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602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1、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等值线(面)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等高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等深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等温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等压线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等压面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等盐度线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2、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

2、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

3、偏。 3、重点详解: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1)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注: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H(x+1)d (d 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 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 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 V 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1)等高线图上高、低区

4、域的判读方法a 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在等高线图上,辐合是山谷(集水线) ,辐散是山脊(分水线) 。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b 切线法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山谷) ;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山脊) 。 c 口诀法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等

5、等。 (大山谷、小山脊)2)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a 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b 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 。 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1)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2)与河

6、流水文结合: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侵蚀,如花岗岩。(3)与地区规划结合: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港口应考虑: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

7、林业。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1)判读规律: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

8、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 (如南半球 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判断风向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

9、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 ,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10、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

11、水位。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

12、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 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方法 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 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

13、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8)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特征 应用数值 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疏密 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走向和弯曲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闭合 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9)水井的位置: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10)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