亮南征大理,册封仁果九代孙龙佑那为釆地主,赐姓张氏,又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 至明代,白族

16、人自称为白人、僰人。洱海丛谈记载:僰人至明初,其人多姓李,姓杨,谓之民家民家皆操蛮语。正是由于汉白两族文化的长期交融,李姓与其他汉姓才在白族姓氏中,有了一千余年的历史。在白族数十种汉姓中,李姓居于前三位,人口众多。当然,在今云南境内,除了白族李姓外,还有不少是从外地迁徙至云南的李姓汉人。据田方、陈一筠中国移民史略考证,在诸葛亮南征后,虽不留汉人、汉兵,但实际上在云南出现了不少汉族大姓,其中李恢就是内地汉族移居云南而成为地方上拥有实力的大姓,李恢旧籍为俞元(今澄江),在当地为大姓。像李恢这样迁入云南的汉族李姓,当然不止一个。 唐将梁建方曾在贞观年间自越(崔乃)率兵讨西洱河蛮,他看到的当时西洱河的情形是:其他杨、李、赵、董等数十姓,各据一州,大者六百,小者二三百产,无大君长,不相统一,语虽小讹,其生业风俗,大略与内地同,自云本皆华人。在这些自云本皆华人的汉族大姓中,李姓宗族整族而迁、聚族而居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