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子刘子自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7848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子刘子自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子刘子自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子刘子自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子刘子自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子刘子自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子刘子自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子刘子自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6子刘子自传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美字体赏美文诗豪刘禹锡年轻时,我特别喜欢他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前两句,白描式的十四个字,将春末夏初时节一位妙龄女子在江边的见闻像画一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后十四个字则巧妙利用那个时节常有的太阳雨及“晴”与“情”的谐音,将少女的内心世界描绘出来,令人品味无穷。及年长,我开始喜欢刘禹锡的玄都

2、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还有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诗是刘禹锡被贬之后的作品。长安玄都观有一位道士种了千株桃树,引来满京城的人都去观赏,赏桃人扬起的尘埃迎面扑来,而那些美丽的桃树都是刘郎被贬离开长安后才栽种的。这里,刘禹锡把玄都观里的千棵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他们都是靠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爬上去的暴发户。刘禹锡通过这首诗对新贵们表示鄙视,其手法的老到,令我读后为之深深折服。后一首诗,则是刘禹锡复出后重游玄都观,看到桃花落尽,种桃的老道士已经故去,油然而生沧桑之感。但是,刘禹锡胸怀博大

3、,他的诗不会因为沧桑而显得悲凉, “前度刘郎今又来”就透出他永不服输的入世态度。我更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刘禹锡 50 多岁被贬至和州(今安徽和县)后,身处陋地仍心系长安的励志之作。从题目看,刘禹锡似在赞美自己的陋室,其实不然,他是托物言志,通过2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他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志向。从创作手法上看,刘禹锡在这 81 个字的短文中用了比喻、对比、白描、隐喻、用典等技法,全文一气

4、呵成,笔调优美,意境高远。我想,但凡喜欢陋室铭的人,莫不是为其意境所倾倒。再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则能体会到一种无奈之意。虽然无奈,但是,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如他在另一首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他这棵“病树”还要抖擞精神,迎接春光。人到中年,进入人生的秋天,我则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通病。刘禹锡却深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对现实失

5、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与寂寥。他虽然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认同他们悲观失望的情绪。他强调秋天并非死气沉沉,而是生机盎然,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还要好,他指引人们学那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刘禹锡虽为一介文人,但在我看来,其诗其文,其行其德,可垂范后世、楷模千秋。一、内容梳理子 刘 子 自 传 出 身 ( 第 1段 ) 祖 先父 亲 )从 政 经 历 ( 2 5段 ) 革 新 之 前参 与 革 新革 新 失 败 )阐 述 革 新是 正 确 的二、把握主旨刘禹锡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

6、”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三、艺术特色1选材集中,感情沉郁。本文是一篇自传,选材集中于“永贞革新”一事。回望“永贞革新”是自传的中心内容。刘禹锡临终前写的这篇自传,既是为王叔文辩护,也是为自己辩护,表明自己参加“永贞革新”的正确性。2记事为主,语言平实。作者语言质朴、平实,叙述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先回顾自己的出身,然后围绕“永贞革新”一事,写了自己革新前的政治经历、参与革新的经历、革新失败后自己遭贬的经历,一点也没涉及自己在文学哲学方面的成就,以事件为中心,为自己的志节辩护,重点突出,给人鲜明的印象。31 子刘子自传名为自传,为何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

7、?我的观点:_提示:自己给自己写传,本来不多,偶尔有人写自传,也大多是自我调侃一番。而刘禹锡的自传严肃严谨,且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的内容,是中国文化中罕见的“政治自传” 。作者因为参加了“永贞革新”后屡遭贬谪。晚年回顾一生,抱病写下这篇政治自传,公开为自己参加“永贞革新”辩护。文中回望“永贞革新” , “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既是为政治盟友辩解,也是一篇自辩文章,表示自己志节不渝。 子刘子自传收笔后,刘禹锡卒。2文末的“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我的观点:_提示:文末的“铭文”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表明了自己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但同时也

8、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刘禹锡一生的转折就在于“永贞革新” ,以至后半生长期流放,颠沛流离,但他并不后悔自己参与了这场改革,相反,在经历了一系列人事变迁之后,他在 71 岁高龄时,仍在为“永贞革新”辩护, “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 ,一句话,便道出了革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对人世的参透,才有了一生的豁达。即使命运多舛,也坦坦荡荡,无愧于心。3思维争鸣:有人说,刘禹锡的悲剧根源是腐败的朝政;有人说,刘禹锡的悲剧根源是文人参与政治又缺乏政治斗争的手段。你是如何看待刘禹锡悲剧根源的?观点一:悲剧根源是腐败的朝政。刘禹锡具备非凡的才华,高涨的爱国热情,本应在唐代的历史舞台上

9、有一番作为,但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淹没了他的才华,剥夺了他的机会。观点二:悲剧的根源在于缺乏斗争的手段。作为文人,没能从社会现实着手去改造社会,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我的观点:_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 ,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的坟墓原在洛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的檀山原。从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祖父刘锽,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

10、外事,4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中进士。后遭遇“安史之乱” ,全族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于是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用。后来担任了淮西从事。在淮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埇桥主持政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行到扬州,病故。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秉承他的遗教,孤独一身,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泽,父亲被多次追赠,直到吏部尚书。母亲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夫人。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

11、寒问暖。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书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 ”我过了几个月离开了徐州、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约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文,因擅长下棋,得以进出太子的宫

12、苑。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户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贵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

13、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皇帝经常遭遇疾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宫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韦执宜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复授连州刺史,自连州历任夔、和二州刺史,后升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第二年追回入朝,充任集贤殿学士,转任苏州刺史,赐金印紫绶,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同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长春宫使。以后遭遇足疾,改为太子宾客

14、,分司东都,又改任秘书监,分司东都。一年,加官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活了七十一岁。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5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啊。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课内挖掘】刘禹锡,洛阳人,被称为“诗豪” 。他笔下的文字,无论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抑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都有一种隽永脱俗的魅力,令人品味再三,百读不厌。如果说,李白的豪气,是“天子呼来不上船

15、,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之气,那么刘禹锡的豪气,就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之气。刘禹锡既不高蹈出尘,又不哀伤消沉;既有积极进取的锐气,又有开朗豁达的心态。这一点,值得古代人学习,更值得现代人玩味。他的血脉中,回响着洛河的涛声;他的脑海中,沉淀着龙门山的厚重。所以,他聪慧、达观、坚忍、豪迈,官场逐猎,诗国驰骋,豪气冲天,行走人间。写作运用适用于“魅力” “豪气” “心态”等话题。【课外运用】示例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就像一粒小小的尘埃,在风雨中缥缈,在阳光下微笑,在春秋冬夏的轮回里,品尝着酸甜苦辣的滋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表达着聚散离合的悲悲喜喜。几分无奈,几分执着,在岁月的长河里起起落落,在曲曲折折的千回百转里,沉淀着自我,也升华着自我。题记光阴荏苒,怀一颗淡然的心看世间百态,心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让聚散离合犹如月缺月圆那样寻常,得失利弊犹如花开花谢那样自然。不计较,也不刻意执着,让生命中各种的喜怒哀乐,就像风儿一样,来了,不管是清风拂面,还是寒风凛冽,都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